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化办学的四个误区和三重境界

2018-11-20 11:49|
教育家 2018年41期
关键词:特色化特色学校误区

文 |

二十多年来,特色化办学问题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甚至新建学校都在争创“特色”,将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标配”。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管理体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都照章行事,无法奢求特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个性和特色成为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普及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发展重心已经从规模、数量发展转向内涵、质量提升。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对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需求,适合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检视当下特色学校建设,仍然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实践偏差。

特色化办学的误区

我认为当下特色学校建设存在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一,特色办学特长化。很多学校为彰显办学特色,往往选择某些优势科目或项目,在学校管理上高度重视,人力物力上给予倾斜,比如开展书法教育、棋类教育、阅读教育,组建合唱、舞蹈、乐团等艺术团队,打造“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等等,并将它理解为办学特色的全部。这是将特色办学窄化为特长教育的表现。诚然,一所学校能否办出特色,与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特长有着某种联系。但把特长教育等同于办学特色,是对特色学校的肤浅理解。即便是培养学生的特长,也不能止于技能的掌握,而应拓展、深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创新思维和文化认同。

误区二,特色办学标签化。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许多“新理念”“新模式”以及表达学校“特色”的新名词不断涌现。它们尽管被冠以“某某教育”之名,但除了多开几门选修课程、多开展几项特色活动之外,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文化价值观念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那样的“特色”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是标榜出来的,而不是实践产生的。这种为学校特色贴标签、玩概念的标新立异,既简单粗暴也不实事求是,更背离了特色学校的内涵与本质。

误区三,特色办学功利化。有些学校不愿在内涵上多下功夫,而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特别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媒体做功利性宣传,包装学校,大造声势。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导致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违背教育规律,出现“学校特色的泡沫”,伤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坚守中经过历史的积淀自然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办学特色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全校师生的认同参与。特色学校不能刻意打造,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奇效,需要教育情怀、教育理想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假,更没有捷径可走。

误区四,特色办学泛化。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片面追求“一校一品”,误导了学校教育的走向。学校迫于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提炼”“梳理”甚至凭空杜撰“特色”,其结果要么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要么简单模仿东施效颦。这种不顾实际“为特色而特色”的“教育大跃进”,掺杂着错误的教育政绩观,扭曲了办学特色观。它无视教育的共同性,助长了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偏离了创办特色学校的本意。特色化办学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还是学校装饰门面的需要?其实,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契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创建特色学校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无视学校的传统和实际,更不能不顾及学生的个性需求。学校是成就人的场所,只有成就学生的学校,才能成就其自身。

面对热衷于“特色”创建而出现的诸多现象和种种误区,李镇西老师说“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的确,学校并非一定要有特色,全面发展、朴素无华、能满足学生丰富的个性需求,是教育的本来模样。

但真正的特色学校还是值得人们期待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千校一面”既不符合自然规律,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常常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现实往往是给予个性丰富的学生以雷同的教育。而特色学校就能在趋同的教育生态中彰显内在的育人价值,它可以帮助薄弱学校找到突破口,让普通学校找到生长点,让优质学校形成新优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创办特色学校是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新闻周刊》每年都要评选全美最好高中并发布排行榜,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几位的学校很多是“磁校”(magnet school),即被理解为“像磁石一样有吸引力的学校”,例如托马斯杰斐逊高中、盖顿数学与科学高中、缅因数理高中、建筑设计高中等。它们以自身独特的教育设计和专门化课程吸引学生,极富办学特色。

特色化办学的三重境界

在我看来,特色化办学存在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开设特色项目。如前所述,组建体育、艺术特色团队,培养特长生,建设特色功能室,开设特色课程,这些都是特色项目或者特色活动。有了这些并非就是特色学校,它们也不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主体和全部内涵。但在学校特色建设的起步阶段,把它们作为特色建设的突破口,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但从长远看,特色项目、特色活动重在构建学生多样发展的基础平台,铭刻学生终生难忘的文化记忆,那样,它自然会成为学校特色的有机组成。

第二重境界,形成学校特色。在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优势学科,建设特色课程,形成特色品牌,把已经出现的某种特色通过积累、深化,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并使之对学校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重境界,创建特色学校。什么是特色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李振涛教授认为,特色是弥漫在校园里的文化,是学校“时时、处处、人人、事事”上体现的元素。就是说,特色学校要在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文化传统等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它能契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可惠及每一位学生。

特色学校建设是基于学校的传统和实际,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点带面,整体优化,使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相互融合,最后上升为特色文化。它是办学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是办学理念的淬炼和升华。这样的特色学校建设能激活学校竞争力,带来学校发展的新生态。

特色学校要使学生个性得到突出发展。只有当一所学校在发展学生个性上颇有建树,学校绝大多数学生的强势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并使之转化为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才可以称其为特色鲜明。

特色学校要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不能以单一特色替代学校教育的丰富性。它是学校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突出优势,是丰富底色上的一抹亮色。

特色学校还应该利用自身的特色优势,自觉承担起责任和使命,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社会作出富有“特色”的服务与贡献,并且引领教育与时代发展。这是特色学校的责任和价值。

猜你喜欢
特色化特色学校误区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冬季洗澡的误区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