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治,刘坤鹏,,李庆华
(1.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公司财务数据是股东、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放贷、税收和宏观调控等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任何一项决策必然涉及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间进行比较,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决策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财务数据是否可比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财务会计是以经济业务或事项为投入、以财务报告为产出的信息系统,而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方法是财务信息的加工规则。不同会计主体间的财务报告是否具有可比性,取决于信息加工规则是否相近。现有证据表明实施趋同的会计准则整体上提高了财务会计数据间的可比性[1-2],但现行会计准则实行的原则导向留给公司更多的会计职业判断和方法选择的空间[3],当公司在执行准则过程中运用更多的职业判断和方法选择时,很可能导致会计处理的差异性,从而影响信息产出的可比性。Ball等研究指出,公司的治理机制以及管理层和审计师的行为动机等公司层面因素都可能导致准则执行结果的异化[4]。因此,在准则趋同背景下,基于会计信息系统论来研究公司层面有哪些特质性因素影响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十分必要。
Dichev等研究认为公司战略是影响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5],然而目前尚缺乏直接的证据证明公司战略是否及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可比性。巩键等研究指出每个行业都会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形成常规性的战略,行业内常规战略通常更容易被利益相关者所接受[6]。但由于资源禀赋、经营理念和目标的差异,每个公司会形成各自的战略,从而偏离行业常规战略,公司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称为战略偏离度[7]。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财务报告是公司财务行为的反映,而不同的公司战略会引致与之相应的经营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其他财务行为,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产出质量。越是偏离常规战略,公司面临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发生的业务或事项越可能具有“特殊性”,从而导致会计方法选择的不确定性。由此,我们预计公司战略偏离度将会影响其财务信息产出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可比性。而公司战略偏离度对财务信息产出的作用可能会受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作为落实公司战略目标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风险评估、过程控制、分析评价和考核激励等手段减少战略执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内部控制也会对财务报告可比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善财务信息质量[8],特别是我国更偏重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突出对财务会计准则遵循的保障,但目前的研究对其是否提高财务报告可比性较少关注,进一步结合公司战略的研究更是缺乏。
因此,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并检验了公司战略偏离度、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可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公司战略偏离度越高,财务报告可比性越低。即公司战略与行业常规战略偏离程度越大,面临的经营管理不确定性越高,经济业务或事项越可能具备独特性和复杂性,在执行会计准则时需要对会计方法的选择做出更多判断,越可能导致财务报告可比性降低。(2)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带来财务报告可比性的提高,这意味着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司对会计准则的遵循程度,减少会计方法选择的不确定性,提高财务报告可比性。(3)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抑制公司战略偏离度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削弱作用,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由公司战略偏离度带来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并且帮助识别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性质和后果,从而降低会计方法选择的差异性,弱化公司战略偏离度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负向影响。
本文的可能贡献在于:(1)从战略偏离度的角度,基于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理论分析,首次验证了公司战略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既拓宽了公司特质影响财务报告可比性的研究视角,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公司战略如何影响会计决策和财务信息质量特征。(2)提供了内部控制作用于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证据,丰富了内部控制影响财务信息质量的研究维度。(3)通过探究内部控制对战略偏离度与财务报告可比性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把战略偏离度、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可比性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为内部控制系统在落实公司战略和防范风险上的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
文章余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与分析,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启示。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定义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区别不同经济业务或事项间异同的一种信息质量特征”,并在修订财务报告框架时把可比性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质量特征之一。包括IASB以及我国财政部在内的很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在积极寻求以增强财务信息可比性为主旨的会计准则趋同。Barth等研究表明实施一致和趋同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确实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9]。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是唯一决定可比性的因素,Holthausen的研究指出制度环境、治理环境以及经营环境都会影响公司对准则的具体执行,从而导致执行效果的差异性,最终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10]。