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朝荣
内容提要如何用好新媒体平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山东滨州医学院通过创立“E梦园”新媒体服务平台在这些方面做出探索。
山东滨州医学院E梦园“建园”已有三年。创建之初,正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兴起,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时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的大学生群体很快成为互联网上的“土著”,他们习惯于通过互联网交流、互动,网络文化突破了课堂、学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其影响很大。对此教师们特别是思政工作者,明显感到了不适。他们觉得,和学生之间代沟和网沟并存,讲道理谈思想“门难进”“口难开”“话难说”,仿佛不在一个路径和语境上,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样的困境,学院主动站位,因势而新。一方面深入调研校园思政工作环境、对象及方式的新变化,另一方面对校园网络新媒体的状况和特点逐一摸查。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将新媒体技术作为学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新机遇,打造具有鲜明导向、鲜活色彩的新媒体矩阵,抢占互联网条件下引领和服务青年学生的主动权。2014年伊始,以学院团委牵头,集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教育、能力建设与人格养成、成长服务与事务管理为一体的新媒体服务平台——“E梦园”应时而生。
“E梦园”,顾名思义,“E”寓意互联网新媒体、医学、你们;“梦”融合青春梦、成才梦、中国梦;“园”代表家园、缘份、源泉。E梦园整合了包括手机APP、“滨医青年”微信平台、“青春家园”QQ群、人人平台群、“青年汇”微博群等七个校园网络平台,构建起学校、学院、班级、学生会、社团等五线运作、相互捆绑、信息共享、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媒体平台,架设起全校师生扁平化交流的桥梁。
对于E梦园的基本架构和服务机制,可以用两个不同内涵的“613”来概括。第一个“613”,指的是E梦园服务平台工作团队,是由学校团委、保卫、教务、图书馆、后勤、医院6大系统13个院系教职工及志愿者组成,承担着信息评阅员、平台维护员和信息处理员的职责。领导小组则由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和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第二个“613”,指的是E梦园实行613服务机制,即“60秒内反应,1个工作日内处理,3个工作日内解决”。直观的流程是:平台维护员接到诉求,60秒内快速反映给相关部门信息处理员反映;信息处理员提交部门协商处理,1个工作日内将解决方案反馈至平台维护员,由其告知发布;处理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要在“网下”向诉求者解释沟通,从而实现网上“键对键”交流,网下“面对面”解忧。
E梦园启动之初的入口是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帮办。及时帮学生解决衣食住行中遇到的各种困扰事、麻烦事。帮的事儿都不大,却贴心、实用。很快,E梦园就聚拢起一批学生粉丝,他们的诉求也从生活中的“鸡毛事”延伸到学业、思想、校园文化等层面的疑难困惑和意见建议。在回复和解决的过程中,学校也从被动答疑、一事一办到主动发声、整体引导,逐渐形成四大模式,打通师生心灵交流的新渠道。
于江越老师曾担任2013级辅导员,2015年,她设计的《漫画滨医》网络文章获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网络文章一等奖。于老师笑言,这个奖是写辅导员网络日志“逼”出来的。事情的缘起,还是在网上,有同学在E梦园上反映,辅导员说教多、谈心少……问题亮出来了,分管副校长牵头学工处、校团委立即研讨解决方案:鼓励辅导员网上发声,以网络日志为载体,运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处理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假期归来,数十篇生动鲜活、饱含真情的网络文章汇聚而成网上“师说”栏目,内容涉及理想信念、情感励志、学业规划等方方面面,副校长李克祥带头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梦想》忆《难忘岁月》。“师说”在校园里引起了同学们强烈反响,两年来“师说”栏目展播的辅导员网络日志上百篇,浏览人次突破15万,成为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一个闪亮品牌。
2015年5月,有同学在E梦园平台留言:学校每年组织同学集体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感受榜样的力量。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亲、可近、可学、可敬的榜样,是否可以如“感动中国”评选一般,将先进典型事迹集中展现,方便大家向典型学习,与榜样同行……
诉求即是方向。校园文化活动如何接地气,有人气?就是要从诉求中从实践中找答案。2015年下学期,校团委联合学工处、校友办启动了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滨医学子青春榜样”寻访活动,寻访过程中,E梦园俨然成为全程化“直播站”。活动前发布预告,过程中通过“人人上墙”、微博直播,扩大青年学生的参与面和知晓度,线上线下密切配合;后期用微投票、微图片、微评论对活动持续发酵。2016年5月,一场声势浩大的颁奖典礼在滨医校园举行,十位青春榜样登台亮相,庆典设计犹如“感动中国”再现,E梦微信、直播、电子杂志也共同拉开网络化全方位展示的大幕,将整个寻访活动推向高潮。
2017年E梦园又创造性地在活动操作手段上引入了APP预约抢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甚至选择位置,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统筹把控活动现场。“抢票机制”以兴趣为导入口,有效地终结了以往“拉郎配”充人数的被动局面,活动现场的氛围和实效明显“嗨”起来了。
假期,往往成为开展学生工作的断档期。但这个时段,学生虽身在校外,思想动态、各种需求却不会断档。对此,学校决策者们的观点明确:需求不断档,我们就不能断供;动态不停止,我们就要随时关注。
E梦园成立之初,就收到学校特殊教育学院一名视障生求助:假期回家坐火车,眼睛看不清,很不方便……学校相关部门、院系高度重视,很快设立了明眸协会,专门负责关爱视障学生回家行动。协会统计汇总视障生回家的时间、车次,通过E梦园平台面向全校甚至同城高校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做好视障生与志愿者对接。现在每年寒暑假“你是我的眼”回乡暖程行动如约启动,已列入E梦园爱心志愿服务的一个“必选项”。
E梦园共有40多名平台维护员,同学们轮流在这个岗位上志愿服务,确保信息渠道随时畅通。校园的流浪狗妥善安置、老师的校园卡失而复得、一日三餐的膳食提醒,都有志愿同学们的参与。据统计,E梦园目前已接收各类利益诉求近4000件,涵盖了学习困惑、宿舍维修、教育管理、膳食服务、失物招领、校园安全、心理咨询等方方面面,问题解决率达98%。新媒体的独特功能将辅导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服务的作用。
目前E梦园正利用各种“微”手段,不断迸发能量,在引领学生思想、促进素质提升以及服务师生生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还需要更好地加强理论支撑和技术平台建设,从体系建设中找规律,从创新手段中谋发展,才能走得更远。要明确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以及怎么做。把思想政治工作变成养分、变成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双声共鸣”,就是要解决好沟通的问题。
一方面加大做好“师说”栏目,师者主动发“声”,以E梦园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品展选活动”为契机,探索网络化内容和语言表达,提升网络素质,加大高质量思想文化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倾力做好“青年之声”平台,聆听学子心“声”,让他们畅抒困惑烦恼、积极建言献策。只有沟通充分了,才容易产生精神共振,达到心灵的契合。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医学院校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