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玲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相关知识掌握度和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产科疾病,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1]。研究认为,导致患者产后出血量较大的因素主要与宫缩乏力密切相关。而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2]。本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 39岁,平均年龄(32.23±1.3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6~ 39岁,平均年龄(32.56±1.67)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给予患者日常生活照料以及基本的健康教育等内容。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分娩前,护理人员应为孕妇讲解有关分娩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生產时相关注意事项,为其重点讲解宫缩乏力对术后造成的影响,易导致其产后大出血,并告知其相关预防信息。与此同时告知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放松,如深呼吸等。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指导其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告知产妇保持充足的睡眠。②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对其所提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给予其充分的情感支持,使其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关爱,利于预防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现象[3]。③产程护理:在第一产程时,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及时补充所需营养,由此避免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现象,并对产妇宫口扩张情况、产程、宫缩情况等进行密切观察。第二产程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护患者的会阴部位,并做好输血准备,对于存在宫缩乏力征兆的产妇,应采用缩宫素进行静脉滴注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及产后出血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产后出血量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知识掌握度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十分 常见的征兆,易导致患者出现产后大出血,严重时还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该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产程护理,其中健康教育能够使其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了解如何进行正确的解压;而心理护理则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使其能够消除紧张、抑郁以及焦虑等情绪,以最佳心态面对分娩;产程护理主要是对产程情况进行观察,由此避免产后大出血现象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掌握相关知识97.78%,掌握相关技能95.56%,出血量控制97.78%。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189.45±1.23)mL,产后24 h出血量(276.89±1.35)mL。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效果显著,还能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慧卿.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74-76.
[2]祝红茹.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官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78(3):159.
[3]雷海英.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s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