目前国内有关财务报告可比性影响因素的文献并不丰富,已有文献除了关注会计准则的影响外[2],大多研究集中于审计机构特征、机构投资者及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如谢盛纹和刘杨晖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其财务报告可比性要弱于未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同时前任审计师任期在两者关系间扮演调节角色[11]。叶飞腾等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客户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发现合并后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可比性显著高于合并前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可比性[12]。孙光国和杨金凤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提升财务报告可比性,对投资者保护有积极作用[13]。方红星等研究表明公司为满足客户、供应商私下信息的沟通需要,倾向于披露可比性更低的财务报告[14]。此外,也有部分文献考察了管理者特征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如周晓苏等发现了公司间高管联结提升其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证据[15],张霁若的研究证明CEO继任会降低财务报告可比性[16]。
自从Dichev等基于对CFO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发现公司战略是影响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后[5],相关研究也证实了战略在影响财务报告违规率、会计稳健性、盈余管理以及价值相关性等方面都发挥着作用。Bentley等依据Miles等的战略类型理论开发了战略类型的度量指标,发现不同战略所蕴含的经营风险是导致财务报告违规率不同的重要潜在原因,并指出采用探索者战略的公司相较于采用防御者战略的公司更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违规[17]。刘行借鉴Bentley等的战略度量方式研究了不同战略类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发现当企业的战略类型越有可能是探索者时,其会计稳健性程度越低,越有可能是防御者时,会计稳健性越高[18]。孙健等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战略保守的公司(防御者),战略激进的公司(探索者)盈余管理程度更高[19]。叶康涛等对战略偏离度与盈余管理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公司越是采用偏离行业常规的战略,其经营不确定性越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从而越容易采用相对成本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20]。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偏离度越大,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相关性就越高,而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越低[21]。
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对制度和流程的规范与控制,有助于限制管理层对会计估计和政策选择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22]。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应计盈余质量、降低财务报告重述、提高会计稳健性以及增强盈余持续性和盈余反应系数。以Sarbanes-Oxley法案的强制实施为背景,Doyle等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应计盈余质量更低[23]。Chan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缺陷时,公司更容易进行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24]。Ashbaugh-Skaife等进一步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后,应计质量会显著得到提升[25]。刘启亮等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探讨了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同时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概率也越低[26]。方红星和张志平的研究表明,公司具有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受到限制,对预期经济损失“坏消息”及时识别和确认力度增加,会计稳健性增强[27]。王运陈等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增强盈余持续性[28]。董望和陈汉文从投资者反应的视角分析了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质量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反应系数越大[29]。
目前财务报告可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丰富,现有研究更多地探讨了会计准则层面的宏观影响,同时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诸如审计机构、供应链以及管理层特征等中微观因素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战略作为影响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财务报告可比性的相关研究中并没有受到重视。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的文献基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但从财务报告可比性的维度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不足。另外,保障战略实施、防范经营管理风险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那么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调节公司战略与财务报告可比性之间的关系?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公司战略、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比性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探讨公司战略、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
