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成员、北京虹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保东
农村要想“美”起来,必先农民“富”起来,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树立共享经济的理念,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建议大力发展电商交易平台,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通过农产品上行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能有效带动广大农民脱贫、增收、致富。进一步加快“互联网+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电商交易平台向农村、农民延伸覆盖,应在农产品上行中特别注重区域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条。
科学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分时度假”是一种把乡村闲置房屋、民宿使用权等以会员制的方式一次性出售给客户,会员获得每年到农村住宿一定期限的新兴商业模式。建议加强规划指导,充分利用和整合民宿资源,大力推广“分时度假”的乡村旅游新模式,积极培育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民宿产品。
积极探索“共享农场”建设。近些年,“共享经济”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共享农场”应当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建议充分借鉴海南“共享农庄”的成功经验,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建立健全“共享农庄”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共享农庄”品牌。北京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要在当地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培养年轻村民内生动力,让一部分年轻人回乡参与经营。
——民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昌海指出,虽然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带来了收益,但年轻人参与经营还是较少的,大部分还是以中老年参与经营为主在大兴新机场周边地区,应吸收城市副中心地下管廊建设经验,站在谋百年大计的高度筹划农村污水处理相关工作,强化重大工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辐射、覆盖作用。
——农工党成员、北京市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信息科科长陈文芳认为农村污水治理应按照“超前谋划”的原则,建设高标准工程
建立农村健康数据中心,管理村民健康数据,村民个人通过“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模型保护数据的提取与应用。
——农工党成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贺可嘉建议引入“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助力首都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的重要情感源头是对乡土的记忆,对故土的留恋,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乡土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乡愁。
——九三学社成员、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院长杨为民建议要弘扬“乡愁文化”价值,文脉延续方法保护,提高归属感一定要重点考虑公厕取暖设施的建设及后期的运行、维护,要做到农村公厕用水冬天不结冰,对于实在无法解决的,可以参考飞机、高铁设备,应用无水冲厕新技术。
——民革党员、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权建议,结合北京市农村实际推动农村厕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