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入最大化模型的农户适度经营规模测算研究

2018-11-20 02:37马泽玥吴红霞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经营规模潜江市农地

聂 艳,马泽玥,谭 盈,吴红霞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我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1]。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农地流转被认为是解决耕地撂荒及细碎化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而农地规模经营则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1-8]。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近几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市场迅猛发展。数据显示,1996年全国流转耕地仅有2.6%,到2010年流转比例增加到14.7%,2016年末流转耕地面积占35.0%。作为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的湖北,2016年末耕地流转面积达108.87万hm2,其中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超过60万hm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6.4万个。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须大力推动按户连片、高效种养的经营模式,但多少算最优规模,能最充分地实现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美国学者Heday最先运用生产函数理论对农业适度经营规模进行研究,并借助长期生产函数确定农业生产的最佳经营规模;随后日本学者开始借助边际分析理论和生产函数模型对土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定量分析,并首次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农业适度经营规模开展了实证研究[9-12];我国学者重点围绕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1-3]、适宜度的测算方法[11-12]、适宜度分区[13-14]、不同类型作物的适宜规模[15-18]等开展了系列研究。虽然我国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最优规模测算方法也比较成熟,然而农户实现农业生产的收入最大化才是农地规模经营可行的重要前提,但有关基于农户经营主体收入最大化的现实视角定量测算农户适度经营规模的研究不多[12,18-20]。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深入调查集约化农区江汉平原潜江市农地各规模化经营组织的经营状况,以176份农户调查样本为基础,借助C-D生产函数和收入最大化模型,定量测算并验证了潜江市劳均和户均适度经营规模,并提出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探索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路径,提高农地流转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提供参考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的腹地,介于112°29′39″~113°01′27″E,北纬30°04′53″~30°38′53″N之间。全境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海拔26~31 m;水热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耕地肥沃。现辖7个办事处、10个镇、6个管理区(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2 004 km2。当前潜江市主要以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早丰王家庭农场,“农户+农户”方式)、农业专业合作社(金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截至2017年11月底,潜江市17个镇(处)、354个村,农户家庭承包土地面积4.66万hm2,承包农户13.49万户,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2.34万hm2,土地流转率达50.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2.1 收入最大化模型 农户是农地经营的直接主体,农业经济生产过程中的行为主体,是农地利用过程的决策主体;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实际上就是农户在其利益最大化下采纳的生产规模。本研究根据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设,利用收入最大化模型测算潜江市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范围[8-9]。

(1)农业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得到:

式中,R为农业总产值,P为农产品市场价格,Q为农产品产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包括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H为土地投入量,A为农业生产技术因素,K1为固定资本投入量(农用机械),K2为可变资本投入量(种子、化肥、农药等),β1为固定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2为可变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γ为土地产出弹性系数,μ为干扰项。

(2)农户收入最优化公式

对农户经营规模H一阶求导得到农户最优经营规模H*:

式中,NP为农业纯收入,NPˊ为非农纯收入,w为农业雇工工资,L为农业生产投入时间,r为农业生产中投入资本的市场价格,t为单位农地承包费用,p1为非农业生产就业概率,p2为土地使用权流转概率,w1为非农业生产单位纯收入,t1为流转土地单位纯收入,T为农户可投入的全部时间,S为农户拥有的土地总量,其他字母代表含义同上。

1.2.2 数据来源 2017年5~7月课题组前往潜江市开展田野调查,为有效探讨户均(劳均)农业生产净效益最大目标下的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以农户为主要调查对象;考虑调查工作量和涵盖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选择竹根滩镇、熊口镇、后湖管理区的彭州村、沙子街村、关庙分场等20个村(分场)为抽样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形式开展样本数据采集。本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人基本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经营、农户投入产出、农地流转意愿等指标;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为92.63%。其他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潜江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潜江市统计年鉴以及潜江市国土资源局、潜江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

2 问卷调查数据基本描述

2.1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就调查样本农户户主年龄来看,中老年户主相对较多,户主的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40~50、50岁以上的分别占有效样本总量的44.32%、35.79%;小于30岁的户主仅6人。整体而言,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大部分都脱离了农业生产而外出从事收入相对较高的非农产业,受身体素质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中老年群体留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被调查样本农户中,家庭平均人口数为4.2人,人口最少的农户为1人,最多的有8人。家庭人口为4人的最多、占有效样本的48.29%,其次为4人以上和3人、分别占有效样本的26.14%和21.59%。全部样本中75.57%的农户都有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从事非农生产。

就调查样本户主文化程度而言,初中及以下学历最为普遍,小学水平和文盲的农户样本超过50%,具备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只有24人(13.6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户主仅有2人。由此可见,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教育水平比较低,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调查农户农业生产过程中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时,有71.02%的农户表示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这可能与样本农户中主要是中老年人在家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活动有关,受文化水平限制,缺乏采取新的种养殖模式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积极性。

