山东省社会保障现状分析及实证研究

2018-11-22 07:36:24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2期

(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对本文的分析为地方政府了解省内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基准”,以便于分析社会保障事业在社会保障发展中的优缺点,便于山东省有关部门对当地城市规划和决策。该计划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数据,以便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文献综述。笔者在分析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用到了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标准。刘俊波,傅冷冷(2010)选取山东省17个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差异分析的15个指标使用山东省的因子分析。

二、山东省17地市社会保障程度综合评价与差异性分析

(一)因子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依据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的原则,选择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万人拥有床位数(个)、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工伤保险参保率、生育保险参保率、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个)、百名儿童专任教师数(人)、名儿童幼儿园数(个)、人均退休金(元)、人均住宅面积(平方米)。

2.评价方法——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利用了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提取的因子能足够解释原始指标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保证因子之间的信息不会重叠。

3.实证分析

(1)方法适用性检验。KMO统计量为0.644>0.5, 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说明本文中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结果

表9 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特征值大于1的F1、F2、F3、F4这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8.18%,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绝大部分的信息。本文提取F1(居民社会保险因子)、F2(医疗保障因子)、F3(基础教育因子)、F4(人均退休金因子),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所示。

排名如表

表13 综合得分、因子得分及排名 (续)

根据山东省17个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综合得分情况,总体而言,沿海开放城市如青岛,威海,烟台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可以为社会保障投资更多的资金。同一城市在综合得分以及公因子F1、F2、F3、F4上的不同排名,说明城市自身在社会保障诸多项目的发展上也是不均衡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五、 建议

(一)提高公众对社会保障事业的认识。通过实证研究看出,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山东省应该加大宣传让相关部门和普通公众都意识到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是一个经济问题。提高大家提高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关注。

(二)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1.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渠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山东省应该建立有特色的社会保障项目,发挥优势,也看到不足进行改善。建设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处理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

3.加大社会保障支出

(1)抓好经济建设,提高国内生产总值。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大部分高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

(2)增多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目前,政府仍然是社会保障的主体。政府的财政支持确实是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减少政府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将财政支出减少到社会保障事业;二要敢于把权力分散下放,发挥地方政府在社会救济中的作用。

指导教师:吕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