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兜兜转转的时间里

2018-11-21 11:11白复海
当代工人 2018年15期
关键词:奇虎厂子偶遇

白复海

1996年,21岁刚刚走出校门的于炎开,在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服装厂当小职员,此时,24岁的李肖潘是这家厂子老总的秘书,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混成了铁哥们儿。

处在企业最底层的于炎开兢兢业业、唯唯诺诺,生怕出现分毫差错。而李肖潘则在厂子里横行无忌,成天开着老总那辆奔驰560四处闲晃,看到于炎开,保准要大喊一声:“上车,哥带你去改善生活!”

改善生活的“据点”是厂子边上一家高档饭馆。每到结账时李肖潘总是一手挎着于炎开胳膊,一手拿着老总淘汰下来的大哥大,跟收银台的小姑娘潇洒地说:“老规矩,客户招待费!”

李肖潘春风得意,于炎开却处境艰难。办公室主任很不待见他,时常没事找事的为难他,同事们也都见风使舵,一时间好像谁都能在他头上踩一脚。

一天,也许是压抑得太久了,于炎开突然将一摞文案狠狠砸在办公桌上,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

辞职后于炎开还是选择在一家同行业的工厂工作,依然步履维艰。仗着年轻,他决心重新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

那时传媒业正如火如荼,从小喜欢写作,大学时还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小文章的于炎开决定转行当记者。报社的试用期异常残酷,不断有人被中途淘汰,于炎开孤注一掷,咬牙坚持下来。

2002年,是于炎开做出这次重要人生选择后的第五年,许久未见的两兄弟相约“老据点”叙旧。此时的于炎开在传媒界如鱼得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每月工资4000多,一出家门就打车!”而那时,全国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不及他两个月的工资。

多年未見,本应叙不完的兄弟情,却成了于炎开自己的脱口秀。从几天前采访的某市市委书记,到前一阵曝光的重大黑幕,于炎开谈笑风生,李肖潘却只能不住地点头,插不上什么话。于炎开觉得3年不见,李肖潘像老了10岁。

原来,于炎开辞职后没两年,老厂长就去世了,李肖潘被新厂长打发到车间做质检员,再加上去年儿子降生,生活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收入的问题,李肖潘跟妻子也是矛盾重重。

于炎开劝李肖潘重新选择一份职业,李肖潘沉默以对。毕竟已拖家带口,任何选择都不得不更加慎重。那顿饭结账时李肖潘借故去了卫生间……

不知什么原因,这次见面后,两兄弟的联系越来越少了。

二人再次见面是2013年。10多年间,随着互联网媒介和自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于炎开所在的报社也没能幸免,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工资条上近10年没变过的首位数字。

这次见面是在机场偶遇,由于要赶飞机,二人只匆匆寒暄了几句,并互加了微信。于炎开看着一身名牌西装的李肖潘迈着领导方步,走进了南航VIP专用休息区,而自己手中机票上春秋航空明晃晃的4个大字,却显得格外刺眼。

加了微信,两兄弟也算恢复了联系。于炎开才知道,由于淘宝、京东等电商的兴起,原来的厂子很快就倒闭,李肖潘被迫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那时,本市的一家餐饮O2O外卖平台刚刚成立,正面向社会招聘管理人员。新兴行业,前途未卜,李肖潘打算放开手脚拼一次。如今,这家平台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三巨头之一,早已升任集团高管的李肖潘,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偶遇一年后,李肖潘邀于炎开到自己的办公室叙旧。看着李肖潘那张4米长的老板桌,再想到报社编采大厅里自己那1米2宽的工位,于炎开感慨万千。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奇虎360经营最惨淡的时候,一度只能以股权抵工资,大量技术人员选择离开,但也有一些人因为道义和理想而选择留下。2012年3月20日,奇虎360在纽约上市,那些选择坚守的员工一夜间都成了千万富翁。

时代的发展,行业的兴衰更迭,会促使我们做出很多的选择,这些选择往往极富戏剧性和未知性,有些选择可以让我们距离成功只一步之遥,有些却会使我们本就曲折的人生变得更加坎坷。但是,只要在路上,故事就没有落幕。我们要有信心看到最后的结局。

猜你喜欢
奇虎厂子偶遇
偶遇外星人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偶遇骆驼
幸福的偶遇
一个人俩单位
厂子
严父家训
模范团员张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