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微种植钉支抗临床初期稳定性因素的研究

2018-11-21 14:00马立欧白雪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9期

马立欧 白雪芹

摘要 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初期稳定性受到植入区域位置、植入方式、应力加载方式及时间、植入后愈合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合适的植入区域、合理的植入方法、适时施加适当的加载应力、术后愈合时期维护可有效提高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及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

关键词 微种植钉支抗;初期稳定性;影响因素

微种植钉支抗为目前临床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一项关键手段,因其具有疗效可靠、预测性强、体积小、创伤小、治疗舒适度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青睐。微种植体虽具有以上多种优点,但仍存在种植后移位、易松动和脱落而导致支抗丢失,尤其是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更好地探讨微种植钉支抗初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植入区域皮质骨厚度的影响

微种植体植入区域含骨量及骨质厚度是影响植入后初始稳定性与成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研究证实,微种植体植入区域含骨量及骨质厚度与微种植体植入后稳定性和成功率均呈正相关性,一般建议选择植入部位其皮质骨厚度>1mm为宜。研究提示下颌骨囚具有较大皮质骨厚度,相对于上颌骨的微种植体成功率显著提高。同时,有学者针对不同解剖区域皮质骨厚度进行研究,提示微种植体种植区域皮质骨厚度2~4mm最佳。上颌骨种植区域一般以近中及远中皮质骨为首选,下颌骨囚其皮质由前至后逐渐增厚,故一般选择牙槽嵴下4mm处为宜。影像学CT断层扫描结果提示,对上颌骨及下颌骨微种植体研究、分析发现,颊舌侧平均皮质骨厚度在上颌骨1.1mm处及1.27mm最厚,下颌骨则在2.23mm及2.02mm处最厚,以上部位即最适宜种植定位。另有研究指出,下颌骨后部皮质骨厚度较大,上颌骨则以第一、二前磨牙处骨质厚度最大,近前部中线位置为微种植体附着的首选部位。硬腭皮质骨厚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经腭中缝分别向外延伸3mm及6mm处,其皮质骨厚度为先增加后减少的曲线形式,但均在最低限度1mm厚度安全值以上,故以上部位均适合进行微种植体定位,临床上建议微种植体定位部位以切牙孔后4mm、腭中缝左右旁开3mm范围内为宜。

植入方式及材料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目前微种植体的植入方式主要为助攻型、自攻型及非攻入型三大类型。前者相对于自攻型微种植体,其需进行较大的钻孔,故易引起微种植体植入后的不稳定,而且钻孔过程中,一旦钻速控制不当,则还存在损伤邻近骨质的风险;非攻人型微种植体则通过螺丝锥样尖端经特制切割槽在避免钻孔前提下置入骨质中,具有操作过程中骨碎屑少、避免钻孔热损伤等优点,故具有更佳微种植体一骨接触及骨整合效应,从而提高骨结合率。而且使用钛合金能有效提高种植体表面性能,通过喷砂、酸蚀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微种植体骨结合率。此外通过钛合金的表面弹性模量技术,提高其表面生物活性,亦对改善微种植体一骨接触及骨整合效应、提高骨结合率有重要价值。

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以往研究证实轻度倾斜植入微种植体相对于垂直植入者,其可获得更好的微种植体一骨接触及骨整合,从而提高其种植后的初期稳定性,有效避免牙根损伤。实验表明微种植体植入角度南90°调整为45°后,其可提高>50%的皮质骨一种植体接触率,显著提高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动物实验则提示,针对犬下颌骨进行微种植体治疗时,其建议避免垂直植入,以45°~ 90°角度植入,能显著降低植入过程牙根损伤率。针对犬下颌骨第一及第三前磨牙根间区实施30°、50°、70°及90°植入微种植体,持续8周后行CT检查提示,50°及70。植入角度为最佳稳定性获得角度,其稳定性显著高于垂直植入及倾斜植入者。

应力加载时程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微种植体加载中的应力为持续力与间断力综合过程。临床研究表明,在相同加载应力条件下,持续时间长者其作用应力相对于间断或瞬时应力加载者,可产生更大的牙移动、中缝扩展效应。而加载应力以短时间(一股数秒至数周间断应力),具有更有效的破骨重建作用。针对微种植体即刻与持续加载应力的研究属于目前研究热点与难点,其得出的统一结论为即刻与持续加载应力产生早期的微动将引起根吸收,同时降低骨整合,而低强度高持续性的加载应力则有利于减少微动产生,继而减少对微种植体周围骨质矿化形成的影响。同样,间断作用应力加载下微种植体亦囚应力持续作用时间的缩短,而出现骨一微种植体微动甚至折裂,而影响微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

植入后力矩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一般认为治疗过程中较大的应力值以及存在的不良转矩对微种植体置人后的稳定性及成功率均有一定影响。故针对微种植体置人区域一般以无牙区或不涉及裂孔、重要神经、血管区域为宜,至少在选择植入區域时应与牙根有2mm的安全距离。另外转矩方向及大小对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亦有一定影响,研究证实逆时针向转矩其影响相对较大。另外力矩值大小与植入部位及微种植体长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微种植体作为支抗用于竖直倾斜磨牙时,其逆时针方向较大力矩将导致微种植体的松动甚至脱落,减小力矩值,则有利于维持其稳定。

植入后愈合时间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针对微种植体支抗的正确设计及良好控制是决定正畸效果的前提因素。传统支抗控制方法中,对于支抗稳定性方面较难保证。支抗应力不足是导致正畸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微种植质控动物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证实其具有满意效果,但亦无法达到“绝对支抗”效应。针对微种植体种植后失败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中愈合时间为重要因素。多项研究证实正畸加力前必须具有足够的愈合时间,以避免影响微种植体稳定性,从而提高微种植体一骨接触及骨整合。为更好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倾向于在微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对微种植体施加一定应力。依据微动学理论,微种植体早期的应力加载将产生微动,进而影响微种植体一骨界面形成,导致软组织包裹出现非骨愈合形成,导致治疗后初始稳定性受到影响。故在施加应力前需确保微种植体达到足够骨整合及稳定性。研究已经证实,3周为微种植体一骨愈合关键点,当微种植体植入后3周施加应力,其微种植体稳定性显著高于即刻组、1周组及2周组,证实在3周左右施加应力可显著减少微动形成,提高微种植体的矿化组织形成率,从而提高其初期稳定性。

综上所述,微种植体置入后初期稳定性受到植入区域位置、植入方式、应力加载方式及时间、植入后愈合时间等多方面影响。临床要提高微种植体治疗成功率,须选择合适的植入区域,采用合理的植入方法,并在适当的时候施加适当的加载应力,同时应注重术后愈合时期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