任何一项决策都会涉及在至少两个方案间的比较分析,而不同方案涉及的信息具有可比性是分析的重要前提。De Franco等研究指出可比的财务报告有助于使用者进行不同财务报告间的财务信息比较,提高基于财务信息的决策有效性[30]。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财务会计是以经济业务或事项为投入,以财务报告为产出的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是对公司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一种映射,它把信息使用者通常不能够直接观察或者理解的具体经济业务或事项转换为商业语言,从而使信息使用者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从投入到信息产出经过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则构成了信息系统的加工过程或者说生产函数,而财务信息的加工规则包括了所采用的财务会计准则以及具体执行时对会计方法的选择。可以看出,不同会计主体间的财务报告是否具有可比性,取决于所经过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否相近。只有经过相近会计信息系统加工过程的财务报告所映射出的信息才能够反映出不同会计主体间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异同,把不同财务报告间财务信息进行比较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获得可比财务信息的前提是采用了相近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正因如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正是信息使用者对可比财务信息的需求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一直致力于制定全球统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实现财务报告全球可比,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或接受IFRS,我国自2007年实施与IFRS实质趋同的会计准则后,也在不断进行准则修订和发布以保持持续趋同[31]。易阳等基于A股与H股、港股比较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确实总体上提高了财务报告可比性,使得财务会计数据间更可比[2],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完全决定财务报告的质量,还要考虑不同公司在实务中对准则的具体执行情况。现行会计准则实行的原则导向留给公司更多会计职业判断和选择的空间[3],而日益增加的经营不确定性使公司在执行准则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使得不同公司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意味着财务信息的加工规则出现异化,最终导致财务信息产出的可比性下降。
图1 财务会计信息生成过程
Chandler等指出战略是公司围绕其长期目标进行的规划,包括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以及资源配置方式[32]。每个行业都会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形成常规性的战略,行业内常规战略通常更容易被利益相关者所接受,被认为是“合法的”经营模式[6]。但是由于资源禀赋、经营理念和目标的差异,每个公司会形成各自的战略从而偏离行业常规战略,差异的战略通过对公司资源和流程的整合,强化公司间的异质性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Tang等把公司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称为战略偏离度[7]。然而采取偏离行业常规的战略也会加剧公司经营管理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性质以及后果更难判断,从而在选择会计方法时也更具不确定性,最终影响财务信息产出的质量。叶康涛等研究指出,公司战略偏离度越大意味着其经营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相对于常规模式的偏离度越大,面临的经营管理不确定性也越大[20]。而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越可能具备独特性和复杂性,在执行会计准则时需要作出更多的会计方法选择判断,越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加工规则的异化,从而使得财务报告可比性降低。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H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战略偏离度越大,财务报告可比性越低。
内部控制从内部牵制发展至今,虽然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发展,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监管机构设计内部控制框架以及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标,而财务报告可比性作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必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实际上,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会计系统控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强调企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方法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可见,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公司对会计准则的遵循程度,减少会计选择的不确定性,从而规范财务信息的加工规则,提高财务报告可比性。
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面临的风险也日益突出,内部控制发展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的核心功能在于预防和降低公司风险。毛新述和孟杰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越有效,公司涉诉次数越少,涉诉金额越低,面临的诉讼风险越低[33]。方红星和陈作华深入分析了内部控制应对公司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的作用机理,并发现了内部控制在抑制公司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方面的证据[34]。林钟高和陈俊杰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越大,企业风险越高,但缺陷修复能显著降低企业风险[35]。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控制、分析评价和考核激励等手段减少战略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公司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公司特质性风险,它是公司资源配置情况偏离行业平均水平所导致的风险,相较于外部因素更具有可控性,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首先,良好的内部控制要求公司具有良好的内部环境,以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更加规范,使职责分工和制度制衡更加有效,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贯彻落实。其次,通过对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够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经营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再次,通过分解目标和编制预算等手段进行过程控制以及事后的分析与评价,有利于了解差异发生的原因与性质。最后,依据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有效的考核激励并改进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促进内部控制的良性循环。因此,从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来看,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由公司战略偏离度带来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并且帮助识别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性质和后果,从而降低会计方法选择的差异性,最终弱化公司战略偏离度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负向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两个假设H2a和H2b。
H2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财务报告可比性越高;
