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领导人怎样打好语言牌

2018-11-20 12:31板桥霜
党课参考 2018年17期
关键词:陈毅比喻

板桥霜

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如毛泽东说话给人的感觉是大气磅礴、旁征博引,邓小平则是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老一辈领导人的语言自有其特色,总的来说,都是善于讲故事同频共振,用大白话解惑释疑,用诗词歌赋抒发情怀,在特定环境中起到应有效果。

玩笑背后有深意

1929年,毛泽东为红四军制定《教授法》时,曾提出:“说话要有趣味。”幽默有趣是一种寓含着哲学思考的乐观人生态度,是严肃话题的诙谐轻松。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问过刘少奇和周恩来:“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两人先后说出方法后,他公布了答案:把辣椒擦在猫的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就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高兴不已。

有时候,在一些玩笑话的背后,则蕴含着深意。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长征》中,有一段贺龙在1961年的回忆。长征时两大方面军在四川会师,开会讨论行军路线时,贺龙半开玩笑地给张国焘讲悄悄话:“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结果,张国焘硬是没敢讲不利于团结的话。贺龙说:“其实,我哪里会打他的黑枪,是他自己心里有鬼嘛!”后来,延安开会讨论张国焘的问题时,贺龙依然心直口快:“你是共产党员的时候,我还是个‘军阀’;现在我做了共产党员,你反而变成了军阀。你张国焘是人变猴子,倒退了!”

十年动乱时期,朱德一度受到冲击。在1973年12月21日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对朱德说:“过去国民党要‘杀朱拔毛’。现在,有人说你是黑司令,我不高兴。我说是红司令、红司令。”他重复着,又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如果司令都黑了,我这个当政委的还红得了吗?”一句话,道出了两人多年的深厚革命情谊。

谜语和口头禅显个性

毛泽东喜欢谜语,尤其喜欢制作谜语让大家猜。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将情况向党中央作详细汇报,派康先海担任了信使。在崎岖的山路上,毛泽东常常是边走边让大家猜谜语。康先海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毛泽东出的谜面:“‘慢慢走’,打一人名。”大家想了半天都猜不出来。他笑着让康先海猜,康先海想,谜底可能在红四方面军的同志身上,于是灵机一动,大声说:“徐向前!”毛泽东幽默地说:“小同志到底是警卫员,时刻不会忘记你的领导!”大家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重庆各界邀请毛泽东演讲,突然有人提出:“假如此次和谈失败,国共再度开战,毛先生有无信心战胜蒋先生?”他机智巧妙地答:“‘蒋’字乃是‘将’字头上加了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位草头将军而已。我这个‘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民众意愿和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此言一出,掌声雷动。

毛泽东的卫士周福明曾回忆:主席有个口头禅——“多此一举”。他说,在菊香书屋的北边有条马路,常有汽车经过。每次主席睡觉,自己就偷偷通知警卫值班室立个小牌子,禁止车辆通行。一次,主席问:“我睡觉,你干什么去?”他随口答:“去通知警卫值班室。”主席警觉起来:“我睡觉告诉他们干什么?多此一举!以后不许去,这是干扰群众!”

和毛主席不同,周恩来总理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主席将这个任务交给我,我依靠大家。这句话的意思很丰富,一方面表明,这件事我来负责,我牵头抓总,有什么问题我来担着;另一方面,事情靠大家来做,群策群力,才能将事情做好,我相信大家。事实证明,周总理这种领导方法很有效。

心直口快是彭德怀的特点,其口头禅是“乱弹琴”。1953年在崇明岛检查工作时,彭德怀就质问当地部队:“其他事?其他什么事!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防止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你们啊,你们是坐在敌人只需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乱弹琴!”在原来的小学课文中,还有记叙彭德怀调查浮夸风的,他说:“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骗人,乱弹琴。说假话,害国害民,一定要实事求是!”

歇后语、双关语要分场合

很多老一辈领导人喜欢说歇后语,留下后半截话让人去猜,幽默感非常强。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在淮海战役中共事,指挥室里经常能听到歇后语。比如蒋介石让杜聿明来解救黄维兵团,刘伯承就说:“我就站在这里,看你来会师,过坟地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陈毅接过话说:“说得好!老鼠敢舔猫鼻子——不想活了!我就坐在这里,等着他来会师。”

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但味道不一样。以邓小平为例,大家熟知他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一系列语言,借用人人熟知的事物打比喻来说明深奥的道理,正是其一大特点。他长期从事政治工作,面对不少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工人、农民或工农子弟兵,说话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将游击队脱离群众的行为比喻为“裸体跳舞”,把触及大的领导的问题比喻为“摸老虎屁股”,把照抄照搬上级文件的做法比喻为“当收发室”。

陈毅也善于借助比喻、类比、引语等修辞方式。第三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有些同志搞不清“坚壁清野”是啥意思,认为老是藏粮挖路、躲敌人、不打仗,真没劲。陈毅开导道:“这次敌人来了30万,是头大肥猪,我们一口吃不下它。放走可惜,怎么办呢?那就拖着它,把它从肥拖到瘦,从瘦拖到死。”大家一下就明白了。

剧作家沙叶新有一部著名的话剧《陈毅市长》,其中一段说到化学家齐仰之为陈毅礼贤下士所感动,承认自己身上有不少知识分子的“酸性”。陈毅就诙谐地说:“我身上倒有许多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1982年12月2日,陈云在出席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时,与上海部分代表进行座谈,他用鸟比喻商品和市场,把笼子比喻为国家计划,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含有深刻哲理的经济学论述,使社会经济做到“抓而不死,活而不乱”,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老一辈领导人也常运用双关语。战争年代,大军夜住羊圈旁,陈毅说:“革命还没胜利,我陈毅倒先住上洋房(羊房)啰!”一次部队转移到新区,不了解的百姓没给战士开门。大雪如鹅毛般下着,陈毅要大家在草堆旁休息:“拿点稻草盖盖也不错,金丝被(稻草)压鹅毛毯蛮安逸的嘛!”夜晚太冷,战士们都蜷成团睡,陈毅笑道:“有这么多‘团长’,我们何愁打不走鬼子。”

20世纪50年代初,邓小平调北京工作。在飞机上,子女问他:“在重庆大家叫你首长,到北京叫什么?”邓小平用谐音回答:“在重庆叫首长(手掌),到北京叫脚掌。”■

猜你喜欢
陈毅比喻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比喻
买椟dú还珠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