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美楚雨霁寒宵,潇湘孤舟野老

2018-11-21 23:52郭元翰
火花 2018年1期
关键词:老父诗圣乐观主义

郭元翰

岭边、鞍旁、牢里、阶下、堂中、船上,少陵野老一生,一分春意,九分寒光。“安史之乱”中,他执着地追随唐王,危殿之上、怒颜之下,忠谏直言、不畏殒命,这是他不惧强权、直面危机的忠国忠君的写照;在月下叛军的俘虏营里,他看到“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是他连枝共冢、结发同席的爱情光辉;在挚友李白被唐王朝所疾视、被世人所皆憎时,他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这是他不顾私利、重情重义的鉴言。然而,杜甫之所以能在一众文人之中脱颖而为圣者,是缘于他不仅能在同处人生深渊时犹保有与诸骚客同有的赤子之情、红豆之思、云天之义,更因他独具一束能在萧然困境中发现美的目光与在食不果腹时仍乐观豁达的风度。

好友死去,离蜀东下的他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无枝可依时,杜甫便成了茫茫天地间的一点沙鸥,零落之至,凄美之至。细想,比起被仕途官场左右,化身肆翔之鸥何不更美一些呢?那是戚寂而自由的美。到了杜甫贫困以致全无牛羊祭祖时,他却看到“登徂黄柑重,支床锦石圆”。清贫之至却又轻松之至,只剩柑桔摆祭台、只有石头支敝塌时,他的瞳中竟充斥着一簇簇似阳的鲜黄与锦石光滑的俏身。一切悲苦境遇抑或凄凉风景在子美眼中却似更添一层美,凄与美水乳般交融,美映凄更凄,凄彰美更美。

此美非彼美,子美之美是一种凄美,更是一种幽默的风度——“鸡鸣风雨交,久旱雨亦好。杖藜入春泥,无食起我早!”四句读毕,眼前便顿现如此之景:连月大旱、新苗枯死后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冷春日,一位腹饥老父持杖于泥泞垅道上,全然不见丝毫凉意,反倒更显几分愉悦——老父笑道:“没有饭菜的日子使我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哩!”瞬间,老父久旱之后皱裂的笑纹便被幽默的春雨滋润。正是从杜甫这种处贫困而犹不减的幽默风度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放眼自然天地间的“诗圣”情怀与智慧。

这一切发觉美的眼神与苦中作乐的风度之根本又何为?正是他贯穿始终的积极态度与乐观豁达的心态。

杜甫的鸿鹄之志让他激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此,他不仅在文学方面苦研诗文、结友俱进、终成一代诗圣;他还为国事劬躯,为民事远走奔波、忍饥挨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当激进遇阻并升华到一定境界时,便生成了无私之大爱。此外,杜甫独特的乐观主义精神也助他渡过种种磨难——“侧闻夜来盗,喜幸囊中净。”在“夜盗”和“囊净”的双重打击下,他没有顾影自怜,而是乐观地看待这一切,转悲为喜,而非由悲引悲悲更切。“喜幸”二字将杜甫的这一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或言曰,乐观者亦不乏。依我而言,便是杜甫在乐观主义精神上更彰显了一种旷世的豁达与率性的风度——“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历经战乱仓皇与宦海浮沉的他早已无意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写尽生命的最后一滴墨,坦然又迫切地把自己能留予世人的一切精神财富奉献出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静地沉睡在江舟茆蓬之下。

一分春意融入九分寒光,一点凄美浸入万千悲怆。杜甫微笑着走过辉煌、走过忧伤、走过痛苦、走过戚凉,没有带走什么,却留下了千首诗篇和一份圣洁的向往……

猜你喜欢
老父诗圣乐观主义
和李杜合影
乐观主义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梅花宝盒
老父吟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单独中的洞见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