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靓
(福建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福建 福州,350012)
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福建省对外贸易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福建省外贸发展缺乏持续健康前进的内在动力,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市场依赖于传统的欧美、日韩和港澳台市场,受经济、地缘、经贸关系制约大,抗风险能力小;民营、中小型外贸企业为外贸经营主体,企业管理和资本运营缺乏经验,尤其是大量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滞后,面对不断变化、挑战严峻的国际市场应对能力较差;出口商品结构以廉价的初级产品、农业加工产品为主,容易遭遇各国非关税贸易壁垒。种种问题导致福建省传统外贸行业必须尽快寻求突破口,实现转型升级。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以下简称为跨境电商)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新业态,具有销售碎片化、中间环节少、运营成本低、进入零门槛等传统贸易不能比拟的优点。碎片化的经营方式非常适合福建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经营业者开展跨境销售业务;利用互联网可以开拓更多更新的国外市场,绕过传统贸易市场的各种贸易壁垒,寻求新的增长点;中间环节少的经营方式能让对外贸易经营业者直接接触到终端客户,以客户需求直接调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企业产品研发、设计、包装等各项附加值的提高。因此,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对于福建省对外贸易发展、外贸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
随着自贸区的建立,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征不断加强,跨境电商的增势喜人。2016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 350亿元,增幅超过20%,占本省电商交易总额比重超过20%。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首超3 000亿元,增幅超过30%。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额连续3年达到35%以上的增幅,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跨境电商进出口中心之一,跨境电商卖家数量位列全国第四[1]。福建省跨境电商出口的主要商品为3C电子产品及其配件、鞋服箱包、家居家具、工艺配饰、机电电机、户外运动装备等,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最畅销的品类。
福建省跨境电商快速兴起的过程中,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自贸区跨境电商要得到快速发展的持续动力,需要良好的产业环境。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模型,对促进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的产业升级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从研究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入手,试图建立一个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评价指标得分情况来分析自贸区跨境电商各个产业环境因素的基本情况,找出产业环境短板,并针对短板提出相应对策,促进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13年起国内关于跨境电商的研究层出不穷,不管是对跨境电商产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我国各省自贸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还是对跨境电商涉及的物流仓储、通关结汇、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监管等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如王源庆、罗素珍[2]认为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加速产品进出口、化解产能过剩,有利于打造国际品牌、塑造国际产业链、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福建中小民营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杨广青等[1]83认为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由于产业监管水平不高、规范建设体系不健全、招商引资力度小、仓储物流业发展滞后、跨境金融不够成熟、专业人才匮乏等外部因素,导致其快速增长受限。
跨境电商产业本身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关于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产业环境的研究不多。陈寒松、张文玺[3]在研究中指出权变理论中的外向型企业要了解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还需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经营发展战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叶秀敏[4]在研究电子商务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模型后得出结论:政府政策、风险投资、用户态度、竞争对手和盈利能力五个外部环境因素对电子商务企业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冯瑞[5]将政策支持、地区经济、人口因素、社会基础环境划分为评估跨境电商发展模型的外部社会区域因素,认为区域综合影响因子对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建立的跨境电商发展评估模型揭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政策倾斜、社会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投入和重视,是跨境电商能够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刘远震、邢枫林[6]依据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将政策因素、资本偏好、用户态度、市场竞争、物流水平五个因素作为评价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产业环境进行评价。
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的现实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没有建立一套实际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过于宽泛,不过在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方法、评价模型的构建方面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产业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组织和所有参与者都会产生影响的外部客观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产业环境可能直接促成某个特定产业的产生、发展和衰落。重视、了解并且合理运用产业环境的影响对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跨境电商产业是福建自贸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想要拥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应做好产业环境评价实证分析。
在环境评价指标选取的准确完整性、科学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指导下,在参考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部分经营业者、行业研究专家共同商议,选取影响最大的五个环境因素建立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制度环境、资本环境、基础设施、区域产业环境、人才储备五个一级指标和政府政策、融资渠道、网络设施等十二个二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星”发放问卷。
1.问卷设计
问卷中根据各个二级指标对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作用,按照限制、中性、促进的作用方向,分成五个作用力度度量单位,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指标的问卷度量和评分标准
2.问卷回收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0份,主要针对福建自贸区内政府工作人员、高校研究学者、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等,采取一对一调研方式,问卷完成情况佳,回收率和有效率皆达到100%。
3.问卷结果处理
由于问卷设计的指标度量维度为5级,因此参考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内梅罗指数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处理。内梅罗指数法为五级评价指数测评法,它是一种兼顾极值或称突出最大值的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特别考虑指标中对目标影响最大的因子,在加权过程中避免了加权系数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结果更加客观。内梅罗指数法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得到的评分F值结果设计评价指标级别表,为每个评价指标进行级别判定,见表3。
表3 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内梅罗指标级别表
经过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得到的评分F值结果的评级,汇总各指标级别见表4。
表4 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指标综合评价表
