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双箭齐发山水之城的科创大征程

2018-11-20 05:22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21期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苏州人才

记者 丁云

11月。江苏省六部门联合发文公布2018年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苏州高新区6家获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重点发展领域。这仅是区内超1200家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的其中6家。

15年来,苏州高新区科技发展资金从2000余万增至6.6亿元;2017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在江苏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雄居第二。

如今的高新区,已成为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近日发布的《苏州高新区瞪羚企业培育实施意见》、《苏州高新区上市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将力争集聚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瞪羚企业150家、瞪羚培育企业200家、上市企业超30家,引领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

大院大所释放高质高效的创新源

多年来,“大院大所”一直是苏州高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强大脑”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去年,包括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在内,苏州高新区新增21家重量级创新载体。其中,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含金量极高的大院大所占到半数。加上此前集聚的“中字头”、“国字头”大院大所,全区共拥有各类重大创新载体百余家。

引进一个大院大所,就能培育起一个新兴产业。以中科院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为例,5年前落地苏州高新区,前后吸引10多家相关研究载体和产业转化企业落户。区内集聚的大院大所,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创新原动力。上一年的数据显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78.5%,列苏州全市十大板块第一;全年获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16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

同一时刻,全区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包括阿里巴巴创新中心、e帮创、半杯水创孵园、创客诚、众创营、创客街6家国家级孵化器。并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加强自主研发,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1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位居全市第一。

随着创新发展的需要,人才的爆发式增长已成为苏州高新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武器”。以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为例,2014年初创时的十几人发展为1300人规模的高素质、年轻化、多元化大型创新团队,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70%。几年内,这里将形成一个过万人的产业集群,在自身创造100亿元产出的同时,还将在周边形成100亿元的配套产业。

截至目前,全区高层次人才2.52万人,引进领军人才超900人次,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7人,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72人,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135人,获批江苏省双创团队10个;2017年,苏州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人才服务水平正持续优化。到2020年,将力争实现硕士以上高端人才超3万人,引进和培育各类领军人才超2000人的目标。

同时,苏州高新区正进一步开拓与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以及中科院系院所合作,力争到2020年,新增30家重大创新载体(平台)。

优势领域集聚创新力量突破重围

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创新引领方向,成为苏州高新区加速“高新制造”向“高新智造”、“高新创造”跨越,增强可持续发展力的又一“利刃”。根据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苏州高新区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军民融合、智能制造5个先导产业进行集中突破,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IVD)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立至今已承担了5项国家和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有产品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14年实现有效销售以来,连续四年销售收入增幅超100%,成为中国体外诊断行业中综合实力强劲、产品系列全面、销售增长最快的佼佼者。

在视频会议行业,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内市场22.4%的占有率紧随华为排名第二,在视频监控行业也跻身前三,是一家致力于以视频会议、视频监控以及丰富的视频应用解决方案帮助各类政府及企业客户解决可视化沟通与管理难题的技术型企业,已成为系列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品牌。

事实上,苏州高新区内类似企业无数。苏州力神电池“21700动力锂电池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入选2018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新能源企业阿特斯在全球率先采用了第四代光伏技术——湿法黑硅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为2018年国家“领跑者”和“超级领跑者”基地成功研发并推出了10款满分领跑组件;固德威全新一代光伏逆变器在59个国家的杰出设计产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全球顶级工业设计奖项——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奖;佳世达、西门子等6家企业智能生产车间成功入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名单;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加快形成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的新高地。数据显示,2018年1-7月份,全区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8%,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

为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苏州高新区出台了《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末,全区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年进出口总额保持在410亿美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左右,建设用地地均GDP达75万元/亩左右。

载梧桐筑创新巢,引全球“凤”来居

未来由创新决胜。想要集聚更多创新能量,就必须构建更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开放包容、融资无障碍、投资低风险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扶持创新幼苗茁壮成长,进而成为创新森林,是苏州高新区一直以来全力营造的生态环境。

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构首次走出北京,在苏州高新区建起了第一个京外专利审查分中心;2012年,苏州高新区获批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省级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和苏州知识产权法庭等也先后落户,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地。苏州高新区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建太湖金谷,建成了全国独具特色的“新三板”金融小镇,引进各类投资机构430余家,管理资本规模超800亿,并建立了市区联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区内企业累计投保科技保险总保额超过1100亿,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融资门槛和投资风险,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

作为一家由苏州高新区起步发源的知名电商企业,食行生鲜无疑是从中受益的代表性企业。自2012年创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重构生鲜供应链,为消费者带来革新的买菜方式。首创的生鲜农产品C2B2F流通模式,以社区智慧微菜场为服务点,通过大规模的基地直采和集约化的冷链配送,直接连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消费者,“互联网+菜篮子”模式推动传统行业向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纵深发展。目前,平台已拥有蔬菜水果、鱼肉蛋禽、粮油副食、零食洒水等11个品类4800多个品种,基本涵盖居民日常所需。

苏州高新区在人才引进方面一贯“大手笔”。2017年3月,该区出台了覆盖范围最广、政策条件最优、操作性最强的人才新政《“才聚高新智汇虎丘”人才引育工程的若干措施》,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色产业人才、社会事业人才和产业基础人才等给出优厚政策。其中重大创新团队可得最高1亿元的项目综合扶持经费;入选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可得最高1000万元的成长奖励。同时,苏州高新区在国内率先开发运行兼有手机App和PC网站“双通道”模式的“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智慧应用平台,探索“互联网+人才”工作新模式。创新推出“线上申办+电子认证”模式的“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电子服务卡,整合13类46项服务举措,切实提升人才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不仅如此,该区还组织举办“才聚高新智汇虎丘”创新创业大讲堂、主题沙龙、“一日训练营”等活动,扶持培育高新区“创业精英协会”、“博士后联谊会”、“太湖群鹰会”等人才团体,并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智汇苏高新”高层次人才会客厅,丰富人才活动形式,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坚持由创新驱动,成就了苏州高新区今日的辉煌,未来也将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高水平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不断喷发创新活力和累积创新文化的梦想天堂。

猜你喜欢
苏州高新区苏州人才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人才云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新建主楼幕墙工程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