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徽韵的老街

2018-11-21 01:27张峪铭
中学语文 2018年32期
关键词:徽州老街时光

张峪铭/文 成 心/评

老街的繁华冲淡了新楼的妆容,老街的光影遮盖了现代的霓虹。这就是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

我孤陋寡闻,像这样琳琅满目且声光流溢的老街,没有见过。傍晚时分,从新街大道横穿过去,就忽地见到了一条街,如跌入光影流淌的河,让我有穿越时空的错觉。那种辉煌灯火,排成了阵势,演绎着高低错落有致、轻重缓急有韵的一支曲,那间或一盏的红灯笼就是五线谱上的一个个音符。我用脚步轻拨这古老的琴弦,去倾听老街千年不绝的跫音。

街头的小型广场,中间耸立一石柱牌坊,上面刻有“老街”二字,如一位谦恭的门童,站在老街口招徕着顾客。又像一开篇曲,突兀响起,戛然而止。有了这不同凡响的一声,想必后面的曲子里有着行云流水般的轻快,也有着波澜不惊的淡定吧。

我踩着石板路,望着“老街第一楼”,青瓦马头墙,黑白分明;石阶砖雕门,厚重古朴;朱色木雕栏,典雅精致。这些在乳白色灯光之下,透着朦胧之美,让人想到了以此为代表的老街建筑有着清新、质朴、婉约的基调。

当然店铺里的灯光也不全是白色,还有温暖的橘黄,而恰恰这橘黄的富贵将乳白光衬托得格外清丽、儒雅。在老街的墨庄里,“胡开文”匾额下,南唐后主李煜题写的“天下冠”碑刻就立在店边,在乳白色灯光照耀下,如憔悴苍白面庞的词人,对着那各种规格的纸墨,还有如桌面大小的“荷花砚”,浅吟低唱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忧伤。

自然界就是如此之奇妙。水墨样的徽州出产了特有的笔墨纸砚,而笔墨纸砚又描绘着水墨一样的徽州。

但这些还不够,泼墨的大写意可以表现徽州山水的大气磅礴,但徽州的精致生活必须用别有的硬朗来刻画。就像锣鼓的粗犷不能代替琴瑟的细腻一样。

这不得不说起徽州的“三雕”来。徽州人在生活富足之后,将闲逸、才智与祈愿刻进了砖、石、木中,这在老街建筑中处处可见。我要说的是老街人已将雕刻从生活化转到了艺术化。“竹艺轩”那一米多宽、十多米长的黄褐色竹简,从店的最深处的高端铺到了店门口,仿佛黄河之水,携着黄钟大吕之声奔泻而下。竹简高处刻有一米见方的“徽字号”三个大字,底下刻有《徽商赋》,字体优美,雕工精细。

是啊!一个“徽”字,就凸显了徽州人将“大山紧紧系住人文”的理念,没有人文的山,充其量是一土石堆而已。而“徽商”二字,就是代代徽州人用辛劳与智慧,在生意场中凝结成的一个专有名词。这个名词想必也有老街人的心血,他们将土特产挑到驶往新安江的船上,又将船上的货物挑到自己的店中……那小船的欸乃,那扁担的吱呀,从街头到街尾,让老街沉浸在轻快的节奏声里。

那样的节奏不过是对历史的想象,如今的老街也有这样的声响。你到了“布·织·道”店,看到漂亮老板娘织围巾,那无数根彩线,经纬交错,一根竹尺如魔杖,一阵翻飞,那声音绵绵如雨,又极富韵律,不时就化成挂在货架上的七色彩虹。走到“那年那事”店门口,看见店中独坐着一位时髦的姑娘,静静地守着那些古老的石雕、木雕,不经意望一下门外,又转过头去,像风吹莲动,风去莲静,诠释着老街“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境……

我不禁感叹,屯溪老街是怎样的一种声光之景,现代化与古老相融,时间与空间交汇,高雅与俗世并存,视觉与听觉同享。站在近千年历史的老街尾,回望老街的流光溢彩,仿佛看到了黄山顶上流淌下的晚霞,看到了新安江里涌出的碧波,也看到了徽州商人用时光雕琢的光荣与梦想。

