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的足迹

2018-11-21 07:41夏里
火花 2018年8期
关键词:黑格尔马克思哲学

夏里

春风劲吹啊!

绽放出姹紫嫣红,

神州大地一派春光无限。

全民勤学啊!

深刻悟领新思想,

进入新时代的国人异常勤勉。

又逢五月时,

春风化雨润物,

充满希冀的播种季节。

捧读真理卷,

思绪涌动万千,

追溯科学理论的源泉。

卡尔·马克思,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科学理论的奠基者、缔造人。

时光飞逝转,

峥嵘岁月匆匆过,

今春迎来您二百年诞辰。

驻足校园里,

苦读研讨后的片刻暇闲,

抬头仰望夜空点点闪烁星辰。

油然生敬意,

您倾生不倦揭示真理奥秘,

在革命者心中燃起指路明灯。

我要把您的故事传颂,

感召世人,

引领新征程。

我要把您的精神传承,

不畏艰难,

做时代新人。

1818年5月5日,

古老欧洲大陆摩泽尔河畔,

特利尔文化名城。

黎明悄悄到来,

布吕肯大街10号小二楼上,

一声婴儿啼哭划破暗夜沉沉。

感谢上苍厚爱,

那生活拮据时,

赋予一个“富裕、文明、但不革命的家庭”。

感谢耶稣保佑①,

姊妹九人却不幸早早夭折六人,

您成为家中唯一幸存男孩。

父亲亨利·马克思,

学识渊博,为人豁达,

特利尔市有名望的律师顾问。

母亲罕丽达·普雷斯,

善持家务,性情温顺,

一生为丈夫和孩子“贡献给了爱和忠诚”。

那个时代哟,

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欧洲大陆启蒙运动思潮之风正浓。

那片地域哟,

激进的人士批判着宗教,

呐喊出“自由、平等、博爱”理念深入人心。

毗邻的英法等国,

已掀起过轰轰烈烈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起进步的民主制度。

而您的家乡——德意志联邦,

仍四分五裂,

封建诸侯割据称雄。

特利尔小城,

却又与众不同,

当时被人们誉为欧洲“十字路”中心。

它靠近法国,

曾一度被法国占领,

受十九世纪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深。

等到入学年龄,

您没有经受普鲁士刻板教育,

整个小学是在父辈指导下完成。

父辈?

父亲,还有一个好邻居,

未来的岳父冯·威斯特华伦。

他俩丰富的学识,

严谨的治学精神,

为小小的马克思打下扎实的思想启蒙。

他俩常常给他讲授知识,

哲学、古典文学,

诸如:法国伏尔泰、卢梭和莎士比亚等。

特别要提及,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

他的故事激发起心潮波涛阵阵。

文明的环境教育,

加之一颗求知若渴的好奇心,

使他有一个个性得以尽情发挥的人生启程。

童年快乐无比,

物资充裕,精神饱有,

还有一个呵护您成长的姐姐索菲亚。

还有,冯·威斯特华伦女儿燕妮,

与您青梅竹马,

就这样日日相伴成长。

1830年秋,

马克思进入特利尔高级中学,

这里的师生早已唤起对德国专制统治的痛恨,

力挽回开明学风。

您特别注重培养独立研究问题能力,

也就是在这里,第一次扬起理想之帆。

少年马克思头脑灵活,

各门功课均属上层,

班里三十二名学生中排在前八名。

校长胡果·维登巴赫,

兼授历史课程,

非常赏识您机灵敏锐、记忆超群。

这段时光,

最引起世人敬佩的,

是您用德文写就的那篇毕业论文。

题曰:

《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

表达您立志为谋取人类幸福而献身的决心。

您提出要选择:

“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要“为大家而献身……”

“那时,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而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何等志向?!

何等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精神!

显示出少年的马克思拥有过人智慧和闪亮思想。

人们不禁发问,

小小年纪,

为何能拥有这样的人生思考与追求境界?

