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8-11-21 08:08李菲
科技与创新 2018年21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

李菲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李菲

(邵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在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以工程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资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倾斜比例、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进一步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协同合作项目、授课指导等方式使产教融合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卓越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应用能力

1 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关系到迈向教育强国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1]。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出现脱节的现象。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的比例较为薄弱,而且大多是相关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独立开设的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训练,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较差。②近年的就业率虽已超过学校平均水平,但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发现,只有60%左右的毕业生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岗位,有较大比例的学生选择的是与专业知识无关的工作。

2 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可以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我校的转型定位和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以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具体的改革内容说明如下。

2.1 专业转型定位,建设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明显的区别,本专业的定位主要是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培养应用型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2.2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2],依据我校的实际需要和地方特色,以及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建设了本专业转型发展的课程体系。在保留原有经典架构的同时进行优化和拓展,使之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3 整合教学资源,合理配置课程比例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置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强化实践教学的目的。

2.4 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颠覆课程传统的先理论再实验的教学方法,把部分理论课堂搬进实验室,鼓励学生在试验中探索理论知识。以工程项目来驱动教学,并秉承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即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3]。通过从产品构思设计到实现运作的整个流程,让学生掌握如何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

2.5 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教师队伍的建设肯定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队伍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卓越工程师注重的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只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

2.6 推进校企合作,增加岗位能力训练

要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合作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专业课程的设置就必须有企业人员的参与,只有紧密结合社会对工程人才的技能要求,听取企业专业人士的意见,才能设置出实用的课程结构。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指导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把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举措落到实处。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课程的认证考试。

2.7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

建立起以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同行等多方位评价的评价机制[4],并根据反馈意见,适当进行调整。

3 具体实施过程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以及我校转型发展重新定位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大量中小型企业的广泛调研以及与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共同探讨,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知识体系,并通过课程的整合、拓展和优化,构建了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以项目驱动教学的多层次课程体系。

3.1 调研

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其他处于转型期的兄弟院校进行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明确行业及企业的需求,并将这些调研结果作为课程设置与整合的重要依据。同时,组织相关的企业专家共同探讨专业课程的内容,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3.2 融合拓展相关教学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它与学校的定位、学科的发展、企业的需求都息息相关。其中,构建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说明如下。

3.2.1 融合相关课程,拓展交叉学科

为了精简课程结构,在改革中将一些相关的课程融合起来,形成新的课程,如将《数字电路》与《VHDL语言》结合一起形成新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同时,还需注重学科的拓展,特别是一些交叉学科,比如物联网专业,就可以开设一些物联网专业的基础课程,比如射频识别与无线传感网等。

3.2.2 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

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不仅增设一些独立的实验课程,也把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所占比例加大。如《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将原有的4个实验改为6个,实验内容大多以综合应用类为主,利用涡流式传感器进行测量时,需在一个实验内完成位移、转速、重量、振动等测量。

3.2.3 制订新的课程教学大纲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新的教学大纲应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主要的教学要求,适当减少纯理论研究性知识,增加实际应用与技能型知识。

3.2.4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主要从2方面入手:①理论课堂搬进实验室,比如PCB设计与制版、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等课程,都是偏重于实践的课程,改革后,直接在实验室进行课程讲解,学生可以边操作边学习理论,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理论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相比于先讲完全部理论再去实验的模式,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②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采用CDIO模式进行教学。将原有课程中按部就班、按章学习的知识内容打破,通过一个实际任务或项目来导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以做促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2.5 实践环节引入企业一线人员

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引入企业一线人员,通过企业人员的讲授,使实践环节的应用性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3.2.6 增加面向岗位的能力训练

增加面向岗位的能力训练,与企业接轨,尽可能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经过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对该体系进行弹性的调整。

图1 初步课程体系结构

3.3 面向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5]。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四层次”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四层次主要包括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训练层、综合应用训练层、创新设计训练层和岗位能力训练层,如图2所示,这四个训练层都是层层递进的。

图2 “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训练层主要进行课程的基础实验操作、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层主要进行以“项目及案例”为驱动的教学;创新设计训练层主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和各类竞赛来进行训练;岗位能力训练层主要包含实习、面向岗位的培训和认证等。通过这四个层次的训练,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

3.4 师资队伍建设

每年派遣专业教师去企业进修至少3个月,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讲授部分课程,将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很好地联系起来,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3.5 制订有效的评价机制

制订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反馈信息适当调整课程教学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实施后,需要根据实施效果的反馈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评价新课程体系的价值。这个评价包含多方面:企业、同行、督导、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的追踪等,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作出适时适当的弹性调整。

[1]章献民,杨冬晓,杨建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2]李光林,关维国,吕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7).

[3]赵韩强,曾兴雯,郭宝龙,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5).

[4]林春景,袁俐萍.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1(5).

[5]邱文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

2095-6835(2018)21-0113-02

G642.3

A

10.15913/j.cnki.kjycx.2018.21.113

李菲(1983—),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检测与处理。

〔编辑:严丽琴〕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来自《格林童话》的困惑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1年1-6期总目录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