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 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稳预期的核心是稳信心,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打消市场的焦虑情绪,理性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向,推动人们对经济形势的主观反应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轨迹协调同步。
(一) 加大优质企业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家长期发展信心。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对优质企业在信用评级、授信审批、还款方式、信用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通过联合授信、银团贷款、并购贷款、银保合作、境内外机构联动等模式,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境内外投融资,切实增强企业家发展信心。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积极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的企业客户群。加强政银企、政银担、政银保合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二) 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探索更多市场化创新工具纾解民企的融资难题,在民营企业信用增级上,采取提供初始资金等方式积极调动专业化增信机构积极性,调动金融机构自身主动化解信用风险的积极性。在风险补偿方面,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采取更加均衡分散的制度设计,避免让某一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机构负责人直接“裸露”在信用风险敞口之中,真正缓解风险厌恶情绪,调动更大积极性。
(三) 加强服务收费管理,有效控制企业融资成本。深入治理银行业和保险业乱象,缩短融资链条,杜绝不当收费行为,严禁以贷揽存、借贷搭售、以短期融资对接长期资金需求等变相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的行为。用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税收优惠等普惠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和普惠金融客户减费让利力度。
(四) 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鼓励真金白银进入市场,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扩充长期市场资金来源。立足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纾解困境,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
(五) 坚决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搭建金融风险综合防控平台,逐步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测范围,促进信息采集和共享,及时识别重大风险隐患,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能。推动建立金融监管、公安、工商及有关成员单位参与的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合力。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投资管理类公司等的监管,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纳入金融机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清理并严控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业务,推动金融业“脱虚向实”。
(六)管理好通胀预期。改变片面重视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做法,使相关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以维系和提振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积极预防和疏解季节性和短期性供给端波动影响,严密监控猪肉鸡蛋价格波动,严防其成为新一轮通胀诱因,同时,积极保护养殖积极性。对于部分地区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要全面压实防控责任,严格落实地方属地防控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严肃追责问责,严厉打击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都落到实处。要加强产销对接,确保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稳定。
(七) 抓好政策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推动各项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地生根。按照制度严格划清各部门的责任范围,坚决杜绝“踢皮球”“打擦边球”现象,彻底清除“交叉管理等于无人管理”的死角。细化监督办法,全程跟踪“抓落实”的具体步骤,及时掌握“抓落实”的详实细节,严密监督“抓落实”的具体程序,深入基层调研“抓落实”的实际情况。
(八) 强化政策统筹协调。统筹各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搞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和政绩考核间的配合,消除政策之间不协调甚至“打架”的现象。统筹协调长期发展与短期发展,既强调近期措施要有利于解决长期性发展难题,也要求改革体制、制定政策、安排投资、确定发展速度,充分考虑可持续性,防止急于求成。
(九) 加大政策解释力度。出台政策时需要说清楚政策实施的条件、范围、时效,并说明随条件变化而调整的可能,让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了解政策背景、政策目的、政策内容、政策对象,确保政策信号清晰,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效引导稳定社会预期。在强调政策出台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同时,也必须说清楚政策的负面效应,引导社会更加公正客观地评价各项政策的实施效应。
(十) 进一步深化改革。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精准发力补短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使改革更好地对接群众需求、凝聚社会共识。加快打通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继续加强“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稳定企业家信心。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摆脱体制惯性,使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以更大力度抓落实、求实效。
(十一) 打造知识产权生态最优省。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制度和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加快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侵权成本,创新保护制度,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缩短审理周期,探索知识产权法庭专职技术调查官制度,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大力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推动中外企业开展正常的技术交流合作。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十二)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综合施策,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就业保障,把更多力量放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上,牢牢守住就业基本面,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发展壮大新动能,深入推动创新创业,催生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来吸纳就业。解决好失业人员的生活和再就业,提高就业保障能力和水平,提高就业工作效率与质量,从“源头”上减缓就业压力和减少失业人员。
(十三) 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为实现“住有所居”提供更有力保障。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举措,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脱贫、健康扶贫和农村危房改造、综合保障性扶贫等重点工作,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聚焦贫困群众的能力养成和自我发展潜力培养,变“输血”为“造血”,既解决物质贫困,更解决“素质贫困”,更加注重素质能力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更新。
(十五) 进一步筑牢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保障网。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守住民生底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工资、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进一步筑牢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保障网,让百姓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