H2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会削弱公司战略偏离度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负向影响。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与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战略偏离度、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比性关系模型
1. 被解释变量
财务报告可比分为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由于本文研究主题是公司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即考察单个公司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其战略的偏离是否导致财务报告可比性的降低,因此从对应关系上来看,本文一方面强调的是不同公司间的横向比较,另一方面是以行业作为参照的比较[注]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度量关键是找到可比较的参照。从可比性的本质来看,一方面可以分为横向与其他公司可比和纵向与自身不同时间可比,另一方面横向比较时可以按照行业、上市时间长度、企业规模等类别进行详细比较。本文由于研究主题的特殊性,仅选择以行业类别进行横向可比性的度量。。会计可以看作是以经济业务或事项为输入、财务报告为产出的信息系统,可比的会计系统对于相似的输入会产生相似的产出。基于此,De Franco等以会计盈余代表信息产出、对应期间股票收益作为输入,用两者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表示特定公司的会计系统,建立了以产出为导向、定量测度公司层面行业内横向可比性的方法[30]。国内很多有关财务报告可比性的研究也参考这一模型[11,15],本文也借鉴这种测量方法,并考察刘睿智等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考虑[36],对财务报告可比性进行测度,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估计公司i的会计系统。我们使用模型(1)估计公司i的会计系统,其中净利润(Earnings,季度净利润与期初权益市场价值的比值)代表信息产出,对应期间股票收益(Return,季度股票收益率)代表经济业务或事项,Neg代表消息类型(Return为负,表示“坏消息”,取1;为正,表示“好消息”,取0),Neg×Return为Neg和Return的乘积。利用公司i第t年(含)前连续16个季度数据对模型(1)回归,拟合方程作为公司i第t年的会计系统转换函数,同理可以计算出同行业同年度内所有公司的会计系统转换函数。
Earningsi,t=α0i+α1iReturni,t+α2iNegi,t+α3Negi,t×Returni,t+εi,t
(1)
其次,计算同行业同年度内公司i与公司j之间的财务报告可比性。利用上步骤中同行业的公司i与公司j第t年度模拟出的会计系统转换函数,通过方程(2)和方程(3)以i公司股票收益率Returni,t作为共同经济业务或事项,计算经过i和j公司会计系统产出的财务信息E(Earingsi,i,t)和E(Earingsi,j,t)。然后利用公式(4),以两个系统产出差值绝对值的平均数再取相反数作为i和j公司t年度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值越大则说明两个公司的财务报告越可比。
(2)
(3)
(4)
最后,计算公司i第t年的可比性。把同行业同年度内所有除公司i自身外的公司与公司i分别配对[注]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我们计算财务报告可比性时使用同行业同年度内完全配对的形式,比如某年度行业有11家公司,那么其中公司i的配对公司就是另外10家公司。,求出两两之间财务报告可比性后取其平均数记为CompMean、中位数记为CompInd,用以反映公司i第t年相对于行业内其他公司总的可比性程度。本文参考谢盛纹和刘杨晖的做法[11],取同行业同年度内可比性最高的前4个值的平均数记为Comp4,最高的前10个值平均数记为Comp10,用于稳健性测试。
2. 解释变量
(1) 公司战略偏离度(DS)。Tang等认为公司的战略差异性最终体现为资源配置结构的差异[7]。他们使用如下六个指标来反映公司的资源配置结构:①广告强度(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②研发强度(无形资产/营业总收入);③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员工人数); ④固定资产更新度(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⑤管理费用投入(管理费用/营业总收入);⑥有息债务杠杆[(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净资产]。本文按以下步骤计算战略偏离度。首先,按照年度和行业对这些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取绝对值。其次,我们把各公司标准化后的6个维度指标加总,然后求平均值,即得到公司战略偏离度指标(SD)。该指标越大,表示公司与同年度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资源配置结构差异越大,从而公司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越大。
(2) 内部控制质量(IC)。关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现有研究主要使用三种度量方法:一是根据公司披露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可感知信息把内部控制质量分为低、中、高三种等级;二是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评分;三是采用权威数据库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第一种方法度量的内部控制质量是非连续变量,不能细致地反映公司间的差异,第二种度量方法和第三种度量方法使用的是连续变量度量,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客观性,我们借鉴毛新述和孟杰的做法[33],使用迪博公司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时考虑量纲对回归系数大小的影响,取其自然对数。
3. 控制变量
目前关于财务报告可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够丰富,可用的控制变量并不成熟,只能从现有文献中选取常用的控制变量。因此,我们综合考察已有研究[11-14],选择可能影响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其他变量。首先,选择公司规模(Size)、公司经营业绩(ROA)、资产负债率(Lev)、每股盈余(EPS)、现金替代物(Liquid)、非债务税盾(NDTS)和资本支出率(INVR)作为表征基本财务特征的变量,Lang等指出基本财务特征变量可以捕捉很多公司不可观测的特征[37];其次,选择管理层持股(MHold)、股权集中度(OC)、董事会规模(Board)和独立董事比例(Indep)作为表征公司内部治理特征的变量,用以控制内部治理机制对会计决策的影响[11,14];再次,选择审计机构变更(Switch)、机构投资者持股(Inst)和地区法律环境(Law)作为表征外部治理特征的变量,用以控制外部治理机制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11,13-14];最后,控制公司产权性质(State)、行业(Industry)和年度(Year)因素的影响。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具体变量定义表
CompIndi,t(CompMeani,t)=α0+α1DSi,t+βControls+εi,t
(5)
CompIndi,t(CompMeani,t)=α0+α1ICi,t+βControls+εi,t
(6)
CompIndi,t(CompMeani,t)=α0+α1DSi,t+α2ICi,t+α3ICi,t*DSi,t+βControls+εi,t
(7)
为了检验本文所提出的三个假设,我们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其中,模型(5)用来检验假设H1公司战略偏离度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考察模型中战略偏离度DS的系数α1,预期为负;模型(6)是用来检验假设H2a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直接影响,考察模型中内部控制质量IC的系数α1,预期为正;模型(7)是用来检验假设H2b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战略偏离度影响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调节作用,考察模型中DS和IC的交乘项DS×IC的系数α3,预期为正。
