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民专栏
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石油经济研究与国际原油价格预测
面对短期的油价冲高,既有事件驱动与偏离供需基本面的因素,也有金融大鳄在其兴风作浪的作用。对此,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避免误入陷阱。
9月24日,国际基准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Brent)期货价格大涨2.4美元/桶,一举突破80美元/桶,直达81.2美元/桶;次日9月25日,价格进一步攀升,盘中一度突破82美元/桶至82.55美元/桶,收盘结算价格上涨0.67美元/桶,收于81.87美元/桶。盘中高点和收盘结算价格连创2014年11月以来新高,市场沸腾之状再起,预期很快出现100美元/桶。诚然,笔者认为,短时间冲高至100美元/桶并非没有可能,但关键是能不能持续。这又取决于价格上涨的驱动和支撑因素。
事件驱动与预期支撑,是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全面生效日渐临近,伊朗石油出口阻力日渐上升。欧佩克组织《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5—8月,伊朗原油产量连续下降,累计下降23.9万桶/天至358.4万通/天。随着制裁全面生效日期日渐临近,伊朗石油出口压力进一步攀升,已有伊朗原油进口国完全停止进口。伊朗原油出口和产量下降幅度,将高于市场最初的预期。此事件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影响,将持续至11月4日生效日期,而且是基于预期的上涨驱动和高位支撑占主导。之后直至最终达成新的美伊核协议,且制裁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影响将逐渐明朗,实际效果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也将转强,有涨有跌的上下波动将上升至主导地位。而最终如果不能达成新的核协议,或以美方失败而告终且未爆发战争,随着伊朗破解美国制裁而提高石油产量,国际原油价格将大幅下挫。一旦爆发战争,国际原油价格将提前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甚至快速突破历史高点连创新高,持续多年高位运行。但此结果将提前终结石油的主导能源地位。
全球石油供需基本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正被严重忽视。尽管伊朗石油产量已经开始滑坡,而且受国内经济问题困扰的委内瑞拉石油产量持续下降,利比亚石油产量受国内政治局势影响剧烈波动,但欧佩克组织的产量自从2018年5月以来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8月平均产量达到3256.5万桶/天,为2017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国际能源署2018年9月发布的《月度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7月经济合作组织(OECD)石油库存上升790万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周度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以来美国石油库存稳中有升,截至6月29日当周至9月21日当周累计上升3384.6万桶,平均上升40.29万桶/天。而此种库存上升,是基于平均石油净进口比上年同期低147.44万桶/天建立的。这意味着美国在此期间保持石油库存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比上年同期少进口石油187.73万桶/天。不仅如此,向上偏离供需基本面决定的趋势线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使得行业能够大力吸引投资新建产能,必然对中期(3年后)的供需状况产生显著影响。
世界经济再平衡对石油消费的不利影响,仍未引起市场的足够重视。在供给能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的趋势性变化主要受消费需求的驱动,而影响消费的两大动因人口和经济——人口变化相对缓慢,对消费的影响亦相对平缓;经济相对不稳定,对消费的影响更加突出。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不仅面临区域经济再平衡、产业结构与财富分配再调整,而且面临货币政策从过度宽松转向紧缩,尤其是美国掀起贸易战、美联储收紧美元流动性,必然带来数十年未遇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货币供给状况变局。全球石油市场面临短期消费滑坡,新的供需宽松即将来临,而产油国同盟却正在瓦解,以美元计量的国际原油价格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面对短期的价格冲高,既有事件驱动与偏离供需基本面的因素,也有金融大鳄在其兴风作浪的作用。对此,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避免误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