求学五载中,

每天都要穿过梅昂大街

看到宽阔大街两旁衣衫褴褛、乞求施舍的人群。

稚嫩的心灵啊,

萌发出革命的激情,

决心要挖掘埋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显现的阴影。

1835年9月24日,

特利尔中学大礼堂里,

前来观摩的家长和毕业生熙熙攘攘挤个水泄不通。

毕业大典开始,

马克思和父母在一起仔细聆听,

这时的教学长已经走上讲台宣读毕业生……

他对马克思这样评价:

“操行;对待师长和同学态度良好;

才能,优异……

古代语、德语和历史,成绩优秀……

只是,数学及格,法语不够用心。”

这样的评价与成绩还算上乘。

1835年十月中旬,

特利尔市河岸码头秋雨纷纷,

家人依依不舍送您登上一条木船将要远行。

行驶在摩泽尔河,

又顺流入莱茵河,

五天行程,马克思将要到波恩大学读书深造。

波恩是座宁静小城,

街上漫步的人们呀安详、从容,

与这里肃穆的建筑群组成一幅安谧的图景。

大学住有七百学生,

给图景注入勃勃生机,

这所大学自然也就成为莱茵省的文化中心。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优雅的教学环境和扑面而来的知识奥秘,

把这个刚从小城来的年轻人深深吸引。

旺盛的求知欲,

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促使您刚开始一下就选修了九门课程。

又加入特利尔同乡会,

对文学史、诗歌创作产生了浓厚趣兴,

不断超支生活费,购买书籍,三个月只给父母写出两封信,

父亲肯定这种精神,

却也批评儿子寄回家的是“十足卡尔式的账单”,

“简直乱七八糟”,确实没有金钱概念,花钱超支延续一生。

过度用功,

不舍昼夜陶醉书海,

身体明显不堪重负体力渐渐不行。

父亲提出建议,

您只得遵从到荷兰舅父家作短期休养,

以便渐渐摆脱疲惫的阴影。

转入第二学期,

只选修四门课程,

比较切合实际地做到学懂学深。

而再后来,

就更多拟定自学计划,

善于思考的马克思呀已经感到仅靠听讲不行。

年少自有年少的莽撞,

那时盛行决斗之风,

您曾拔剑与一名贵族决斗。

年少自有自己的喜好,

喜欢品评葡萄美酿,

同乡会的人誉您为饮酒“五巨头”之首。

挣脱父母羁绊,

常常与同学们群聚豪饮,

也曾做出过一些过分的举动。

父亲担忧,

不得不考虑环境,

第二学年他毅然作出让您转学的决定。

暑假回乡特利尔,

在那相隔两地的日子,

您倍加思念儿时的伙伴:燕妮。

这时的您,

“身长一米七,眼睛深褐色,

鼻子中等大小,头发和胡须呈黑色”,也算英俊。

燕妮呀!

比您大四岁,

已出落成一位身材苗条、风姿绰约的少女。

她被公认为

是特利尔聚会上的“皇后”,

深褐色头发,碧蓝色眼睛,玉立婷婷。

燕妮呀!

品貌出众,视荣华富贵如浮云,

拒绝过多少家财万贯贵族少爷的殷勤,

马克思向她,

大胆表达爱慕之心,

她独具慧眼,恰恰看准您出众才华。

多么高尚的爱情!

燕妮出生于名门贵族,

不顾社会地位悬殊,愿下嫁一个平民律师的儿子。

多么挚诚的伴侣,

她的确是与您含辛茹苦,

舍弃富贵做您革命的助手和人生伴侣。

那“狂飙时期”,

妇女们渴望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社会事业,

真正获得政治独立。

燕妮的选择勇敢呀,

正应验她不愿只作一个应对繁杂琐事的家庭主妇,

而愿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父亲听到这个婚约,

喜忧参半,

但很快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他最理解儿子花岗岩般的性格,

鼓励他用功读书,

好早日走上成功的人生。

1836年十月间,

马克思乘坐邮车前往柏林,

继续遵从父命学习法律。

那时四分五裂的德国,

要过关穿邦,

路途不算遥远却走了五天行程。

柏林可是三十万人口的城市,

拥有皇家王室,遍布剧院,

还有各种自由言论的沙龙……

柏林大学更是世界著名学府,

主政的黑格尔虽已辞世,

但其哲学遗风依然甚浓。

年轻的马克思呀!

