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的实践关键是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浙江开化的率先探索历程

2018-11-20 08:04苏杨魏钰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两山论开化县江源

苏杨 魏钰

作为生态文明思想的发源地,浙江从提出“八八战略”以来,在探索生态省建设、推动“两山”理论落地方面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多方经验。其中,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钱江源国家公园所在的开化县,在浙江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总结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落实“两山论”的开化经验,对于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入推进意义重大。

●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八八战略”,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 2005年,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 2018年,生态文明入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大会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坚持以良好生态环境提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开化与“两山论”的发端和落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前提是绿水青山能可持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这个转变从本质上讲是从生态资源中发掘生态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品质优势,进而通过市场推动价值实现的过程。在“两山论”提出之前,浙江省开化县就已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工作,这些工作是“两山论”的源流之一。

开化县地处浙江西北部,浙、皖、赣三省交界处,其境内保存着全球稀有的大面积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是浙江最重要的母亲河钱塘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早在“八八战略”提出的同年同月,习近平同志在开化县考察时就曾指出:“钱江源是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生态省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一定要保护好钱江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特殊的区位特征和资源优势催生了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20年前开化就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战略:1998年,开化县委县政府将县域发展战略由“主攻工业”正式转向“生态立县”;2003年《浙江省开化县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级论证的县域生态建设规划。从生态立县战略出发,开化县创新性地提出改“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的经营思路,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农林经营模式,通过旅游、休闲等低环境影响的产业将开化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社会财富。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开化时对这一经营理念表示高度赞同,并同时强调旅游的开发要科学合理,不能过度。这说明,习近平同志当时对开化的这个新思路形成新发展模式已经有所思考。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将其细化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其后,开化在全国最早启动了“两山”转化工作的系统部署:2006年,《开化县“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在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下推进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各类产业发展的明确思路:促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2013年,开化县提出国家东部公园建设战略,并探索实行多规合一等方式整合提升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2015年,开化县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启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前提下,探索通过特许经营、国家公园品牌、特色小镇等方式带动全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良性发展;2017年,结合浙江省大花园建设战略,开化县对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资源统筹保护、以旅游休闲为特色的产业整合升级、以多规合一为抓手的空间优化配置等进行了深化,形成了要素组合优势,使“两山”的转化更易于在市场条件下实现。

一言以蔽之,作为钱江源的开化不仅对“两山论”的形成有源流贡献,也在“两山”理论提出之后,最早系统部署了“两山”的转化工作,是“两山”理论落地的现实推动者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实践者。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路线及开化的实践

在“两山论”的核心环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生态保护是前提,即要始终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一保护,守住绿水青山之本。在这个前提之下,绿水青山要持续地、增值地转变为金山银山,还需技术路线创新和配套制度保障。

1.技术路线及其制度保障

第一,生态资源利用边界和方式评估。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就要首先开展生态资源的本底评估,把核心的、珍贵的、敏感的、脆弱的生态资源作为利用的底线,以不过度、不损害、低影响、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合理利用,这是“两山”转化的前提。

第二,生态产业化及其市场条件下稳定运行的引导和扶持。“两山”转化并非简单粗放的资源开采和加工,而是在产业分析和定位的基础上,培育具备地方特色和生态品质的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有技术扶持和财税、金融制度的支持,以将资源环境的优势转化为产品品质优势,使保护和恢复生态的价值在市场上稳定地、增值地变现。

第三,利益共享机制。“两山论”需要“共抓大保护”来支撑,要建立由利益共同体向生命共同体转化的灵活高效的共享机制,通过共享,使群众有公平的机会从这种转化中受益,从而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转化为高品质产业发展的内源动力,形成构建生命共同体、“共抓大保护”的内生力量。

第四,制度保障体系建设。要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列制度,内容需涵盖生态保护、市场交易、多元融资、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等方面,为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平衡保护和发展提供充分的外部保障。

综上,要科学、规范、高效地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从技术环节上看,需要一个前提、一个核心、内外两道保障。

2.开化的探索与实践

在推动“两山论”落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道路上,开化初步实践了前述技术路线、配套建立了相关制度,形成了在全国某些方面率先的开化经验。

