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英 游思聪
【摘 要】 面对长尾专业和“长线管理”的不利影响,需要探索和建立与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的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应当秉持“学生为本、质量为上”的设计理念,在办学系统中跨层级、跨区域、跨分校重构资源整合、团队融合、职能配合、任务分责的新型关系结构,形成由教学环境网络化、人员组合团队化、资源形态数字化和支持服务个性化4个维度支撑的扁平化体系构架,使远程自主学习的交互性、学习资源使用的便捷性与学习支持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得到增强。这种以跨越空间距离、实施高效管理、提供优质教育为特征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开放大学;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探索实践;网络交互;团队运作;资源建设与应用;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8)10-0070-05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求以服务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为宗旨的开放大学向社会提供更加多样、便捷、开放、优质的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然而,受办学系统层级管理的历史因素和社会需求发展变化的现实因素的双重影响,开放大学的教学与管理存在着“长线管理”和“长尾专业”(即“小专业”)的两长现象,即管理模式上沿用电大系统“学校本部—分校(教学点)—专业—班级—学习者个体”层级性延伸教学管理线路的传统模式;专业结构上伴随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发展,面临一批就读者零散分布各教学点且单位规模较小的专业。“两长现象”给开放大学发挥办学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开放大学有必要将远程教学与管理的“扁平化”改革作为解决“长线管理”和“长尾专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加以探索和实践,提高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成效。
一、问题驱动:远程教学与管理“扁平化”改革的动因
“长线管理”模式在管理层次上的多重性使得时间、精力和场地设施等成本相对较高,使教育传播和管理机制运行的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长尾专业”的形成,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行业的消长态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影响着人们的职业发展取向,进而影响到从业者的学习目标取向,导致学习群体的专业分布不断发生变化,不同专业学生规模的增减使得非热门专业呈现出“长尾”状态。由于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长尾专业在教学与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师生比例失衡、教学组织难度大、办学成本高而效益有限等问题。然而,专业学习上的长尾现象表明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长尾,就是确立远程开放教育的多元化”(张纪勇, 2011),肩负学习型城市建设使命的开放大学有责任以多元化的教育满足这些需求。通过对长尾效应的总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长尾专业有可能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从长线管理与长尾专业的关系来看,二者产生的负面共振导致办学成本同管理效率、教学质量、办学效益的矛盾愈加突出,置于长线管理模式中的长尾专业在质量和效益上受到很大局限。
长尾专业现象普遍存在于开放大学系统。据统计,国家开放大学2017年招生不足1,000人的本科专业有11个,专科专业有34个。针对小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开放大学系统中的各办学机构分别从教学模式改革(张玲, 2017)、学习模式改进(左克军, 2013)、资源共建共享(张伟, 吴南中, 2014)、导师配备制度建立(熊绍高, 2015)等角度进行了探索。北京开放大学则选择了建立扁平化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路径。
北京开放大学的专、本科专业近50个,但学生规模较大的专业所占比例不足40%。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专业之间的规模差异并未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所有专业均按照统一要求配备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责任教师,配置教学资源,导致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总量达600门之多,考试课程达1,000门。小专业的学生规模小而且零散分布,在一些分校或教学点甚至难以组班,给教学的组织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带来困难,也在资源配置上增加了办学成本。曾经为开放大学系统所拥有的逐层辐射学习群体、分级实施教学管理的优势,如今变成了给学习效果和办学效益带来负面影响的长线管理弱势。如何从改善管理结构关系入手,将长线管理的弱势转变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办学优势,如何通过跨分校、跨区域重构学习组织和学习方式,重组教学实施和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使长尾专业的现存问题得以解决,是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扁平化”改革的直接动因。
扁平化管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研究的一种理论成果,是在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中应运而生的。扁平化管理是为避免科层组织结构在现代环境下产生的不利影响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人员素质,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组织效率”(董宏志, 2012),是扁平化管理所能产生的效应。开放大学系统沿用的传统长线教学管理模式同样存在着线路长、效率低、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因此将源自现代企业管理的扁平化管理移植到远程开放教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网上教学平台与学习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是解决长尾专业现存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二、内涵设计:教学与管理“扁平化”改革的思路
通过探索和实施“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减少结构层次、缩短管理线路,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不仅是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长尾专业现存问题的必然选择。
北京开放大学将“扁平化”改革作为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內涵设计中以理念为先导,形成重构职能关系以及从不同维度搭建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确立“学生为本、质量为上”的设计理念
首先,开放大学的办学目的是满足社会公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中的一切形式变革、模式创新和内涵更新,都应充分体现“学生本位”。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设计也不例外,要以有益于学生、有利于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两长现象”带来的各种困难和负面影响。其次,教学与管理“扁平化”改革的价值取向涉及面对办学成本、专业规模、管理效率、办学效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所做出的选择,而“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决定了必须把教学质量方面的价值追求放在首位,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谋划模式创新。
