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群徽
【摘要】本文试图从艺术的精神、内容、语言、意象等方面解读自己绘画艺术的现代性。在不确定、模糊中慢慢探索,遵从自己的内心,由感而生,直到画面慢慢变得清晰,在色彩的舞动中逐渐具体化、整体化。
【关键词】自然;意象;构图;色彩
曾经有人问我,你觉得什么是艺术?那个时候我觉得艺术就是五颜六色,天马行空。现在内心懂得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情感,而艺术所激发出的情感就是意象。意象凝聚了画家的人格特征,是其创作灵感和个体生命经验的体现,它们在营造氛围、揭示主题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那种情感由心底而生。意象带有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由于每个画家的个性不同,其在创作中运用的意象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意象。
我崇尚自然,自然中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诠释、一种理解、一种学习、一种态度,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生活和自然是美丽的,色彩和造型也是美丽的,我就是想通过用好看的色彩和准确的造型语言来表达我内心那些对客观世界的种种感悟,也就是所谓“畅神”,但我所谓的“畅神”是面对自己的“自我畅神”。
绘画意象的获得大多数来源于大自然当中的客观事物,因此,画家需要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仔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正如宗白华所言:“诗的意境,就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造成的直觉灵感。”意象在绘画中的主要表现为对自然意象的运用,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比如:山脉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甚至包括民间艺术、百家文化等,这些都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都为我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激发出我对生命、人格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我在绘画中绝不是简单的堆叠意象,而是寄予意象深刻的内涵,从而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正如我的绘画呼应了我自己的情感,我也是“秀才人情亦可谓倾囊相赠”的性情中人。绘画对我来说完全是个人的方式和内心思考的调整,并没有刻意要选择什么题材、确立什么风格,只是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将它作为构建画面的基础。然后不断尝试,不断将想法落实在画面上,决不放弃不经意的瞬间灵感,因为那种东西是最生动的,只要它具有创造性,说得明白、清晰、完整就可以了。我的绘画将我带入一个“场”,一种“情景”,这是一个中间环节,它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到底寻找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没有具体的目标或概念,探索就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一种心理。这是个抽象的问题,就像高更的疑惑一样,没有具体答案。但它却很迷人,它能刺激我的视觉,牵动我的内心,激发我的思考。就初始而言,由感觉而生,捕捉心灵瞬间的闪烁,一种冲动,没有为什么。只是把某种知觉感情化、细腻化,甚至有点夸大,由感觉而生而已。
我认为如果把作画的过程比作是一个人,那么材料、色彩、点、线、面都像是这个人的各个部位,构图就像是思维,它能将各个部位配合起来,它参与了所有的工作,它可以悄无声息地刺激一个人的意识,而我习惯用熟悉的、有秩序感的东西来营造构图。这样的画面能够引导观者的思维意识与主观经验思维交叉组织在一起。
最抽象的藝术是音乐,我很重视绘画的音乐性。受古典绘画以及西方表现绘画的影响,我格外重视绘画形式的“节奏感”。我认为绘画的真谛不在于题材,而在于画面形式的流动性。这样的形式能向观者传达一种迷惘,不知所措的情感状态。还有就是“韵律”,也指画面的“押韵”,成功的“押韵”可以使绘画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可以让画面结构更加整齐、整体。
我喜欢用笔触来激发感觉,注重过程的偶然联通,形成一种造型的写意。从形式语言来看偏向于“色”,然后进行主观创造,运用“自我过滤”进行选择确认。造型与构图上也极力简化,敦煌壁画陆离斑驳的色彩、民间传统绘画以符号的形式打散、分割、重组,这种画面的构成和形式上对我也有了新的启发,通过景物自身姿态,利用大地和天空这一二维背景,分割后形成的块、面、片,经过画面色块并置、重组,把景物转化为形体的符号。而且我认为构图的开始或许是思维意象的结束,构图的结束也是思维意象的开始。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从未进入过的房间,会在进入的一瞬间对房间产生一种感觉,或干净整齐或脏乱无序亦或高档华丽等,而针对这个瞬间产生的感觉我认为是房子空间里的所有因素造成的,其中就包括空间里的构图,无论制造空间的人有意或无意,构图或格局(将构图量化在建筑学中用格局一词表示)都会在空间中形成,在产生感觉定义时,构图是其中一部分因素,构图参与了感觉的形成,但我们却并没有将思维意识集中在构图或格局上。当有了整体感觉时留意到构图或格局的时候房间的感觉已然在我们感官中种下烙印,构图已经在参与感觉形成中完成了使命,只不过现在我们的思维意识聚焦在构图和布局上,也就是我本人思维中那一瞬间的造型与构图意识。
还有就是色彩,强调表现光和色的变化,讲究自然,反对过分修饰,通过各种颜色的搭配及其浓淡变化时画面形成不同的色调以传达情感,我认为这是表现亚热带强有力的光和灿烂趣味色彩的手段。以自己的角度在自然中汲取养分,这个过程每次都令我亢奋、入迷、无法自拔,直至作品完成。正如自喻——作画如同浴室里洗澡时哼的小调,把住旋律,自填歌词,尽兴、开心、舒坦,仅此而已!
