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琨,陈修涛,谢慧臣
(1.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2.莒县人民医院)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已开展20余年[1],其中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操作难度较大,解剖关系相对复杂[2],不仅要切除右半结肠,还要清除右半结肠引流区域的淋巴结。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回肠的端侧吻合、侧侧吻合是常用的吻合方式,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两种吻合方式,以探索最佳方式,达到最优的手术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193例结肠癌患者,术前明确诊断,患者肿瘤TNM分期均为Ⅱ、Ⅲ期。排除标准:(1)并发急性肠梗阻;(2)结肠多处原发癌;(3)不能耐受腹腔镜手术;(4)术中发现腹腔广泛种植转移或肿瘤腹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侧侧吻合,n=99)与对照组(采用端侧吻合,n=9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s)
组别 例数(n)性别(n)TNM分期(n)男 女年龄(岁)BMI指数(kg/m2)Ⅱ期 Ⅲ期观察组 99 54 45 50.6±3.4 24.8±2.6 48 51对照组 94 51 43 51.2±3.1 24.6±2.7 46 48 t/χ2值 0.186 0.341 0.175 0.156 P值 0.643 0.851 0.732 0.593
1.2 手术方法 均按术前常规进行肠道准备、完善各项检查,并严格遵循结肠癌诊疗指南、规范处理。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分开。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Hg。五孔法施术,术中探查腹腔、盆腔脏器有无转移结节、腹水,检查相应肠段,寻找原发灶部位,明确肿瘤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组织的关系及肠系膜淋巴结情况,于肿瘤对应肠系膜上标记病灶位置,并确定相应的切除范围。定位方法有术中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前通过肠镜应用纳米碳标记,可精准定位肿瘤。用超声刀沿回结肠血管投影,打开系膜,解剖回结肠动、静脉,向上寻找解剖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清扫周围淋巴结脂肪组织,于其右侧切断回结肠、右结肠(出现概率较低)、结肠中动脉右支,继续沿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右缘自下向上切开右结肠系膜后叶,沿Gerota筋膜、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完整切除结肠系膜前后叶,清扫系膜内淋巴脂肪组织,打开胃结肠韧带切除右侧大网膜,打开升结肠右侧侧腹膜,切断肝结肠韧带、右膈结肠韧带,游离升结肠、结肠肝区,于上腹正中做小切口,体外切除右半结肠包括肿瘤、结肠系膜及足够的肠段,保护切口,观察组体外行回结肠侧侧吻合术,对照组行回结肠端侧吻合,切割闭合器关闭残端。两组吻合口均加固缝合,关闭系膜,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并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期。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均对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8.7±3.2)个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12 d排便次数、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4%,对照组为13.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好转。3例患者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经肠镜下寻找出血点后钛夹夹毕止血,效果良好;1例经止血药物、禁饮食等保守治疗治愈。3例发生吻合口漏,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延长禁饮食及营养支持时间;1例效果不明显及时行回肠双造口促进回结肠吻合口愈合。8例患者因肠梗阻多次入院治疗。对照组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因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针对性处理,观察组未发生吻合口狭窄。术后平均随访(28.7±3.2)个月,最长随访48个月,两组均有9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曲线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图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d)术后12 d排便次数(n)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 185.1±40.2 35.4±4.3 5.7±0.6 17.2±2.3 120.2±60.3对照组 183.2±41.3 36.1±3.8 5.4±0.8 18.4±1.5 123.5±58.1 t值 0.165 0.230 0.215 0.342 0.247 P值 0.743 0.680 0.692 0.541 0.821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n)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应激反应小、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肠道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3],而腹腔镜在探查方面更凸显其优越性,但其推广程度不如左半结肠切除术,因其对术者要求高,术中涉及的组织器官、血管较多,容易出现大出血[4],尤其单切口中间入路给术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5]。