(二)重构管理层次之间的“融合、配合、分责”的职能关系
在教学管理的功能结构中,将学校本部若干层次与分校内部若干层次之间的传接、承递关系,重构为本部和分校之间团队融合、工作配合、任务分责的职能关系。所谓“融合”,是指跨层、跨校(各分校)整合师资资源进行团队建设,汇集学生组建班级;所谓“配合”,是指各分校配合学校本部开展专业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等工作;所谓“分責”,是指本部负责统一组织教学、开展课程建设,建立和运行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机制,分校主要负责招生和考试环节。伴随着层级间职能关系的重构,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的纵向线路得到收缩,横向幅面得到延展,管理的重心移至专业课程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上,利用网络空间,超越教学单位区域分割,组建虚拟化班级,集零为整,实现小专业的单位规模扩增。
(三)形成四个建构维度相统一的“扁平化”体系架构
着眼教学与管理运行机制的主要构成要素,将教学环境网络化、人员组合团队化、资源形态数字化和支持服务个性化四个维度结合起来加以探索,实现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和管理服务的扁平化。首先,人员组合团队化体现的是教师职能关系的扁平化,跨层级(本部与分校)吸纳师资组成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和教学实施团队,使原来的分层传接关系转变为团队合作关系;其次,教学环境网络化使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实施合并为统一实施,将远程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置于同一平台空间,实现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步与共时;再次,资源形态数字化能够缩短学习资源的传输通道,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快速、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同时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最后,支持服务个性化要求不同工作层面上的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种社交应用软件拉近与学习者的距离,根据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
三、探索实践:“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运行
北京开放大学针对办学体系中传统的教学实施与管理模式所存留的问题以及小专业格局给师资配置、教学运行和学习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困难,充分利用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功能效用,充分发挥系统办学有利各种资源要素整合的优势,对教学与管理的层次结构进行压缩或合并,对分散于各分校(教学点)的小专业做到统一教学设计、统一教学实施、统一资源提供、统一班级管理,着力营建网络化的交互空间,实行一体化的团队运作,保证便捷化的资源应用,提供零距离的支持服务。图1展示了一体化运作的团队结构及其职能关系。
(一)网络化的交互空间
伴随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扁平化管理在技术上已成为可能,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新的管理思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张诤, 2014)。网络教学在北京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施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网络平台成为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时间维度上兼具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职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在空间维度上具有跨越遥距障碍的传播功能,使分散在不同分校(教学点)的小专业学生得以重组,成为以网络为共用空间和联系纽带、具有一定规模的学习组织。
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通道与手段已成为教学与管理扁平化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和保障。北京开放大学凭借信息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开发了功能多样的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承载着统一实施的教学与管理,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了智慧空间,使教学实施和管理由“长线”变为“扁平”,由遥距变为近距,由分散变为集中。不仅如此,北京开放大学还对层级不同、功能各异的多种平台进行整合,形成了“学、练、考”一体化和教学教务管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平台系统的集成化,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站式”便捷、高效的环境。
(二)一体化的团队运作
在扁平化的教学与管理模式中,教学团队是跨层级(本部、分校及学习中心)、跨部门、跨区域(区县)组建起来的。教学团队既要根据课堂讲授、组织活动、检测评价、辅导帮助的环节运行需要,打破教学管理层级和岗位类别的分界,组成教学实施团队和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也要根据网络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内容与形式需要,跨越部门、学校乃至行业的分界组成资源建设团队,这就形成了纵横汇聚的人员集成。同时,团队中不同角色的组合也形成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职能衔接、协同运作的团队结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着“系统内各要素和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从而集成大大超过原有功能综合的新功能”(张昌凡, 2012)。
基于网络建立的教学团队呈现出新的扁平化职能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改变了原来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实际、课堂讲授与具体辅导联系不紧密的状态,提高了教与学、“讲”与“导”的吻合度,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来不论学术性支持还是非学术性支持大都由基层教学单位(分校)辅导老师一并承担的状况,提高了支持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教学团队的职能结构中包含着三种人员组合:一是教学实施的人员组合,由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课程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二是支持服务的人员组合,由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学务管理导学教师及相关管理服务人员组成;三是资源建设的人员组合,由学科专家、课程责任教师、行业专家、媒体技术人员等组成。
(三)便捷化的资源应用
与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扁平化和人员组合关系的扁平化相比,便捷化的资源应用体现的是学习内容传播与接受方式的扁平化。北京开放大学通过资源形式和内容上的精心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快速传播、易于接受和有效应用。
