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未来

2018-11-21 07:44郝科
东方艺术·大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狂想展厅美术馆

郝科

除了公交和地铁上摩肩接踵的低头族,让一如既往的低俗小说、花边新闻和跌宕起伏的购物欲望,填满了往昔只能靠愣怔发呆打发的、每一寸无聊的时光缝隙之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童年时所幻想的、光怪陆离的未来——漫天穿梭的飞行器、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服务员、穿梭古今的时空隧道等等——并未如期而至。

而在艺术表现中,想象的力量总会先于现实一步,让虚幻的未来化作真实的体验,并让我们沉浸其中。从2015年第一届“今日未来馆·想象的未来”开始,一种自生长式的“未来模式”,已经率先打破了实体展览、虚拟空间展览及第三方AR(增强现实)展览之间的界限,并用相互叠加的多维度视角,为参观者搭建起一个连接着现实生存环境与未来社会生态的思考场域。

正是基于用虚拟手段外延实体空间的基础理念,在2017年,今日未来馆再次启动了“未来的狂想”项目:从面向未来的局部“想象”,到宇宙大爆炸式的格式“狂想”。遥感未来的艺术触角,也借助着“.zip”的格式解压过程,不断地从今日美术馆的实体空间中蔓延而出。

在由小米手机矩阵构成的变幻图形入口之后,是法國国宝级艺术家Claude Lévêque的作品《我梦中的另一个世界》,溢满的红光与缥缈的烟雾,在塑造着空间陌生感的同时,也用自身游走的方向,将观众自然引向硕大的二层主厅。与以往需用实物或墙体来填充展厅的手法不同,本次未来馆的脑洞,完全被10台一万流明激光投影仪所激发与打开。

顺序播放的9部艺术家作品,都是针对展览空间环境而专门创作的。不论从哪个时间节点进入到展厅中,每个人都能马上感受到从自己身体四周冉冉升起的异星密语,在急剧变化的影像与音效的交替裹挟中,观众的视野也仿佛从熟悉的、方正的美术馆空间,被带入到完全陌生的深海峡谷。那些或抽象、或具象的形体如潮水般急速地涌入墙壁和地面,在不停地复制、聚散与变形中,借助宏大的体量感,与在场观众们的身体完全交互在了一起,并生长成出一种既非现实,也非虚幻,全新的生命结构。

在经历了主厅密不透风的虚拟光幻体验之后,进入到美术馆的三、四层展厅。被有序分配在不同空间区域内的作品,也依次递减了原本浓稠的展览信息密度,仿佛从深海的高度压强下缓步走向陆地。在这片以未来之名搭建起的新大陆上,观众能够感受到劲风拂面的真实触感(Charles Lindsay×苏少禹《风洞:红山试验》);亦能在婆娑的虚拟屏幕上,体验到自己的呼吸化作飓风的神奇(林欣的作品《有风的空间二》);既能在AR眼镜的视阈内,观看到虚拟与现实叠加后,加入更多虚拟元素的真实幻象(石川《谜盒》);又能在方寸之间观察到人造残骸与鲜活生命的对峙与游离(冯梦波《致远》)等等。

如果说“未来的狂想”的概念是一张被无限压缩的CD盘片的话,那么今日美术馆就是播放盘片的“play”按钮。食指轻触键盘,喷薄而出的神奇景观,会让每位到场者皆沉浸在变幻流动的未来体验之中。

猜你喜欢
狂想展厅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惊鸿 · 澎湃狂想》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中国未来航母狂想篇
去美术馆游荡
节日狂想,爱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