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打好创新发展这场硬仗
——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殿平

2018-11-20 12:10中国农资崔海涛
中国农资 2018年39期
关键词:流通农资协会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改革开放40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年以来,我国农资经销企业和经销网点迅速增加,农资流通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农村“夫妻零售店”遍地开花,保障了农民用肥供给。截至2017年底,仅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有农资企业3873家,农资配送中心5000千余个,连锁、配送网点数30多万个,农资年销售总额达8831.8亿元。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中国农资流通企业仍然面对着许多现实问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殿平认为,需要加快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推进农资流通企业由“一买一卖”的农资网点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需求。

1多因素制约行业发展

李殿平表示,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年以来,农资流通行业积极发挥渠道作用,保障了农业投入品的供给,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应该客观看待当前中国农资流通行业的现状,不能满足过去20年取得的成绩,要看到行业发展的不足,行业要做好转型升级的准备。

他认为,农资流通企业数量的增多促使农资经营网点遍布全国各个乡镇、村落,方便农民采购农资产品,保障农时所需,有积极的意义。不过,当前农资流通企业“小散弱”的基本现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据了解,我国农资流通企业普遍规模小,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现代化流通设施发展滞后。知名品牌缺失,企业品牌建设投入少,全国性知名品牌较少,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农资流通行业资金需求量大、占用时间长,但多数农资企业自有资金短缺、资产存量较小、融资渠道有限,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由于“小散弱”的行业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也衍生了很多问题。李殿平表示,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综合服务能力较弱、假冒伪劣农资依然泛滥。

据了解,当前全国农资连锁经营企业超过4000家,农资电商平台超过3000家。在农资流通服务领域,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但是,“农资流通行业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薄弱,从业人员信息化能力偏低,信息手段落后,沟通渠道不畅。一些连锁企业虽然推行计算机联网管理,但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和管理操作层面,深度信息化应用能力弱,加盟网点尚未涵盖。”李殿平说。因此,农资流通行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近年来的农资经营服务呈现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农资流通企业在服务方面也加大投入,雇用更多的农化人员走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农化服务。但是,基于资金、技术、人员有限,农资流通的一体化配套服务相对滞后。李殿平表示,一方面经营服务组织大多单打独斗且功能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难以为广大农民提供综合性的产业链全程服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扶持农业的资金资源分散,尚未形成聚合效应。从整体上看,连锁经营、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农资供应链服务、农资个性化服务、农资物联网应用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再者,随着农资流通企业的转型,各种新型产品成为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抓手,给农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选择,但由于农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假冒伪劣泛滥。李殿平表示,尽管国家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的打击力度,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仍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农资监管体系亟需完善。

面对当前行业的诸多痼疾,李殿平表示,必须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的步伐,从各个层面推进流通行业的发展。

2打破“小散弱”提升服务能力

李殿平表示,流通行业要发展,必须改变行业小散弱的基本局面。他说:“要鼓励农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形成一批大型现代农资流通企业集团,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农资流通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李殿平表示,必须加快农资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农资流通企业由“一买一卖”的农资网点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

农资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经营风险较大,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一直积极推动农资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农资经营服务创新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的指导意见》,并于2016年9月在四川绵阳召开了“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推进会”,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加快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于2016年5月发布了《关于推进农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会员企业“实现农资供给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切实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构建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2017年和2018年的协会理事会和会长会上还举办了多场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专题研讨。

李殿平说:“近年不少农资流通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从一买一卖的传统农资流通网点正在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他们加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测土配方、专家坐诊、农技培训、科技示范、农机作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一些企业还建立了基于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农技服务体系,农资流通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服务需要实力说话,努力培育全国与区域性的农资流通企业将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实力与服务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3多举措破解坑农害农难题

如今,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现象屡禁不止,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多措并举打击假冒伪劣。

针对农资行业长期存在的“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农资打假成本高、效果差,正规的流通企业品牌受损”等问题,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2010年就提出在行业建立农资质量追溯体系的构想,打开了农资物联网建设的突破口,2011年9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包括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在内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李殿平介绍,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等主办的中国农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于2017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已有近百家农资企业加入平台,可追溯产品数量达3亿件,做到了“产品可识别、状态可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

同时,由协会发起的中国智慧农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8年9月成立,邀请35家农资生产流通行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作为联盟创始单位。希望通过合作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基地。

此外,中国农资流通协会高度重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17年,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的授权和指导下,协会先后开展信用承诺和自律公约签署、推动信用示范、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等系列活动。

未来,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小散弱”的局面必须打破,这个行业需要更强的综合服务能力、需要更好的诚信度、需要更高水平的信息化,真正做到服务农民、保障粮食安全。总之,农资流通行业的创新发展是场硬仗,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猜你喜欢
流通农资协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