充分利用网上学习平台这种容量大、传速快的资源空间,将运用数字化技术生成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学习资源上传给学生,并精心设置资源栏目,合理安排资源查询与获取的清晰路径,积极创造多种终端设备访问、接收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应用学习资源。同时,引入全自动录播系统,建设集授课视频与PPT讲义等资料于一体的直录课资源,通过直录资源建设实现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相结合。北京开放大学利用6个直录教室为5个专业建设了包括统设课和自开课在内的66门1,556节全程直录课程资源。学生除了现场聆听授课外,还可以非实时收看课程资源,既通过同步学习实时参与教学互动,又通过异步学习解决工学矛盾并借助重复学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上,突破对学习资源的传统认知,更新资源建设理念,致力于“整合型学习资源”建设,使学习资源“具有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等作用”(王志军, 等, 2017)。除了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外,还把具有导航作用的学习指南和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学习自测自检的一系列内容作为资源建设的组成部分,在资源设计中融入各种学习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安排,将学习活动和知识单元有机衔接,这一切都对学生较快地掌握学习资源、融入资源学习活动、提高资源应用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四)零距离的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也是远程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王卫博, 等, 2016)。学习支持服务对于处在个体空间进行远程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远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原有的教学与管理模式中,主要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的末端依靠分校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提供有限的支持服务,其效果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北京开放大学通过拓展网络化的沟通渠道、推行电子化的处理方式和运用系统化的推荐方式,构建了全程伴随学生学习的全方位、个性化的支持服务体系。
首先,以网络化的沟通渠道消除支持服务的空间距离,提高信息交流反馈的速度。信息通信技术对学生支持服务与教学的一体化有很大影响,在数字时代远程开放教育“已经基本不再把地理因素作为学生支持服务的组织原则”(泰特, 2014),实地服务被虚拟化空间的支持服务所取代。开通多元化的信息通道,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求。不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相关栏目以及多种网络社交平台建群等方式,面向共性的学习需求提供“一对多”的支持服务,而且利用QQ、微信、微博、电子邮箱等网上交流工具针对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一对一”的支持服务。支持服务团队的成员根据各自的职能特点和职责分工,分别针对学生的学术性学习需求、学务性需求以及在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学习心理品性、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无障碍、直接化的支持服务。
其次,以电子化的处理方式使活动参与和作业考评更加便捷。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开展和考评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日益受到重视,所占比重逐步增大。通过对学习活动、作业练习及各种检测考评的操作方式和操作过程进行电子化处理,学生可以在虚拟化的群体环境中运用电子化操作方式交流互动、完成作业和提交作业、自我检测并获得考评反馈信息。
最后,以系统化的推荐方式持续导引学生的学习进程。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按周推荐”的服务方式对学生起到持续领航、步步推进的作用。在学习进程的系统设计中,对课程学习的计划和任务做出周期性的合理安排,以“学习周”为时间单位按周推薦进程计划和内容、活动等,把每周需要阅读的材料、观看的视频、完成的作业、参加的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效果的检测等组装一起,以数字化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同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督促与激励。
四、结束语
北京开放大学教学和管理模式的扁平化通过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长尾专业的学生群体在网络教学环境中集零为整,形成了学习组织的良好氛围,增强了远程学习的集体归属感。教师群体由分层操作、各自为战转向团队运作、协同行动,在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运行和推广中成立了8个大专业团队、4个管理团队和21个核心课程团队,团队建设产生了职能衔接、能量共生的积极效应。通过扁平化试点运行,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与试点工作开展之初相比,学生在线学习的人均登录平台次数增加了2.2倍,课程论坛上学生人均发帖数增加了2.7倍,课程作业在线完成率和学习成绩整体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统一配置、教学的统一实施、资源的统一建设和传输、支持服务的统筹安排和提供,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针对长尾专业的现存问题和“长线管理”的不利影响而探索建立的扁平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在办学系统中跨层级、跨区域、跨分校重构了资源整合、团队融合、职能配合、任务分责的新型关系结构,形成了由人员组合团队化、教学环境网络化、资源形态数字化和支持服务个性化4个维度支撑起来的扁平化体系构架,这种以跨越空间距离、实施高效管理、提供优质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与管理模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也顺应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英]艾伦·泰特. 2014. 从实地到虚拟空间:重构数字时代远程e-learning学生支持服务[J]. 肖俊洪,译. 中国远程教育(6):25.
董宏志. 2012. 扁平化管理理论对我国高校组织结构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 中国电化教育(11):132.
王卫博,王林绪,李益骐. 2016.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 继续教育(2):44.
王志军,陈丽,陈敏,李彤彤. 2017. 远程学习中学习资源的交互性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46.
熊绍高. 2015. 基于小专业的开放教育课程导师制模式探索[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10-13.
张昌凡. 2012. 高校教学团队工作模式的组织行为学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12):80.
张纪勇. 2011. 去与留:开放教育小专业建设的“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J]. 中国远程教育(6):60.
张玲. 2013. SPOC理念下开放大学“小专业”扁平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07-113.
张伟,吴南中. 2014. 远程开放教育小专业共管模式——资源共享共建的新模式[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10,12.
张诤. 2014. 信息时代的组织管理与变革[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90.
左克军. 2013. 开放教育小专业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5-9.
收稿日期:2018-06-04
定稿日期:2018-07-29
作者简介:李春英,硕士,副教授,北京开放大学国开业务部主任;游思聪(通讯作者),硕士,副研究员。北京开放大学国开业务部(100081)。
责任编辑 韩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