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花 民进石景山工委副主委、门头沟旅游委副主任
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过程,抢险救灾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建议将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建立一个防灾减灾工作的常态机制。强化应急避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及,完善面向社区和公众的防灾科普宣教渠道,提高公众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能力,把日常化的应急演练与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全民应急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健全防灾宣教体系。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全过程的管理,应急管理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及应急保障等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要在群众脑海中构建一个全面的应急管理概念,并有针对性地在各个阶段提出相应建议。加强预案的演练和修订,提高群众对预案的熟悉程度,不断完善预案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做好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及手机、微博、户外新媒体等传播手段,组织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发布预警信息。
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工作,要把对社会各类人群的应急培训工作纳入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会、团委、妇联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工作特点,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培养公众的安全防范、报警求助、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社区因硬件条件限制,很多卫生服务站库房较小,药品目录虽然和大医院对接了,但品种较少,不能与大医院上千种药品相比,很多患者在社区开药找不到对症的药品。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院长齐岳峰认为,社区药品不足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需求
对很多企业来说,环境是否合适,是否宜居,比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要更有吸引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韩国SK集团顾问孙子强认为,孩子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是否能有良好的养老医疗环境,人才落地北京能否解决住房问题,能否得到和北京市户籍人口同等公民待遇,这些都是人才落地和好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20到3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身上,这是创造力最充沛的年龄段,而且上无老,下无小,国际上的研究机构也是依靠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做创新。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刘以农认为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所更依赖研究生这个群体做创新,世界各国的创新中心各有各的办法,但核心是留住创新型人才
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功能集成带来的大尺度、多维度的复合空间集成的特点,它不只提供集成的市政管廊、交通、人防等基础设施,还承载着集约共享的城市公共服务基本功能,应成为城市区域性“主板”,“主板”之上小尺度街区中的各建筑成为“即插即用”的“插件”。——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认为地下空间难以分期建设和分开建设,必须统一规划,一次性建设,否则难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