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思炳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首次提出“形象关”,强调“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把党员干部的形象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何为“形象”?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的相貌,事物的形状”,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当然,这里所说的“形象”,并非指五官外貌,而主要是看品格、看做派、看作风。
自己的形象好不好,往往自个看不清,需要借助于“镜子”。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宿舍进出的大门旁有一大立镜,立镜上方有校父严修题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每天早、中、晚总要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端正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他由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立身处世堪称楷模,与头脑中有“照镜子”的意识有密切关系。
经常揽镜自照,是许多圣人贤士严以律己的美德。古人照“镜”以修身,往往是个人的洁身自好。共产党人常照镜子,则是为饰面与修心、外在美与内在美、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
习近平同志很强调共产党人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那么,共产党人要照什么镜子呢?
一是以历史为镜。历史是一面镜子,从政者应该认真地照历史这面镜子,从中汲取振兴中华民族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广大党员干部尤其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借助历史案例对己警钟长鸣。
二是以群众为镜。人民群众永远是历史航船的主人。民心是一面镜子,唯有常照群众之镜,听民声、知民心、察民情、顺民意,常念百姓之苦,常思己之不足,常记养育之情,常怀感恩之心,才能真正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以党章为镜。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经常用它照照自己的思想,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障之一。
四是以法规政策为镜。法治社会的一切活动当纳入法治轨道。党员干部要常照自己是否有违法行为,并做学法、用法、守法的模范,以身作则,坚决捍卫法律尊严。共产党员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实践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制度,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五是以典型为镜。先进典型是时代的旗帜,做人的楷模,行为的榜样。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廖俊波、黄大年等,就是人民公仆的“镜子”,要经常对照他们找差距,以激励、鞭策、完善自己。
照镜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照镜之后的实践与行动。在镜子中发现自己身上的灰尘甚至污点后,要下决心采取措施,洗面革心,修正错误。决不能讳疾忌“镜”,更不能怨镜恨镜、甚至毁镜。韩非子曾说“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广大党员干部要爱护镜子,敢照镜子,常照镜子,善于从照镜子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清除思想上的污垢,永远保持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优秀人民公仆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