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笺娇恨寄幽怀

2018-11-20 11:44李洋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南渡李清照情感

李洋

摘要:本文以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为研究文本,在时间上以南渡为分界,在通过对词人前期与后期风格差异的两相比较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词人的坎坷心理历程,为风格之变得出缘由。

关键词:李清照;南渡;情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两宋交替之时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她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善用俗语描写细微的感情变化而著称,被奉为“一代词宗”,与李煜齐名。

一、易安词风的“南渡”变化

(一)明丽词风的变奏

南渡之后,李清照节奏明快的娇憨之词便彻底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暗淡深沉的词调。这种感情基调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诗人在南渡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时期不同的词作对比之中。

早年时期的李清照,娇憨可爱,是待字闺中的妙龄少女。她贪玩,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活跃在各处园林山水之中,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里,她就记述了一次与小伙伴们在溪亭玩到傍晚的往事,“沉醉不知归路”的小词人,兴致勃勃的回到小舟之上,面色微红,驶着小舟与同伴竞速,却一个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但她却依然不减其速,惹得鸥鹭惊飞;她羞涩,在“偶然”碰到来家做客的赵明诚之时,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是完完全全的小女儿娇羞之态;同时,他性子开朗谐趣,多日“沉睡”以消“残酒”,在睡得迷迷糊糊,半醒不醒之时,想到的却是“昨夜雨疏风骤”,关心的是“海棠依旧”。

南渡以后,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样是泛舟游玩,但其兴致却大不如前,在《武陵春·春晚》中“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之前的作品情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反差。除此之外,就连饮酒也与往日大不相同,当初的“浓睡不消残酒”已经变成了今日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当初酒醒之后猜测的是“应是绿肥红瘦”,而今只能暗自惆怅“雁过也,正伤心”。两相对比,其中差异,分外鲜明。

(二)家国之痛的深嵌

南渡之前,李清照的词作多是一些描写闺中女儿情和夫妻之间思慕的作品,但在南渡之后,家国之痛的主题便在李清照的词作之中逐渐明朗,成为她“易安体”的又一大特点。

纵观易安居士的创作,其前期并非没有抒发家国情怀的作品。据说,李清照在第一次读完《读中兴颂碑》诗后,立马挥毫而就了两首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在这两首诗中,她借古讽今,用一句“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警戒宋皇要以史为镜,早为国家富强计,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如此,家国之思却不是她前期创作的主要主题。

家国情怀是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重要内容。相传,在李清照南渡过程中,途径楚霸王自刎的乌江水畔,悼念项羽而作一首绝句,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東。”诗文豪迈,隐隐有丈夫气。建炎四年(1130年),李清照听说金国人扶持刘豫为齐王,深以为恶,写诗斥责他说:“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绍兴三年(1133年),韩肖胄和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以为朝廷反击的时刻到了,欣喜异常,便做了两首小诗送给他们,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一句,表达了她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期待,充满了怀念故国的情怀。除此之外,作品之多,不胜枚举。

二、易安词风“南渡”变化的分析

(一)国破流亡的无助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因为李清照的南渡是被迫进行的,是不情愿的,从内心来说是抵制的,故而整个过程是悲伤的,写出来的作品也是伤感的。究其缘由,这一切还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

李清照南渡是因为当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件大事。其一,便是被人称为“靖康之耻”的祸乱。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国军队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当时的太上皇宋徽宗、皇帝宋钦宗父子及达官显贵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北宋皇城东京城被洗劫一空。整个北方一时间混乱不堪,金国军队由北及南迅速开进,百姓们四散逃离。其二,便是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被侥幸保护了下来,他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宣布称帝,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1138年,皇室南迁定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一路南奔,夹杂在逃亡大军之中,受颠沛流离之苦,精神与肉体备受摧残。

(二)情感多折的无奈

南渡开始之后,整个宋朝社会笼罩着一层悲伤低迷的薄雾,李清照与赵明诚打包了二人收藏的部分金玩器物,一路坎坷南逃。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在长期压抑之下一病不起,并于同年病逝于建康。这个噩耗让李清照再受打击,以至于在此之后的第十年,李清照在凤凰台回忆丈夫之死依然无限悲伤,脱口吟出了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她感慨道:“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其神伤之态,不言而喻。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病了许久,直到后来想到要为丈夫写完《金石录》,才逐渐振作起来。(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金石录》编写完成。)

在风雨飘摇的现实社会中,女词人孤独煎熬,走投无路,在万般无奈之时她碰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然而,张汝舟觊觎的是李清照的金石财富,而非仰慕李清照本人的才华,所以在婚后得知李清照收集的金石已然所剩不多的情况下,张汝舟原形毕露,对李清照不仅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李清照俨然掉进了一个魔窟。此后,李清照又发现张汝舟是一个贪赃枉法的奸诈之人,这让她忍无可忍,愤然提出离婚。在我国古代,女子提出离婚是会受到法律的谴责,在当时要面临三年的拘禁,但李清照坚持不愿与小人为伍,状告张汝舟。最后,李清照成功了,但她也被收监,好在亲朋援救,数日之后,终于无罪释放。

本着国殇的愁苦,忍着夫死的哀伤,李清照于此绝境之中再嫁非人,受小人嘲笑,遭牢狱之灾,数重悲苦集于一女子之身,让人不胜哀婉。

(三)寡居生活的凄惨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到公元1132年经历再婚风波的时候她已经48岁了,此后更是无心感情,茕茕一人。据史料记载,李清照与赵明诚并没有一儿半女,或许这也是李清照当初再嫁的一个原因,作为封建时代的女子他没有丈夫可以护佑,没有子女得以赡养,逗留母族更是难以长久,故而后世那些对李清照再婚颇有微言之人,怕是有点不近人情了。

李清照是公元1155年逝世,在生命中最后的二十年里,女词人终日以作词饮酒慰藉人生。李清照后期所做词,已然没有了“如梦令”那般活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老气横秋的“懒散”。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女词人于傍晚时分,在东篱饮酒赏花,微风扑面,花香袭人,一派“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勃勃景致。然而,纵使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李清照依然是悲伤的难以自己,出口便是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让后世读者唏嘘不已。

李清照的悲伤,是在绝望中等待希望的悲伤,是无一日不伤感的凄凉。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女词人以十六个叠字震撼开场,表达了自己在汪洋人生之中“寻觅”,在熙熙攘攘里“冷清”,在歌舞升平的岁月里“凄”“惨”“戚”的漂泊之意,将一个年迈寡居老人的孤独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小结

李清照的词意之变,是基于她生活的骤然变化而形成的,变化迅速,变化巨大,但它也是一个步骤性的形成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她的作品,是对她整个激变过程中内心经历的反映,表达的是悲苦的,无奈的,也是被迫接受的情感价值。同样,磨难之中本质更显,正是在如此的境遇里,李清照才被后人尊为一代“婉约词宗”。

猜你喜欢
南渡李清照情感
溧阳市南渡镇推进“联防联治联建”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点绛唇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