2.2 农户生产投入情况

2.2.1 固定资本投入情况 固定资本投入主要是指农户租赁农业机械的价格。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样本区域农业生产活动中户均固定资本投入为1 273.23元。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利用耕田机、收割机和抽水机,多以租赁为主,按面积收费,平均每667 m2租赁价格分别为70、75、25元。但也有极少数农户(年纪较大者)认为使用农业机械费用过高,仍采用传统收割方式以减少资本投入。

2.2.2 流动资本投入情况 流动资本投入包括种子投入、化肥投入、农药投入、农膜投入和灌溉水费。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样本区域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户均流动资本投入额为4 325.24元/年。其中户均年投入最多的是化肥,投入额达到2 024.21元,占流动资本总投入的46.80%;其次是种子投入,户均年投入额为1 124.84元,占流动资本总投入的26.01%;户均农药、灌溉年投入额分别为899.71、224.93元,分别占流动资本总投入的20.80%、5.20%,户均农膜年投入额最少。

2.3 农户收入情况

被调查样本农户中,家庭年收入以5万~10万元的农户最多,占有效样本总量的48.80%;其次是1万~5万元和10万~15万元的农户,分别占有效样本总量的25.60%、19.20%。家庭收入来源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有108个,占有效样本总量的61.36%,主要以外出务工获得收入为主。

结合纯农户、兼业Ⅰ型农户、兼业Ⅱ型农户的划分标准,即三类农户的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小于10%、10%~50%、50%以上为准,将176个样本分为三类。纯农户最少,仅有15户,占总样本的8.52%;兼业Ⅰ型农户有45个,占有效样本户数的25.57%;兼业Ⅱ型农户所占比重最大,达65.91%。三种农户类型中,共有52个农户既未转入也未流出土地,21户转出部分承包地,有33个农户将土地全部流转出去。

2.4 农地经营现状

根据潜江市176户农户问卷调查结果,将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分为≤0.35 hm2、0.35~0.70 hm2、0.70~1.05 hm2、>1.05 hm2,其中经营面积在0.35~0.70 hm2的农户最多,占有效样本总数的35.79%;其次是经营面积≤0.35 hm2和0.70~1.05 hm2的农户,分别占有效样本总数的32.95%、20.45%;农地经营面积>1.05 hm2的仅占10.81%。从农户经营的地块数量来看,户均农用地地块数为3.33块,平均地块面积仅为0.15 hm2;其中农地块数为2块及以下的农户所占比例为15.92%,而农地块数为3、4、5块及以上的农户比例分别达到42.61%、24.43%、17.04%。问卷调查结果反映潜江市当前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且农地分割情况比较明显。

3 农户适度经营规模测算及验证

3.1 农户适度经营规模测算

以176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C-D生产函数模型,将176户农户的农业总产值(R)、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L)、固定资本投入( K1)、流动资本投入(K2)和农户经营规模(H)代入模型,利用Eviews 10软件对公式(3)进行回归分析,经计算得出劳动力产出弹性(α)、固定资本产出弹性(β1)、流动资本产出弹性( β2)和土地产出弹性(γ)的估计值(表1)。其中线性回归的系数(Multiple R)为0.96,拟合系数(R Square)为0.93,调整后的拟合系数(Adjusted R Square)为0.89,表明该模型达到了较高精度;各变量检验P值均小于0.05,表明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说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L)、固定资本投入(K1)、流动资本投入(K2)和农户经营规模(H)对农业总产值(R)具有显著影响。

表1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潜江市各乡镇的实地调查数据,经汇总统计得到667m2农地承包费用t为350~400元,农地使用权流转概率p2为69.65%~73.65%,流转土地667m2纯收入t1为670~750元;由农业生产函数回归拟合得到土地产出弹性为0.8342;再结合潜江市统计年鉴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数据,代入公式(5),得到2016年潜江市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3.79~4.43 hm2,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77~2.06 hm2。

另外,从表1可以看出,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6198,说明每增加1%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产值增加0.6198%;固定资本产出弹性为0.1355,说明每增加1%农业机械化投入量,农业产值增加0.1355%;流动资本产出弹性为0.2699,说明每增加1%种子、化肥、农膜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农业产值就会增加0.2699%;农地产出弹性为0.8342,说明每增加1%农业种植面积,农业产值增加0.8342%。各要素投入之和大于1,说明潜江市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将会带来农业产出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2 基于农户经营现状的对比验证分析

