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晴
摘 要:初中物理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由于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很多学生刚接触到物理时觉得自己碰到了“拦路虎”。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一味地“灌输式”教学,不仅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的呈现上也没有很好的起色。针对这一现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从中找出有纰漏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关键词:实践;主体;创新;设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把书本中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偏重于以教材内容为主,直接把书上的理论迁移到黑板上。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觉得乏味无趣,离开实践基础的理论也变得抽象难懂。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带学生去实验室观察、操作、记录数据并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化抽象为形象的学习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热情,从而也能杀一杀物理这个“拦路虎”的威风。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认真研讨并付诸实践加以解决。
一、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要找准课堂的定位,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讲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大胆创新,让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工作,在课堂上随机挑选一两名学生上台试讲。在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记好听课笔记,把值得表扬的地方列出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没有讲到的内容教师也要及时跟进,再在课堂上加以补充说明。其他在台下听讲的同学可以在之后对同学的授课内容进行讲评。这样的学习形式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还有一小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也要不断鼓励他们先从勇于站起来回答课堂问题做起,逐步培养发言的自信心和对物理的掌控能力,教师要争取让班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有上台发言或者带领大家一起做实验的机会。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做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描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场景,或是通过播放短片、视频、音频的形式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物理课堂的主宰者,物理就是生活。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会让授课更加精彩。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好像被捆住了手脚,不敢大胆创新。有的怕学生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方式,有的担心这样会扰乱课堂纪律,耽误教学进度。其实只要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充分,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新的学习方法。“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比如说“鱼缸讨论法”——学生坐在一起讨论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种形式,“鱼缸讨论法”也是讨论方法的变形。这种讨论方式需要将所有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这两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围坐在内外两圈。内圈的小组成员可以讨论问题或是做一些练习活动,外圈的学生要注重觀察内圈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反馈他们学习状况之余还要针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评论。再比如说“波士小组讨论法”,这是一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的快速讨论的学习方法,学生被教师随机分成几个小组之后就要针对课本上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时间规定在5~10分钟,在形成每个小组自己的建议之后小组成员需要派出一名同学就他们所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把结果呈现在大家面前。每个小组的意见大多都会有一些出入,教师要能够从他们的发言中汲取要点,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汇总本节课的重难点。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也被很多教师和学生所接纳,优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多教师都能明显地感觉到,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活跃,课后的作业也在认真完成,这就是优化教学设计后最好的呈现效果。
物理教学还处于进步与发展阶段,教师需要通过课堂45分钟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在课后对课堂的安排与规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统筹规划,哪些适合课堂教学,哪些适合课后的练习,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物理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是并行的,当我们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课程标准中的导向,要将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也是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