老街,从千年时光里来,到千年时光里去。

(选自《大江晚报》)

【解 读】

这是一篇有着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散文。标题“流淌徽韵的老街”是一个偏正结构。“老街”是中心语,是这篇文章的抒写对象;“流淌徽韵”是定语,指出“老街”的特点。流淌徽韵的老街有着三个鲜明的表现:

首先,老街是徽州的文化名片。从古至今,由于屯溪老街特殊的地理位置——黄山脚下,决定了老街的热闹与繁华。“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四海宾朋齐聚黄山,屯溪老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临时的休憩之地。老街如同一张文化名片,展示着徽州的古朴与繁华、热闹与宁静。老街的古朴,“冲淡了新楼的妆容”;老街的繁华,“遮盖了现代的霓虹”;老街的热闹,让作者产生“穿越时空的错觉”;老街的宁静,让作者体悟到老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

其次,老街是徽韵的承载者。琳琅满目且声光流溢的老街,让作者恍如隔世。这时的老街是繁华的承载者。刻有“老街”二字的石柱牌坊和以“老街第一楼”为代表的老街建筑彰显着清新、质朴、婉约的基调。这时的老街是徽州建筑特色的承载者。徽州“三雕”,从生活到艺术,尽显徽州人生活化和艺术化的思考。这时的老街是生活和艺术的承载者。“徽”字,凸显了徽州人将“大山紧紧系住人文”的理念;“徽商”二字,就是代代徽州人用辛劳与智慧,在生意场中凝结成的一个专有名词。这时的老街是徽州文化的承载者。

再次,老街是徽州文化的传播者。漫步老街,处处流淌着文化因子。“胡开文”匾额下刻有南唐后主李煜题写的“天下冠”碑刻,让人穿越时空,仿佛看到面庞憔悴苍白的词人,对着那各种规格的纸墨以及如桌面大小的“荷花砚”,浅吟低唱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忧伤。无论是有着织围巾绝活的漂亮老板娘还是店中独坐的时髦的姑娘,她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徽州文化传播者。“老街,从千年时光里来,到千年时光里去”,只要老街在,徽州文化的传播就会延续下去。

文章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全方位诠释流淌徽韵的老街的独特魅力。如“傍晚时分,从新街大道横穿过去,就忽地见到了一条街,如跌入光影流淌的河,让我有穿越时空的错觉。那种辉煌灯火,排成了阵势,演绎着高低错落有致、轻重缓急有韵的一支曲,那间或一盏的红灯笼就是五线谱上的一个个音符。”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街的热闹与繁华。“青瓦马头墙,黑白分明;石阶砖雕门,厚重古朴;朱色木雕栏,典雅精致。”运用排比手法,展现出老街清新、质朴、婉约的建筑基调,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通过想象,虚实相生,让人产生无穷遐想。“这个名词想必也有老街人的心血,他们将土特产挑到驶往新安江的船上,又将船上的货物挑到自己的店中……那小船的欸乃,那扁担的吱呀,从街头到街尾,让老街沉浸在轻快的节奏声里。”作者借助想象,再现了以徽商为代表的徽州人的辛劳与智慧。“站在近千年历史的老街尾,回望老街的流光溢彩,仿佛看到了黄山顶上流淌下的晚霞,看到了新安江里涌出的碧波,也看到了徽州商人用时光雕琢的光荣与梦想。”文章结尾通过想象,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老街现代化与古老相融,时间与空间交汇,高雅与俗世并存,视觉与听觉同享”的理性思考。

全文长句和短句结合,整句与散句并用,错落有致,音韵和谐,读之朗朗上口。细微处精雕细琢,尽显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功。如“走到‘那年那事’店门口,看见店中独坐着一位时髦的姑娘,静静地守着那些古老的石雕、木雕,不经意望一下门外,又转过头去,像风吹莲动,风去莲静,诠释着老街‘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境……”细细品读,齿颊留香,令人生出无限遐想。

但愿在时代的大潮中,老街延续“从千年时光里来,到千年时光里去”的历史脚步,继续流淌着徽韵!

猜你喜欢
徽州老街时光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老街谣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徽州人
永远向前的时光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漫时光
老街(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