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意民情新动向

2018-11-20 03:18王建民
今日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蓝绿高雄市民粹主义

从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过程与结果看,岛内民意与社会心态出现一些新变化、新动向。尽管统独议题仍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但“求新求变求实”“厌恶民进党”“厌恶蔡英文”“拼经济、求生存、顾生活”成为一种新态势。

首先,经济民生环保议题有逐步超越统独意识形态之势,成为影响这次选举的关键性因素。从这次选举过程与结果看,越来越多的民众尤其是普通民众更关注经济民生问题与切身利益,超越了意识形态与统独议题。外省人、甚至被认为是深蓝的韩国瑜在高雄市选举中掀起如此大的政治旋风与影响,获得众多人支持,当选高雄市长,显然统独与省籍议题不再是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问题,由此可见,经济与民生问题更重要。韩国瑜提出“高雄又老又穷”“货卖得出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与“北漂”等口号,打动了高雄民心,也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农业县市,获得广泛支持,让国民党在农业县市选举中获得全胜。台湾《联合报》社论认为“经济牌冲垮绿营本土神位”。特别是农渔民均因为生活困难而转向支持韩国瑜。选前高雄市出租车司机自行将出租车摆成一个“苦”字,是对当下生活不满的真实写照。民进党台中市大败,关键是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空气污染所导致。

其次,不同阶层与群体焦虑感上升,民心思变成为一种主旋律。对选举结果有重大影响的“韩国瑜政治旋风”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同群体与阶层对蔡英文当局执政的强烈不满,对改革政策不满,对生存现状不满,对两岸发展前景、台湾前途与个人发展前景等多种焦虑意识上升。如公务员对退休年金减少的忧虑、民众对空气污染的忧虑、企业界对缺电的焦虑等,让许多人迫切希望能够扭转困局与现状,民心思变与希望改变困局现状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与情绪。

再次,中间理性选民厌恶蓝绿恶斗、厌恶民进党与蔡英文的情绪明显上升。蔡英文上台执政后,重心没有放在经济建设上,而是依然政治挂帅,大搞政治斗争,并依民进党政党理念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引起很大争议和民怨。中间理性选民厌恶蓝绿恶斗,更厌恶民进党,厌恶蔡英文当局的虚假与虚伪,对民进党执政失望达到一个临界点。岛内媒体以“台湾最大党就是厌恶民进党”来形容民众对民进党的态度转变,这是民进党大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选能”与“选才”成为一种普遍期待。尽管蓝绿基本盘或政党力量仍是影响选举的基本因素,但候选人特质、风格、能力与魄力等逐渐成为影响选举的重要因素。如果这次高雄市选举不是韩国瑜代表国民党参选,而是其他人参选,很可能就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全岛性影响,国民党就难以大赢。在地方选举中,蓝绿因素固然重要,但不再是简单地“选蓝”或“选绿”,“选人”“选能”与政绩好坏成为影响选举结果更为重要的因素。

第五,公投结果彰显理性选民逐渐成为社会的中道力量。从举行的十项公投结果看,有关反空气污染、反深澳电厂、反进口核电食品及主张“以核养绿”、反同性婚姻等议题公投均获通过,而推动“东奥台湾正名”与同性婚姻等公投均被否决。由此不难发现,公投结果反映了台湾社会仍是一个理性的社会,而且再次证明蔡英文当局推动的许多政策与多数民众的理性诉求相矛盾,与主流民意相违背,尤其是“以核养绿”公投通过,与蔡英文当局通过的2025年实现以“废核”为核心的“无核家园”战略目标相矛盾,蔡英文当局未来的能源等政策将面临更大挑战。

另外,民粹主义有逐步消退与弱化态势。多年来,台湾岛内民粹主义盛行,与“台独”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当局政策被绑架,造成治理效能退化,结果让台湾陷入发展困境。这次选举可以发现,陷入选举困境的民进党及行情不佳的候选人仍打统独牌,搞政治对立,企图激发民粹主义情绪,挽救选情,但效果并不明显,主打统独议题的民进党候选人姚文智、陈其迈等均输掉选举。蓝营以及民进党桃园市郑文灿、基隆市候选人均回避统独议题,不搞民粹主义,均取得较好选举结果。民粹主义在选举中的影响与功能明显弱化,但台湾会不会彻底走出民粹主义困境仍存在变数,任何重大敏感的两岸争议问题,都可能造成民粹主义回潮与再起。

猜你喜欢
蓝绿高雄市民粹主义
基于能值分析的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系统蓝绿水资源利用评价
女性灵动风采
价值观与经验现象:民粹主义概念的尴尬及其重构
发鸡排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本期导读
高雄市长要升“藏独”旗帜
一种巴洛克式的民粹主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