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城市补短板的15条政策建议

2018-11-20 12:28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33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 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大城发展是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干,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要从制约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精准施策,补齐短板,着力推进城市治理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补齐能级短板

(一)以新视角打造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高地。重点突出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着力推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国际品牌、技术、市场网络渠道等方式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游进军,推动产品、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一体化走出去。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和高水平对外投资策源地,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平台新高地。学习借鉴上海等地成功经验,坚持以高能级发展平台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高水平举办国际一流的论坛、会展、赛事、节庆等活动,提高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策划和运营能力。高质量建设重点园区,着力塑造以世界级品牌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区域载体品牌。

(三)塑造更多引领型核心功能。对标全球城市,全面增强城市的核心功能,在若干领域打造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高地。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不断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建设领跑型城市。

补齐品质短板

(四)以新理念塑造城市品牌形象。重点聚焦高质高端、新城新区、国内国外三个层面,转变经营理念,注重品牌价值建设。坚持把打造城市品质贯穿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含量、文化品位和附加值水平,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显著提升品牌的国际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使品牌成为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代名词。

(五)提升中心组团首位度,建设高品质城市中心。根据各区域、各镇街的资源承载能力、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以“经济区”的概念引导资源要素合理分布、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形成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大组团式经济。对中心区进行扩容提质,进一步提升首位度,把中心区建设成为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创新中心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中心。

(六)注重历史传承,让城市“有机更新”。创新城市更新改造模式,学习借鉴北京减量发展理念,留改拆并举,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综合整治、改变功能、拆除重建、生态修复等多种模式,妥善保护历史文物、工业遗存和特色风貌,提升改造水平和品位,满足多元化的改造需求。对于集中成片的待更新地块,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重点带动、成片推进的更新方式。对于零散地块,探索点状分散的地块改造与周边环境整治相结合,整体提升城市空间格局和环境品质。

补齐要素短板

(七)探索“PPP+XOD”复合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以XOD(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模式为导向,以PPP模式为方式,将PPP模式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发展从TOD模式向XOD模式拓展。推动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公园等基础设施和用地的一体化发展,创新融资方式,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土地的增值,提高城市土地资产的附加值和出让效益,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八)探索存量土地开发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找准新时代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目标定位,突出减量增长、结构调整、节约集约和存量利用,加快建立深度城市化地区空间治理新模式。通过深挖广拓存量空间、健全土地供应体系、精准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深化土地挖潜、配置、利用、监管等全链条、全流程改革,构建可持续的土地管理体系。改进现有土地管理方法,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质量效益论英雄,实现更有效率、更有秩序的发展。

(九)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注重开放环境的营造,积极引进关键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等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的管理人才。高标准建设人才技术集聚平台,在谋划建设引领创新的科技城的同时,依托科技园区、高新园区,扶持一批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基地。完善人才服务政策,健全柔性引才机制、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成长和创业环境。

补齐动力短板

(十)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物联网和工业设计。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推动智慧零售、无界零售、无人机等项目落地。创新应用场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金融、新零售等产业发展。积极推进5G商用步伐,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十一)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优化基础研究的支出结构,完善选题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的质量。建立针对基础研究的应用转化类科技计划,加强基于基础研究的应用研究,促进对基础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建立相互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和分工明确的科研体系,以及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评价体系,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

(十二)持续提升城市自我更新能力。将城市多元优势融合于创新优势,并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经济的优势,进而提升城市自我更新能力,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转化机制性力量,即市场主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力量。针对创新创业的新需求,加强相关的公共服务及其平台建设,打造多元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的“加速器”。

补齐治理短板

(十三)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创新培育和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理念、机制和方法,建立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机制和服务平台,有效对接社会企业服务和社区发展治理需求,打造各方参与、资源汇聚的社会企业发展生态系统。鼓励社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内容,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十四)探索社区资源资本化运作新模式。成立城市社区经济股份合作社,探索集约利用社区资源途径,盘活社区现有的文化、自然、土地等资源,开启社区资源资本化运作的新模式。将量化到人的集体资产股权仅作为股东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依据。提升城市共享发展水平。

(十五)聚焦数字经济,全面系统抓城市数字化。充分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有机整合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功能,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细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升级。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进行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即时数据处理,实现数据融合创新,协调各个职能系统,致力于解决综合性问题,修正城市运行缺陷,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加速“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借助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