由于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计算需要前4年的数据,本文选择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共19799个观测值(2007年可比性计算会用到2004—2007年数据),删除金融保险类和交叉上市的公司及被ST的公司(3923个观测值),并删除没有连续16个月披露季度报告和进行证券交易的公司以及年度公司少于11家的行业(7066个观测值),同时实证过程中剔除了回归变量缺失的数据(2722个观测值),最终得到6088个有效的公司-年度观测值。文中涉及财务数据、公司治理数据和证券交易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内部控制相关数据来自迪博公司的DIB内部控制数据库,审计机构变更的数据由手工收集获得,行业分类参照2001年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除制造业取两位编码外其他行业取一位编码。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文中对所有的连续变量进行1%和99%分位的Winsorize处理。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 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在样本期间反映公司层面财务报告可比性的两个指标CompMean和CompInd的均值分别为-0.010和-0.009,标准差分别为0.004和0.005,说明不同公司间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差异很大。从公司战略偏离度DS的均值0.549和标准差0.308来看,公司间差异也很大;内部控制质量IC的均值和最大值及标准差分别为6.518、6.829、0.116,表明样本期间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普遍较高但公司间差异相对较小。从其他控制变量的统计特征来看,大部分变异程度都相对较大。
2.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3列示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之间两两相关性的Person系数。可以看出公司战略偏离度DS与财务报告可比性CompMean、CompInd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20和-0.127,初步说明公司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可能导致财务报告可比性降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与财务报告可比性CompMean、CompInd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43和0.038,初步说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提高财务报告可比性;但是由于两两相关关系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假设必然成立,仍需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进行多元回归检验。此外,除了每股收益EPS和公司经营业绩ROA相关系数大于0.5外,所有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间的两两相关系数都比较小,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表4 战略偏离度、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报告可比性影响的检验结果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所有结果经过了公司层面的聚类调整。
表4的第(1)列和第(4)列报告了对模型(5)进行混合OLS回归的结果,回归中对公司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同时控制了行业和年度效应。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公司战略偏离度DS与财务报告可比性CompMean和CompInd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DS系数分别为-0.001和-0.002,说明公司战略偏离度每上升一个标准差(标准差为0.308),财务报告可比性CompMean(标准差为0.004)和CompInd(标准差为0.005)分别下降0.077个标准差(0.077=0.001×0.308/0.004)和0.123个标准差(0.123=0.002×0.308/0.005)。上述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战略偏离度越大,财务报告可比性越低,支持了假设H1。
为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报告可比性产生的直接影响,验证假设H2a,我们参照模型(5),以内部控制质量IC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了模型(6)。表4第(2)列和第(5)列报告了对模型(6)进行混合OLS回归的结果,回归中对公司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同时控制了行业和年度效应。可以看出,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表现出对财务报告可比性CompMean和CompInd在1%水平上的显著正向影响,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比性,支持了假设H2a。
为了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是否能够削弱公司战略偏离度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负向影响,本文首先对IC和DS分别进行去中心化处理后得到交乘项IC×DS,具体为IC和DS分别减去均值再相乘,以降低直接交乘可能带来的模型多重共线性,然后在模型(6)的基础上加入DS及IC×DS建立模型(7),进行混合OLS回归,回归中对公司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同时控制了行业和年度效应,回归结果如表4的第(3)列和第(6)列所示。可以看出,公司战略偏离度DS仍然在1%的水平上表现出对财务报告可比性CompMean和CompInd的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内部控制质量IC也在1%水平上表现出对CompMean和CompInd的显著正向影响,而在考虑了包括DS和IC以及其他因素的直接影响后,交乘项IC×DS回归系数[注]模型(7)中DS对CompMean或CompInd总影响为 α1 +(IC-IC均值)×α3,回归结果中α3的估计值远大于α1的估计值的绝对值,可能存在IC很高时DS的总影响为正,从而与假设H1相悖的异常结果。为了降低这种疑虑,我们按照IC高低排序划分子样本重新对模型(5)回归,在IC最高的20%和10%的子样本中均没有发现DS系数显著为正的结果。具体结果如有需要,可以向作者索取。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弱化由于公司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而导致的财务报告可比性降低的情况,从而支持了假设H2b。从控制变量看,与谢盛纹和刘杨晖的研究一致[11],财务基本特征变量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影响;公司内部治理变量中,与现有文献的结果相似[11,14],股权集中度OC的系数显著为正,而董事会规模Board和独立董事比例Indep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外部治理机制中,Switch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审计机构轮换会降低财务报告可比性[11];Inst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治理效应[13];同时,也发现了地区法律环境的完善能够提升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证据[14]。此外,表示模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Adj_R2均大于30%,说明了我们的模型设定比较好。
