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唯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旅游产业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缩小省内的区域经济差异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区位条件的差异和旅游供给的分布不均等问题也会加剧区域之间的差异。旅游产业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带动作用,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域旅游强调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的统筹、产业融合、资源整理以及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是建立在旅游业基础上的,准确把握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的时空差异,才能够更加精准把握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脉络,确保旅游发展策略的有效性,促进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山东省在2016年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因此研究山东省旅游经济区时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山东旅游经济区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山东旅游经济区实际发展情况入手,采用重心模型和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旅游发展时空差异,以期为山东省旅游经济区发展提供帮助。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经济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延伸到海洋的重大战略举措。经济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东营、日照、山东全部海域以及滨州的沾化、无棣两个县所属陆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山东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发展潜力使其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焦点。山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2017年山东旅游消费总额9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7.8亿人次,入境旅游游客消费31亿美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3.8次,高于全国3.7次的人均水平。本次研究选取山东省2005年到2017年经济普查中旅游产业发展数据,分析区域的旅游发展时空差异[7]。
1.重心模型。利用重心模型进行演变轨迹的测算,明确山东旅游经济区的区域要素时空演变的规律。设某个地区共具有i(i为正整数)个样本,用坐标(Xwi,Ywi)表示第i个地区的中心城市的重心坐标:
上式中,xi和yi分别表示的是该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坐标的经度和纬度。在进行经济中心测算时,wi表示的是地区人均GDP,在进行旅游中心测算时,wi表示的是人均旅游收入[2]。
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衡量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的常见方法[2-3],利用ArcGIS软件中的空间统计工具,能够对地区经济的演变格局以及空间差异进行测算,本文先用Moran’s I指数来分析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指数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上式中,i∈[1,n],j∈[1,n],其中n表示的是空间中的单元数量,i和j表示的是空间中的单元编号。一般来说,用Z得分来检验Moran’s I指数显著性。
E(I)和Var(I)分别表示期望指数和方差。Z小于-1.65或者大于1.65时,说明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显著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相关性。Moran’s I指数取值范围在[-1.1]之内,当指数大于0,则说明空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指数小于0,则说明存在负相关关系,当指数取值为0,则说明不存在空间的自相关性。
3.局部空间热点分析。利用Getis-Ord Gi*指数来分析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Getis-Ord Gi*指数可以在已经确定显著性的基础上,对热点和冷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获取区域空间格局演变情况[4]。
1.时空演变轨迹分析。采用重心模型计算2005年-2017年山东省旅游经济区的经济重心和旅游中心,通过轨迹分析,发现旅游重心明显地偏离了地理中心,山东省的旅游重心一直处于青岛北部区域。但是山东省的经济重心明显地更加靠近区域地理中心,这充分说明山东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比较大,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东部相较于西部区域来说旅游产业发展更好。从重心的移动方向来看,从2005年到2017年,旅游重心一直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转移,大约向西移动71公里,向南移动10.8公里,东西地区之间的旅游产业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
2.空间关联分析。利用测算模型(2),计算人均旅游收入的Moran's I指数(计算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Moran's I指数一直保持正值,在2005到2009年之间的P值大于0.1,表明区域空间之间的关联不显著。由表1可知,2005年到2017年,Moran's I计算的I估计值均大于零,选定Z的临界阈值为1.65,2008至2017年Z值均大于临界阈值,则P值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区域内的旅游经济逐渐出现空间的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越来越明显,旅游水平高或者水平低的区域均呈现逐渐聚集的趋势。
表1 2005-2015年山东旅游经济区Moran's I指数
3.局部时空格局演变。局部空间的自相关能够将不同的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分布呈现出来,按照Getis-OrdGi*指数计算模型,计算人均旅游收入局部空间关联指数,根据指数值,划分冷点区、次冷点区、次热点区和热点区[5],最终形成演变趋势图,见图1。
图1 山东旅游冷热演变趋势图
2005年,热点区域为烟台、威海两区域,青岛因为筹备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处于次热点区域,潍坊市为次冷点区域,日照、东营以及滨州市为冷点区。到2017年,烟台、威海和青岛市发展为热点区,潍坊市为次热点区,日照市为次冷点区,日照、东营以及滨州市为冷点区。可以看出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高值聚集区范围不断扩展,低值聚集区范围在缩小,空间分布的区域位移并不明显,空间演变格局处于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
旅游经济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也是旅游经济时空差异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务院在2011年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其中提出要发展海洋旅游,打造国际知名的沿海旅游目的地,要求政府加强投入,改善旅游设施,逐渐减小山东各市之间的旅游差异,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山东省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也是决定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山东的旅游资源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烟台、威海以及青岛等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浓郁的人文旅游资源,所以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山东西北区域的旅游资源比较匮乏,资源开发程度不足,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有限,没有形成旅游品牌效应。所以,旅游资源储备的差异是造成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
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旅游经济发展。通过经济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可以发现旅游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和经济重心轨迹的演变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二者呈现相互一致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山东省旅游经济区时空差异的根本所在。
分析表明,山东省旅游经济区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绝对差异在逐渐扩大,但是相对差异处于缩小趋势。山东省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沿海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渐缩小,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梯度差异。应该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逐渐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区域互助的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要对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要在山东省范围内搭建网络化的空间格局,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这势必能够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