潜江市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潜江市乡村户数为183 519户,乡村劳动力人数为393 243人,计算得出2016年潜江市现有户均经营规模为0.8977 hm2,劳均经营规模为0.4189 hm2。现有户均和劳均经营规模远远小于适度经营规模,176户农户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类似的结果,仅有19户约占总样本10.81%的农户的经营规模在户均适度经营规模范围内,其中有少数超过户均适度经营规模范围。考虑到现实情况,提高潜江市当前的户均经营规模和劳均经营规模,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农用地面积。因此,必须要减少农村种植、养殖户数,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提高农业劳动力技术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土地的流转力度,创新农地规模经营模式,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最终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3.3 基于目标收益值法和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验证分析

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应以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作为发展方向,防止农业生产的兼业化和副业化,引导粮食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就必须使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年收入不低于其机会成本,即农民的收入只有在不低于城镇居民的最低收入、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相近的情况下才会使农民全新投入农业生产。本研究借鉴钱克明等对我国南北方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计算方法,对潜江市农地适度规模进行简单估算,以此验证以上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测算下适度经营规模值的合理性。

适度经营规模目标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为适度经营规模目标值,P为户均人口,I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Y为每667 m2年收益。户均人口P采用176份问卷调查样本的农户家庭平均人口数4.2人为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I采用2016年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6 985元,每667 m2年收益Y采用176份问卷调查样本农户进行水稻种植、油菜种植、鱼虾养殖3种主要农产品的每亩年收益平均值代替,生长良好、市场稳定的情况下水稻种植每667 m2年收益为3 500元,油菜种植每667 m2年收益为2 200元,鱼虾养殖每667 m2年收益为5 550元。经计算,潜江市农户适度经营规模目标值为2.013 hm2,在收入最大化模型测算的适度经营规模范围内,此时农户务农的劳均年收入与外出务工人员、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相近。

李琴[21]基于劳动力机会成本测算得到中部地区劳均适度经营规模最高标准为1.33~2.33 hm2,按家庭人均2.5个劳动力计算得到中部地区户均适度经营规模为3.33~5.00 hm2,与收入最大化模型测算的适度经营规模吻合。

3.4 农户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

综上分析,户均适度经营规模3.79~4.43 hm2和劳均适度经营规模1.77~2.06 hm2可以作为潜江市农户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准,以此估算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规模。为加快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潜江市应紧扣协同、创新这一主线,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缩小政策差异及利益障碍,依托政府合作的“培”、市场机制的“育”,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农地流转新格局,发挥农地规模经营效益。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借助C-D生产函数和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以集约化农区江汉平原潜江市为实证区,在对176户农户进行问卷访谈的基础上,结合部分统计数据定量测算了潜江市2016年户均和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3.79~4.43、1.77~2.06 hm2,经多种方法验证,该测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今后潜江市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相关政策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对推动新时代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决策需求具有参考价值。

为更好地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建立健全农地流转政策体系,释放规模经营活力。从研究区的田野调查实证来看,在传统农地流转方式(转让、转包、出租等)的基础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流转方式,实现单一经营主体向多种联合经营主体的转变,同时增强政府引导、激励和调控能力以服务农地流转市场;加强宣传尤其是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降低农户顾虑,尊重农户在流转中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引导农户从传统的“守土”观念中解放出来,减少农地规模经营阻力;加强政府对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的扶持力度,推进农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以发挥农地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连接职能,推进便捷的多元化服务形式,带动农地流转市场活力。

二是创新规模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潜江市虾稻、苗圃、大豆、果蔬、潜半夏等特色优势产业,以项目为载体,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土地,集中规模种植各类作物,对连片种植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由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树立高新农业典型,培育生态品牌产品。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潜江市的农地规模经营整体科技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不高。因此农地规模经营要在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下,引用多功能、智能化的农业装备设施,加快农业科技(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疾病防控、防灾减灾等)的应用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精准培训,完善农业生产科技体系和农户自主创新,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原始动力,进一步发挥潜江龙虾院士工作站、潜半夏院士专家工作站、甲壳素研发实验室、潜江市大豆产业化战略联盟的作用,强化产学研合作的力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加快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多元化产品销售渠道,巧打“电商牌”,助推潜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资源整合,推动农地规模经营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多元素跨界融合。

三是建立和完善其它要素市场,改变农地流转的外部环境,助力农地规模经营健康持续发展。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户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建立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约束,分散规模经营风险,政府还可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项资金补助和企业化经营辅导,提高经营主体自身水平,助力农业产业经营的转型与升级;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体系,增加失地农民的安全感,弱化对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依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该给,实现三权分置,激发农地流转的内生机制。

猜你喜欢
经营规模潜江市农地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营销策略研究
光明使者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向疫而行写大爱潜江市住建局一线抗疫故事集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评价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