我想绘画存在的意义是能够在平凡自然的事物中唤出某些心灵深处的特别的情感,我认为每个人对生活,对自己的生存状态都会有切身的感受、感悟或体验,我只是找到了一种使自己的感觉具体化的方式。加入这些细节,或者说我有意在强化一种异样感,一种非常态的距离感,它们超越了我们习惯的视觉经验和认识。观众在看到画时会因为画面构图的合理性产生自己的情绪,进而刺激自我意识,形成自己对画面独特的感觉,而这个感觉并不是依附于观众自己,画面是关键因素。
我不相信现代艺术和传统的分道扬镳,席里科、库尔贝、安格尔、杜米埃——他们绘画语言之悬殊是空前的,所有这些语言都供我挑选,并且在努力实现作品与对象的陌生感和差距感。正像伦敦画派大师科索夫所描述的那样,画家惠斯勒、庚斯博罗、大卫、维米尔等人和他的作品表面上毫无联系,实际上一个有涵养的艺术家的标志就在于他能从表面上和自己艺术没什么瓜葛的作品里学到什么,这点“什么”意味着科索夫把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天赋领地,他对它的态度像作家对图书馆,这种态度也正是我所要学的。在一幅好画里,每一处细节都是画外伟大的构思所决定的,但有时这种构思直到最后才在艺术家的头脑中瞬间显现。我对这种感觉深有体会,这是画面统一的秘密,这是使这个或那个对象具有生命力的总的感受。问题在于怎样分辨它,然后明确它,创造新形象,打破假面具,这是很难的,我也一直在困惑。我们都知道这是艺术家的工作之源——人和自然的特殊联系。不过我认识到了油画作品中单凭色彩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需要让油彩动起来,去改变那反复修整的迟缓及停滞,让体积具有活动的能量。
尽管现代艺术中的技法已不像古典绘画那样繁琐和严格,但也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直接。鉴于中国的书写性传统,很多画家对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媒介材料和笔触很感兴趣,往往会根据所观看的作品进行借鉴,但殊不知后者的创作技法很具迷惑性,甚至我也很容易陷入这种迷惑。但不管怎样,我在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中也在尽量做到如此新潮和前卫。从“85美术新潮”向后延续的三十余年这段时间里,艺术家们以开放的心态把握内心的坚守,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属于民族传统的人文关怀。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的借鉴离不开对自我传统的反思,这种反思早已不是一味吸纳或拒绝排斥那样简单,而是蕴含着无限张力,我也在自己的画面中尽可能地表现这种张力。西方现代艺术对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还是卡夫卡甚至弗洛伊德的超前观念都承载着我的呐喊、理想和挣扎。
我说过我崇尚自然,也师法自然,我承认皈依自然是畫家获得生命力量的不二法则。我生长在北部湾畔,自然而然有着一种敏感,光斑、投影、海风吹散的云还带着阳光给它的投射留恋于俯瞰的滩涂,舒展着时隐时现的灿烂,总能唤醒内心的世界,从而产生出无限的遐想以及不羁的情感。那种难言的节奏,日臻完善的遐想和美妙汇集成的冲动,这种瞬间的放任成就了画笔下的永恒,就像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我的不少作品也是这样产生的,这种来自自然与自我感受的美妙体验常常令我产生强烈地表达欲望。我本能地想去更加敏锐地感受世界,感受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本来一切都很熟悉、很普通,然而当我们站在远距离的位置观望时,它好像很美丽,但似乎又很陌生、很冷漠,隐隐约约地让人产生一种异样的情绪和感觉,我想就是这种感觉吸引了我。它们正好和我之前创作上的思考和关注契合,突然觉得之前的徘徊和困惑似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于是我就顺着这个“出口”向前走,一直到现在。
我尊重自己的职业,更尊重自己的创作独立性、纯粹性,追求主观情感以一种与自己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正如苏轼所宣扬的文人艺术一样,不拘于形似,而是要得其“常理”“得之象外”,抒发主观情思。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就是“悟道后不必用功功自得,不开悟者纵然有功也枉然”,对此我深信不疑。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的画既不被学院派准则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也没有受制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原则,但是又仿佛没有躲开这两者,而是集众家所长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情绪是我非常看重的,我不经意的那种意识也尽量通过我的画笔流露到绘画作品中去,让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能窥探我的思想和观念。以前总觉得画画要反传统,走极端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过激的想法终于导致无法下笔。经过这几年对绘画的实践以及对绘画语言的探索,才懂得画画应该脚踏实地,切勿过分去追求标新立异,形成风格只是早晚的事。
他们说我谦和、少言,和我聊天会冷不丁的语出惊人,或许是旁观者清吧。那种语出惊人我是承认的,在我的画中也有所体现。形象美属于视觉,生命的美属于心灵。这种捕捉心灵瞬间闪烁的直觉灵感成就了画笔下的永恒。它可以触摸的韵律融合着生命本能与情怀的释放,我不少作品是这样产生的。研究艺术很难,但能以艺术的名义去静观万物,体悟内心,思索自我,其实也算是幸事!更何况我还能从事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