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
2018 年3 月17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3 月2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改革开放第40 个年头,当代中国打响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攻坚战。这场变革,以鲜明的人民立场、深沉的为民情怀,以其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标志,成为焕发社会主义中国活力创造力的强大引擎。
改革时间表
●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要在2018年底前落实到位
●省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报党中央审批,2018 年底前机构调整基本到位
●省以下党政机构改革由省级党委统一领导,在2018年底前报党中央备案。所有地方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 年3 月底前基本完成
一个指向愈发鲜明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为了人民也来自人民,文件起草过程中积极回应人民期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借鉴吸纳基层有益探索
★改革为了人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
★改革来自人民,符合人民需要的改革方案从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吸取各地各方面的探索经验中得来。
总书记强调——对党和国家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
深入调研,倾听各方声音、吸取各地经验
2017 年7 月,中央改革办和中央编办组成10 个调研组,分赴31 个省区市、71 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一个月时间,当面听取了139 位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组还向657个市县的1197 位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个人发放了问卷,收集了31 个省份的深化地方机构改革调研报告。相关文件几经修改、一再完善。其中,决定就经历了框架稿、送审稿、征求意见稿、修改稿、讨论稿、再次修改稿等多个版本。
改革方向
●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 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突出问题,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益。为改善“看病难看病贵”,新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为更好保护“青山绿水”、治理污染,专门组建生态环境部;为破解“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合并分散在多部门的监管职能……
四个“着眼于”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应急管理等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组建一批新机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着眼于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针对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整合组建执法队伍,加快建立责权统
●着眼于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着眼于努力实现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诞生记
●这是高瞻远瞩的决策和审时度势的举措——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时代必然、实践必要、法治必需
●这是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共识力量的过程——宪法修改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汇聚全党全国智慧,集中社会各界共识,反映党和人民共同意志
●这是“四个自信”的深刻彰显——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构建符合自身特色、推动民族复兴的法律体系,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这是尊崇宪法地位、增强宪法意识的过程——以宪法修改为契机,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汇聚磅礴伟力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制之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纪实
转隶、组建、挂牌,这仅仅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开局之举,监察体制改革才刚刚进入深水区。接下来,将坚持精简高效、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三转”,推动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确保权力规范有序、顺畅高效运行,为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和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
问 题
●步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
总书记要求——从机构设置上充分发挥党领导一切工作的体制优势,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
机构改革路线图
1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便来到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
2013年11月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深化机构改革进行调研。
2017年12月11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十九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机构改革问题。
党中央决定成立十九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相关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2018年2月26—28日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改革成效
★改革优化了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机关党建、教育培训等部门职责配置,加强归口协调职能,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
★打破了以往机构改革大多局限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做法,既横向统筹党政军群,又纵向统筹中央地方乃至基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并使其进一步制度化。
一个目标更加清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问 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踏上新征程,必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横亘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挑战依然不少: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
总书记强调——这些问题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直接或间接相关,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就必须对体制机制和机构进行调整完善,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改革重点
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突出系统性、全面性、重构性
方案中涉及“组建”“重新组建”“优化”“不再设立”等系列关键词,意味着这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大刀阔斧、建梁架柱、系统重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这次改革涉及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就超过80个。改革调整幅度之大,触及利益之深,为改革开放40年来之最。
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重在优化协同高效
以往的机构改革强调“精简”,这次则是强调“优化协同高效”。这次改革确保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让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力求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决定明确,上级机关要优化对基层的领导方式,既允许“一对多”,由一个基层机构承接多个上级机构的任务;也允许“多对一”,由基层不同机构向同一个上级机构请示汇报。这意味着改革正在破解“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必将激发基层更大的活力。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使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定位更加清晰、协调
这次改革,对宏观管理、市场监管领域的机构和职能进行了大幅调整优化,以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