国家公园+生态自觉的生态保护体系。开化境内的钱江源是我国首批九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其绿水青山的特色是国内罕见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原生林),高品质生态产品的根本也在于这一重要而稀缺的生态系统。在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的新时代,开化充分利用政策机遇,不仅融合保护地役权改革、跨界协同管理等创新手段,积极探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地关系紧密地区严格、高效的保护模式,落实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的核心理念,也始终传承自明代沿袭至今的自觉保护理念,通过制定并执行比法规更为严格、更具实效的村规民约,将生态本底保护从国家公园拓展至全县各个村落,构成了以国家公园为核心、以生态自觉为保障的生态保护体系,奠定了科学合理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基石。

民生+福祉的生态产业体系。

依托国家公园的独特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和“大花园”建设的战略部署,开化探索培育了一批以改善民生和提升福祉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例如:开化于2018年4月颁布《开化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共建“好地方”行动计划》,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产业兴、生态优、乡村美、乡风好、组织强、农民富”这六个具体目标,旨在从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改善民生水平;2018年6月,开化制定《开化县钱江源大花园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绿色发展、美丽崛起”的战略构想,旨在通过发展高质量的休闲产业,发挥生态优势创建钱江源大花园,对接衢州市和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方案,提升民生福祉。目前,开化县依托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条件,由中心辐射周边,基本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品质上乘的生态产业体系,如:以钱江源头环境为依托的齐溪龙顶茶和乡村旅游产业、以古田山生态油茶林为基础的油茶产业、同样依赖国家公园优质环境而打造的何田清水鱼和长虹休闲旅游业,以及位于国家公园外围带的池淮现代生态农业等。未来,开化还将围绕“五养”(养眼、养心、养肺、养脑、养胃)主题,继续探索高品质的生态康养产业;结合开化当地的自然山水与民俗文化,设置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全面深入地推进生态资源向系列生态产品转化的全过程。

品牌+特许的利益共享体系。

在探讨多方合作、学习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化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品牌+特许经营的管理模式。通过设置国家公园品牌和产业升级体系等平台,实现对高品质生态产品的价格提升,将国家公园的生态红利转化为当地群众的收入福利。通过探索规范、高效的特许经营模式,在对品牌产业进行科学引导的同时,也将及时有效地固化既有的探索成果,为利益共享体系提供保障。

综合规章+专项办法的制度保障体系。开化在按规定制定《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等综合规章的同时,还发布了《钱江源国家公园山水林田河管理办法》《钱江源国家公园项目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钱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操作规程》等专项办法,全面保障特色生态产业体系的规范管理。

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习近平同志在2006年3月23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文章中提到的认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三个阶段,开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开化实践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破解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开化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成效与经验为“两山论”的落地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样本。

首先,从资源条件上看,开化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虽然珍贵,但受其资源景观价值的限制,不足以形成黄山、九寨沟那样名扬四海的旅游胜地,更像是城镇居民追求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后花园。从这一点上来说,开化的条件和大多数保护地具有类比性,开化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上的实践可以为大多数需要从并非世界顶级的生态资源中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区域提供借鉴。

其次,从人地关系上看,开化地处经济社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权属复杂。在这一背景下,要以严格保护为前提实现“两山”转化,兼顾的维度更多,面临的挑战更大。而开化以国家公园为核心而探索的土地和空间统筹管理模式为“转化”的实现提供了制度设计的参考和样本。

最后,生态文明八项制度的落地是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而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先行先试区。开化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县级层面落实生态文明制度最为充分、成效最为显著的区域。如其将生态文明制度的自然资源产权确定、多规合一、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转换等系统调整并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结合起来,充分保障了生态产业化的过程,进而保障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以及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序转化。

从这些意义上说,开化的实践不仅是浙江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两山”合理有序转化的现实样板。

结语

在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山论”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可以说,开化的成效正是将其全球少有的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视为经济社会财富之本的实践成果。“两山”理论提出之前,开化是习近平同志形成“两山论”的思想源流之一;“两山”理论提出之后,开化是系统部署“两山”战略并逐步细化“转化”步骤的先锋队。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空间内,开化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技术路线,在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全国摸索了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道路。

猜你喜欢
两山论开化县江源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润江源
幸福开化:钱江源起的好地方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钱江源开讲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江源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