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 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切实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在教育工作中优先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制,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和评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党的建设,切实增强教育系统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施教育系统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
(二)优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筑牢理论武装的定盘星,传播核心价值的正能量,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真正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优先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制定目标,落实细则,整体推进,把教师队伍打造成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书记,广泛开展“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工程、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提升工程、党性修养提升工程等,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
(四)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先协调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强化政府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破解“乡村弱”“城镇挤”,建立省、市、县三级城乡教育一体化评估考核体系,严格规范乡村中小学校的撤并程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
(五) 优先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逐步完善各项配套法规政策制度体系,推进落实民办教育新法新政,有序展开分类管理改革,促进现有民办学校平稳过渡,完善内部治理,逐步形成民办教育以公益导向、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并举,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
(六) 以教育扶贫促进教育公平。优先实施教育帮扶计划,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抓好“控辍保学”,坚决打击各类非法办学和宗教干预教育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免费教育政策,建立健全“三包”经费分级承担机制,让所用适龄儿童享有公平入园入学权利和机会。加大助学力度,全面落实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
(七)优先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坚持公平与质量并重,不断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优先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坚持育人“生命线”,切实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坚持学科发展为“龙头”,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来提升学科能级,着力增强基础研究创新策源力和高端人才国际竞争力。
(八)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完善教育标准体系,优先制定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建立健全上一级政府考评下一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体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体制、贯通大中小幼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九)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深化改革,优先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人才改革,做到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努力通过深化教育改革,盘活人才第一资源。消除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隐性壁垒,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招生计划、投资项目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
(十)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加强教师专业梯队建设,优先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培养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推进大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发展、教学创新和学生学习指导的意识和人技协同能力。
(十一)优先提高教师地位待遇。针对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细化政策支持,明确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切实保障教师各项权利。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确保教师待遇稳定增长。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总体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十二)加强师德考核,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优先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
(十三)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十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优化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为重点的德育内容体系。把发挥中小学政治课和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作为改革核心任务,推进其他各门课与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把德育工作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要群体,坚持德育和智育“两手抓”,教书和育人“两手硬”,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十五)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制定规划,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更加重视、充分发挥高校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办好职业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