为了使结果更稳健,我们使用了四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测试。所有回归均为混合OLS,并在公司层面进行聚类调整,且控制了行业和年度效应,为了简洁起见,所有的控制变量省略报告。
1.缩减参与回归的样本。易阳等研究表明采用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准则能够提高财务报告可比性[2],同时,本文认为利用De Franco等模型计算财务报告可比性需要过去4年的季度数据[30]。因此,为了消除我国2007年执行新财务会计准则可能给本文实证结果带来的影响,我们缩减样本,使用2010—2015年上市公司观测值作为考察样本(2010年财务报告可比性计算使用2007—2010年数据),分别对模型(5)至模型(7)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所有假设仍然成立。
2. 替换被解释变量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度量指标。为了消除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变量度量可能带来的误差,我们参考谢盛纹和刘杨晖的做法[11],取同行业同年度内可比性最高的前4个值的平均数记为Comp4,最高的前10个值平均数记为Comp10,用Comp4和Comp10代替CompMean和CompInd来度量财务报告可比性,然后对模型(5)至模型(7)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所有假设仍然成立。
3. 改变公司战略偏离度的度量方法。本文在度量公司战略偏离度时,针对广告宣传和研发投入维度,出于数据获得性的考虑,分别使用销售费用和无形资产净值来代替可能存在不恰当性,由此我们参照Tang等和叶康涛等的做法[7,20],去除这两个维度重新度量公司战略偏离度,对模型(5)至模型(7)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所有假设仍然成立。
4. 改变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法。由于迪博数据库中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涉及诸多因素,不可避免地与财务指标如企业业绩存在相关性[38],同时财务报告可比性也与企业业绩显著相关,文中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可比性的显著正相关性可能是受到了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的影响。为了消除这种潜在影响,本文使用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来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反指标,记为ICW,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或者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缺陷时,ICW取1,否则取0,然后对模型(5)至模型(7)进行回归。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样本期间缩减为2010—2015年,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所有假设仍然成立。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1(缩减样本)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所有结果经过了公司层面的聚类调整。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2(以Comp4和Comp10代替CompMean和CompInd)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所有结果经过了公司层面的聚类调整。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3(替换公司战略偏离度的度量指标)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所有结果经过了公司层面的聚类调整。
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4(以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ICW代替内部控制质量IC)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所有结果经过了公司层面的聚类调整。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围绕公司战略偏离度、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财务报告可比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公司战略偏离度与财务报告可比性负相关,公司战略越偏离行业常规战略,其财务报告的可比性越差;(2)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带来更高的财务报告可比性,进而保证高质量的财务信息;(3)内部控制质量负向调节了公司战略偏离度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公司偏离行业常规战略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负向影响。
上述结论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1)对于监管机构和准则制定机构来说,应该加快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上市公司披露更多与战略相关的信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的信息。实际上,诸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准则制定机构都曾建议,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公司应披露更多的与价值实现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而公司战略正是有关价值创造的重要非财务信息。(2)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在判断报告所含的财务信息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可比性程度时,应注意对公司披露的战略信息和内部控制信息的搜集与分析,从而更好地利用财务报告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3)对于管理层来说,在评价公司采取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程度带来的竞争优势时,应该注意由此导致的财务报告可比性的降低,综合考量非常规战略给公司带来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公司长远利益的战略。同时,当公司战略偏离常规战略程度越大时,越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完善,通过降低经营管理风险、提高对会计准则的遵循程度和减少会计选择的不确定性来提高财务报告可比性,这也为理解推进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文使用财务数据对战略偏离度进行度量,其本质是用战略实施的结果——资源配置结构来反映战略,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等噪音,未来可以尝试使用文本分析方法获取公司披露的战略相关的非财务信息或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战略进行度量,进而开展其与财务报告可比性的相关研究;(2)本文仅关注了单个公司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战略的偏离导致其财务报告可比性的降低,而具体两个公司之间战略的差异是否会引起两者间财务报告可比性的降低并没有讨论,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