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它把党支部的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融为一体,是夯实执政之基的重要举措。
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三会一课”制度在党支部严格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有部分党支部书记连“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都说不清楚,个别党支部书记甚至不知道有这项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党支部班子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党支部处于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若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难免造成组织涣散、人心松懈。因此,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对于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挑战。为此,我们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通过打造有凝聚力、领导力的基层党组织和高素质党员,推动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而成为推动革命事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这是我们党所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一个需要坚持弘扬的政治优势。
“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党支部及支部书记有效发挥了教育党员及士兵和群众的作用。此后,经过延安整风,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我们党的干部思想得到普遍提高,全党实现了团结统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党支部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开展“三会一课”,能在新形势下健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时也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这是因为,“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有战斗力”。
目前,全国党员数量有8900多万。但是,在党员人数不断扩大的同时,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弱化乃至被边缘化的迹象。原因何在?一是社会动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党支部和党员的社会动员作用下降。不少党支部只是按部就班地收取党费、发展党员,缺乏开展“三会一课”的动力;有些新任党支部书记根本不知道这个制度,更不要说执行了。二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三会一课”出现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有些党支部热衷于守摊子、习惯于混日子,有的党支部把党课搞成“聊天会”“畅谈会”“牢骚会”。这些不良现象,有损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和党员形象。
受此影响,一些党员队伍出现新情况,党员思想出现分化。例如,个人主义抬头。市场经济为党员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些人在党组织之外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对党的活动缺乏兴趣,我行我素,“三会一课”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又如,在新媒体时代,党员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海量化,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党性意识逐渐淡薄,政治方向有所迷失。有的崇尚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简单对比后对自己的国家“处处看不顺眼”;有的求神拜佛,把精神寄托在神灵身上;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腐化,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抓严、抓实上下功夫。所谓“严”,就是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不走形式,更不能缺位。所谓“实”,就是做事踏实,做老实人,把贯彻“三会一课”制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选拔与培训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支部书记。要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到位,不能随意减少内容甚至置之不顾。为此,需要选拔德才兼备的党支部书记。同时,坚持不懈地做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使党支部书记明确肩负的职责,掌握开好“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怎样上有质量的党课”等基本知识,并把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学”与“做”有机融合,使党支部像吸铁石一样凝聚群众。“三会一课”制度的实质,就是把握好“学”与“做”的关系,根本目的是提升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保持先锋队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服务群众。
坚守与创新相结合,改进“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教育和管理,如建设网络党课、网上流动图书馆等,把网络学习交流与面对面学习交流相结合;扩大“三会一课”的内涵和外延,把内部学习与对外交流相结合,使“三会一课”成为政治领航仪和助推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考核与鼓励相结合,提升“三会一课”制度的时效性。“三会一课”制度之所以在落实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与考核不严及奖励措施不力密切相关,上级党组织必须制定考核与奖励标准。
当然,“三会一课”制度是党支部活动的重要内容,但不是组织活动的全部,要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把“三会一课”制度与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会结合起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此外,落实“三会一课”要机动灵活,避免机械执行,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应遵循有效而简便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