腹腔镜的优势在于血管根部的游离,能保证被脏层筋膜包裹的结肠系膜的完整切除,根部充分暴露营养血管并结扎[6],从而使全结肠系膜切除可较容易的实施。而传统开腹手术的优势在于解剖平面的掌握。本中心善于采用“尾侧入路”优先,如果遇到困难可转向“中间入路”的混合入路,开始容易进入 Toldt间隙[7],逐步向外侧、头侧拓展,直至十二指肠水平段,然后转换“中间入路”。游离间隙过程中术野无遮挡,在脏腹膜、壁腹膜间锐性游离,速度快,相应钝性游离成分少,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此外,对于肿瘤是否侵犯十二指肠有很好的探查效果,符合“肿瘤无接触”原则;处理回结肠血管更方便容易,肠系膜上静脉出血容易控制,手术时间短。与广大术者一样,我们术中坚持肠系膜上静脉的血管解剖、淋巴结清扫的主线。全结肠系膜切除作为新的理论提出了新挑战。因此,一定要熟悉以胃网膜右静脉、副右结肠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所组成的胃结肠干的解剖及其各种解剖变异,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意外出血的可能。总之,在各种治疗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小肠系膜根部入路的手术方式除具有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外,还具有安全性高、技术容易掌握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手术入路不管是“尾侧入路”抑或“中间入路”,行完整系膜切除术基本达成共识。完成腹腔镜下操作后取上腹部正中与病灶大小相当的切口,体外切除右半结肠包括肿瘤、结肠系膜及足够的回肠段(15~20 cm),行回肠结肠吻合术。观察组99例行回结肠侧侧吻合术(均使用钉合器吻合),对照组94例行回结肠端侧吻合术(29号环形吻合器),残端均用闭合器关闭。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12 d排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评估主要观察肠道恢复功能,远期看总体生存率,通常术后2~3 d肠蠕动开始恢复,规律饮食需4~5 d甚至更长,正常排便需10~12 d,因此12 d内的排便次数反应肠管蠕动功能。研究认为,肠蠕动是圆形、纵向平滑肌收缩的协调活动[8],可能因为两种术式对肌肉结构损伤无明显差异所致。但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主要为吻合方式不同导致观察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等吻合口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充分表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回结肠侧侧吻合的优势。侧侧吻合的优势可能在于其获得更宽的吻合口,不论是手工吻合抑或切割闭合器,为预防吻合口狭窄往往预留更宽的吻合口;且肠壁组织缝合多,可减少吻合口张力,这也是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主要措施;因侧侧吻合的吻合口对侧系膜缘更长,血供丰富,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吻合过程中利于探查吻合口出血情况,可及时缝合加固,减少了术后出血。本研究中对照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共13例),因端侧吻合常规使用国产管状吻合器,受型号限制吻合口宽度是一定的,吻合组织量受肠管管壁影响,容易导致吻合口张力高,且术中不易发现活动性出血。因吻合口一旦出血往往伴随后期的吻合口漏,而自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吻合口狭窄,同理一旦吻合口漏往往伴有吻合口出血等恶性循环,对照组中3例吻合口狭窄的病例均合并吻合口出血或吻合口漏或两者兼有,同样符合胃肠道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下降,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亦呈下降趋势的既往报道。
对于吻合口狭窄目前尚无规范的诊断标准,本中心也是基于间接证据,复查肠梗阻的病例中发现吻合口近端肠管扩张明显,均保守治疗好转,因此未行针对性诊疗。单看肠梗阻方面,观察组(2例)与对照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国外研究认为,侧侧吻合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9],或因侧侧吻合时需要更长的吻合线所致。吻合口出血与吻合口缺血往往相互矛盾,术中把握在于适当组织对合,既利于止血又不至于缺血,一旦缺血往往导致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差,反复鲜血便不止,后经肠镜检查有明显活动性出血,予以肠镜下夹闭未再出血。因此出血的预防在于术中探查发现或常规缝线加固,对于术后出血及时动态观察,排除腹腔出血后果断行肠镜检查。吻合口漏早期不易发现,后期处理困难,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往往给患者带来经济、心理的双重打击。本研究中3例吻合口漏患者,2例保守治疗好转,1例行近端回肠双造口处理好转,最终避免再次手术。术后随访,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吻合方式的根治效果相当。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尚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当然也不排除术者的主观偏好,因本中心多习惯侧侧吻合(切割闭合器),一旦发生肠梗阻,容易反复,本研究中8例患者均因肠梗阻多次入院治疗,而肠梗阻的治疗重在预防,如规律的易消化饮食、避免劳累、放松心情等综合管理。
综上所述,管状吻合器吻合已成为腹腔镜手术中被广泛接受的技术[10],亦是常规回结肠吻合青睐于端侧吻合的原因,近年随着切割闭合器的应用,使侧侧吻合盛行。本研究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术中采用不同吻合方式,其根治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当,但回结肠侧侧吻合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