通过调查得出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评价结果。政府呈鼓励、支持态度,优惠政策落实及时;跨境电商企业融资渠道较多,融资成本不高;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赖以存在的网络环境和通关环境绝佳,物流设施建设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自贸区内配套产业发展基本到位,营商氛围良好,综合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所需的专门人才不多,企业在专业人才招聘方面成本较高。
上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认为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基本良好,建立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适应性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适应性模型Fig.1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model of CBEC industry in Fujian FTZ
由图1可以看出,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适中,在政府政策、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存在较大优势;在资本环境、区域产业配套环境和专业人才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同全国其他二线省份一样,福建自贸区具有资本市场较为单一、融资能力较弱、本土投资机构不够成熟等特点。福建民间资本比较活跃,存在地下资本私募市场,长期不受相关部门的监管,融资渠道缺乏规范,融资成本较高。跨境电商产业是一个知识、资本双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资本的聚集。福建相对于东部沿海其他几个省份而言,不具备创业者、人才聚集的特点,对投资者缺乏高投资回报的吸引力,因此在融资渠道多样性上不具备优势,跨境电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从福建省的产业结构来看,轻工业和电子信息业比较发达,外向型程度高,为福建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平台和基础。福建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这种多山少水少田的恶劣自然环境,养成了福建商人不怕吃苦、敢拼敢闯的创业精神,营商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受调查者普遍认为自贸区对跨境电商的综合服务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报检频次过多、报检报关手续烦琐、通关速度慢、境内个人收结汇年度限额低、中大型跨境电商企业收结汇困难等问题。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是集贸易、通关、物流、结汇、退税、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是跨境电商产业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是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提高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人才缺口450万,2017年该缺口仍以39%的速度在增加[7]。全国跨境电商经营企业都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福建自贸区也不例外。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都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创业或成为一线公司的技术骨干,不愿屈居于二线省份和城市。福建跨境电商企业缺乏国际视角,与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有一定的脱节,对具备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缺乏吸引力,使得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
根据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适应性模型,跨境电商发展的产业环境优劣明显,一旦将短板补齐,就能得到快速持续增长的机会。为此,针对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环境的短板,提出如下建议。
从评价指标测量结果来看,社会各界均能从政府提出的各项与跨境电商有关的政策中,充分认识到政府加快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指导理念和信心,但对于这些政策的落实,尤其是优惠、鼓励政策的实际促进作用发挥仍持保留意见。自贸区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对外贸易政策创新试验田,福建省面临从事各项对外贸易的政策创新机遇,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相关机制体制,将这些好的政策制度落实到位。政策的落实落地,要求主管部门和执行部门正确理解、消化政策内涵,各部门工作人员通过深入调研和理论学习了解、熟悉跨境电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监管到位,真正发挥政策优势,促进企业、行业和整个产业的发展。
成熟的资本市场、健康的资本环境对跨境电商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优化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的资本环境,要增加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拓宽跨境电商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内及产业间的战略性重组,促使优质资本、优质项目和优惠政策向优质跨境电商企业集聚;鼓励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开展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专项贷款,提高对跨境电商企业的金融扶持,根据跨境电商结收汇周期的特点,降低跨境电商企业收汇换汇手续费,提高收结汇限额,缩短结收汇时长,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海外仓”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具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货品损耗率等方面的优点。但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创建“海外仓”成本巨大,还需企业具备相当程度的国际商事法律知识和专业人员配套,这对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小微企业来说遥不可及。自贸区是跨境电商企业天然的集聚区,福建省应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带头新设“海外公共仓”或者出让部分已经建好的“海外仓”,从而降低“海外仓”的新设、运营等各项成本;鼓励“进出口双向仓”的建设,合理运筹“海外仓”的仓容和运营能力,进一步降低跨境电商经营中的物流成本。
当前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的综合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的综合服务平台,一类是企业(以物流企业为主)提供的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企业对这两类综合服务的评价是:政府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有限,重在为政府提供各项数据,物流企业的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实现功能包罗万象,但是缺乏监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提高福建自贸区内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水平,应在政府主导下,集聚一部分经过评估、服务经验丰富、服务水平较高的龙头综合服务提供商,形成区内具备权威号召力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融合海关监管、金融支付、产品安全及征信、结汇及退税、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合理科学地配置各类服务功能与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浪费,进一步提高整个自贸区内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水平。
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输送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传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远远不够,福建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要走一条长短期配合、阶段式推进的人才供给工作路线。短期内,注重人才转化。我国国内电商发展水平较高,各个平台竞争较激烈,人才供给过剩。国内电商和跨境电商在后台操作、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可以引导国内电商的部分过剩从业人员,通过简单的社会培训、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中的专项培训转向跨境电商工作岗位,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和人才孵化周期;长期来看,跨境电商的人才输送主要还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福建省应将教育资源向高校跨境电商有关专业倾斜,引导高校培育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人才[8]。考虑到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瞬息万变,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要注意培养内容、方式的前沿性,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业需要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