依然十分苦闷,

他过分沉湎于对恋人的思念之中。

他写信向父亲陈述:

话语是那么直白:

“这次旅行甚至使我非常难忍……”

“我看到岩石并不比我的感情更倔强,更骄傲,

城市并不比我的血液更有神……

饭馆的饭食并不比我所抱的一连串幻想更丰富,

更经得起消化,

艺术也不如燕妮那样美。”

他昼夜忘情于对燕妮的爱情诗作创作之中,

一行行滚烫诗句苦吟,

像火山岩浆一样喷涌……

“我将永远反复歌唱她——

愿大家知道,

燕妮的名字本身就是爱情的化身。”

他把这一时期创作的诗篇,

编汇成厚厚三本,

并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致燕妮》。

其中《魔女》《思念》等,

抒发的都是烈火一样的激情,

表达出自己对恋人的挚爱深情。

同样处在热恋中的燕妮,

收到篇篇倾注爱心的诗作,

也激动地写出情书一份份:

“……每当想到再见到你,

我便欣喜若狂,

这颗心担忧地到处追随着你。”

父亲担心儿子能否正确对待爱情,

写信谆谆告诫:

“你应当证明,

你虽然年轻,

但是要成为一名值得社会尊敬,

很快会使人折服的堂堂男人。”

马克思很快就转变心态,

专心致志于科学、艺术,

热恋的爱情旋即成为他事业进取的动因。

正是在这所大学,

他开始转向对哲学的研究,

开始探索剖析社会问题的深层。

为什么要研究哲学?

他的专业还是法学,

选修了刑法、罗马法和人类学等六门。

业余时间啊,

又不知疲倦,

还阅读大量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

尝试创作了大量诗作,

除了爱情诗,

还有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文……

他后来对自己的诗作很不满意,

于是,

打消了在诗歌创作上成就事业的念头。

渐渐地,

年轻气盛的马克思呀,

试图把已掌握的庞大法学知识贯通上升到法哲学新高。

写下整整二十四个印张文稿,

相当于后来《资本论》第一卷一半,

结尾时发现“我最后的命题原来是黑格尔体系的开端”。

试图构造科学体系,

却因没有哲学观点的指导瓦解,

这是多么难以承受的打击!

他给父亲写信表达苦恼:

“有几天完全不能思考,

像狂人一样在‘冲洗灵魂,冲淡茶水’的施普雷河旁乱跑。”

“我徒劳无益的脑力劳动引起心情烦躁,

由于不得不把我所憎恶的观点,

变成自己的偶像而感到苦恼。”

在医生建议下,

他来到柏林附近的施特拉劳小渔村疗养,

度过了一个夏秋之交。

每天清晨和黄昏在河边散步,

偶或同渔民打渔、划船,

其余时间都在黑格尔著作中浸泡。

被书中博大精深的思想深刻吸引:

“宇宙精神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

它经常向前运动!”

马克思不禁拍案叫好,

“世界、事物、人,这一切都在运动……

说得多好啊!”

放下书本走出小屋,

肩靠一株盛开的紫丁香树干,

眺望河面上渐渐远去的点点白帆……

他忽然欣喜发现,

过去自己十分崇拜的康德、谢林、费希特,

就像河面上点点的白帆一同渐渐远去

……

而黑格尔的辩证法,

给了他打开逻辑思维的钥匙,

把他领上人类思想发展的新高。

他激动无比,

对河面吟一首小诗:

“在惊涛骇浪的思想海洋上,

我进行过长期的浮游和探索,

我找到了真理的言语,

紧紧抓住被发现的东西。”

有一天清晨,

马克思沿河岸远足散步,

结识一个新朋友——士官学校地理教师卢腾堡。

进而认识柏林大学神学讲师鲍威尔、中学历史教师科本,

四人常常高谈阔论,

对哲学、政治进行思考。

他们一起,

还加入了一个博士俱乐部,

这里可是当时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精神殿堂。

当时黑格尔学者已分为两派,

老年黑格尔派捍卫宗教,走向保守;

青年黑格尔派反对专制,思想激进。

马克思坦诚告知父亲,

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变化,

同他想避开的现代哲学的理想却反而越来越密……

父亲非常担忧,

发现儿子正朝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上走去,

忧虑地注视着爱子心中的“魔”。

博士俱乐部是思想活跃的“绿洲”,

不同身份的人经常聚会,

探讨理论,抨击时政……

不同观点、不同意见激烈交锋,

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很晚很晚的深夜方休。

马克思称这是“第二大学”,

他年纪最小,

却显得少年老成。

发言时总要习惯站起来踱几步,

或食指按在唇边,

随后激昂陈词。

俱乐部成员赞誉他:

“既有最深奥的哲学的严肃性,

也有最机敏的智慧。”

是的,的确是这样,

那些朝着未知奋勇前进的德国青年,

必须跨越黑格尔才能继续前行。

历史不能否认,

当时德国精神生活中的一切进步,

都同黑格尔难割难分。

虽然六年之后,

马克思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但他终身都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

然而,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正当他发愤勤勉上进时,

一个极为不幸的消息却传来,

把他击入悲天恸地的深渊。

刚入1838年初春,

操劳一生的父亲病倒,

而且情况危急。

急匆匆赶回家乡,

日夜守护服侍在父亲身边,

尽出做儿子的孝道。

然而,

五月十日那天,

久病卧床的父亲还是安详地离世。

全家人哭得昏天黑地,

马克思心创如裂……

依依不舍把父亲安葬。

他对父亲怀有深厚感情,

在父亲慈爱的阳光下长大,

是他第一个人生启蒙。

他之后的一生,

都将父亲的照片珍藏在贴胸口袋,

那份真挚的爱铭记在心。

沉重的现实随之而来,

家庭经济迅速恶化,

母亲要单独肩负起照顾七个子女的重任。

马克思只想尽快完成学业,

但一向恪守严谨学业不想迁就精神,

这是怎样的矛盾与苦痛!

他将住宿搬迁至医学区路易津街60号

一所简陋房间,

这是至今唯一保存下来的住址。

1838年十月,

在这里完成博士论文,

题曰《德谟克拉利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

这是古希腊哲学研究所中的难题,

马克思柏林求学哲学研究的最主要成果,

集中表现在这篇论文之中。

两位都是古希腊著名朴素唯物主义者,

自然一直就遭到唯心哲学家和神学家的敌视与围攻,

黑格尔也把两人的学说贬得一文不值。

他搜集大量资料,

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认定这是一个冤案。

虽然仍从黑格尔唯心观点出发,

却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

批判封建制度,反对宗教。

这说明,说明什么?

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进一步发生裂变,

悄悄向着唯物主义靠拢。

除了哲学的独特表述,

特别还在序言,

倾诉了他的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在西方文化中影响很深,

被誉为争取自由的代言人。

他从天上盗取火种给人间,

被众神之王宙斯钉锁在高加索的悬崖,

让老鹰一下下啄食他的心。

马克思在论文序言结束语,

慷慨激昂地评价:

“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史书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这句斗志昂扬的话呀,

被后人评价为是马克思在斗争和苦难中,

注定要成为人间普罗米修斯的自由。

言辞激烈,

连他思想激进的朋友鲍威尔都感到吃惊,

担心答辩不能通过。

那时威廉四世刚刚继任,

封建专制主义者艾希霍恩担任文化大臣,

思想激进人士或被监视或被判刑。

马克思没有退却,

也没有把论文递交到柏林大学,

而是直接寄往耶拿大学哲学系。

这里是理想主义的中心,

科学家、哲学家、自由思想家、学生社团、激进大学生等等,

早已铸造出前卫的“耶拿精神”。

哲学系主任巴赫曼,

十分欣赏这篇论文,

没有再对他进行答辩和其他形式的考试。

在他的提议下,四月十五日,

学术委员会一致同意,

授予马克思以博士学位的文凭。

1841年四月,

马克思完成大学学业离开柏林,

准备在鲍威尔帮助下到波恩大学谋一教职。

历史往往有某种巧合,

时隔不久,恩格斯也因服兵役来到柏林,

做了柏林大学旁听生。

同样激进的思想,

他在青年黑格尔中听到许多对马克思的品评,

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朋友”敬佩万分。

凭借自己诗人的想象,

于1842年冬,

写出一篇《信仰的凯旋》。

这是一篇热情洋溢的赞美诗文:

“是谁,风暴似的疾行?是面色黝黑的特利尔之子——一个血气方刚的怪人。”

年轻的马克思呀!

正以他的志向和激情,

开始投入火一样的战斗人生!

注:①马克思的父亲先信仰犹太教,后改为信基督教。

猜你喜欢
黑格尔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从黑格尔的《怀疑论》文章看怀疑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论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论规范的创立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小包哲学
逆境中的哲学
哲学解释学美学对柏拉图和黑格尔传统的批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