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美茹
摘要: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能够灵活应用。作为国外双语教学领域的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为对外汉语的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文本针对沉浸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开设多元化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对外汉语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法 对外汉语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163-02
上世纪60年代,沉浸式教学法兴起于加拿大。沉浸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用第二种语言教学,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或长期处于第二种语言的环境中,以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式。[1]应用沉浸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第二种语言既作为教学内容,也作为教学工具。[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充分挖掘沉浸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还需教育者进一步探究沉浸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由此,在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分析沉浸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一、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都为掌握语言交流表达能力[3],而语言的交流表达不仅需要学习者具备大量的词汇量与造句能力,还要求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能进行交流。因此,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坏境。
例如美国的阿尔弗莱德学院,汉语教室虽然装修简单,但是却被布置得匠心独具,每个细节都渗透着点滴细微的中国元素。教室内有中国国旗、京剧脸谱、“中文墙”,贴有标语“您已经进入汉语区域”“欢迎来到汉语世界”等。学院要求学生在汉语教室内用汉语交流。此外,学生每学习一个字就做成卡片,贴在“中文墙”上,如认识“我”“水”“喝”后,学生就将这三个字贴在“中文墙”上。教室内的中国国旗、“您已经进入汉语区域”与“欢迎来到汉语世界”对学生都有提示与要求作用,提升学生应用汉语交流表达的意识,而京剧脸谱可提升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中文墙”可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提示学生努力学习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快速读出“中文墙”上的字,还能应用其造句。对外汉语教学应用沉浸式教学法时,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可让学生进入语言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用汉语与他人交流,进而提高应用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对外汉语课堂
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需求及教师需求。因此,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遵循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课堂引导者、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例如美国阿尔弗莱德学院,教师在讲解“十二生肖”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十二生肖”与中国农历,找出自己的专属生肖,并要求学生为自己起一个中文名字。学生在找自己生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认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个汉字,会读会写之后学生再对照中国的日历“农历”找出自己的生肖,次环节要求学生认识“农”与“历”两个字,且必须在了解“农历”的相关意思后才能顺利找出自己的生肖。教师通过讲解“十二生肖”后让学生寻找自己的生肖,不仅让学生认识“十”“二”“生”“肖”四个字及其意思,还让学生主动学习“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历”这十四个汉字,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仅作为引导者。沉浸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自身作为引导者,通过予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沉浸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
三、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开设
在语言教学中,一般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解词汇,说明用法,学生记单词,听听力,口语表达。[4]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语言产生乏味感,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时,要求教师开设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杰尼瓦北街小学汉语教学中,教师在上汉语课时并不是直接讲述汉字,而是通过讲解京剧脸谱,介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后,让学生画出脸谱。介绍不同的颜色时,学生无形之中认识了许多关于颜色的字:黑、红、白、蓝、橙、绿、紫、青、金、黄等。讲解含义时学生就会认识象征、耿直、忠义、严肃、性格、奸诈、多疑、刚直、桀骜不驯、稳重、正义、威武、庄严等词汇。不仅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画出京剧脸谱,而且还帮助学生巩固字词,从而促进汉语教学。除了脸谱教学内容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剪纸、唱歌(中文歌)、绘画、篆刻、书法、中医、太极、茶艺等相关教学内容,或开展“彩灯绘中国”“中华厨艺”“福到了”(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63页)“双截棍”等活动。通过在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各种活动以及教學方式中都能巩固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四、跨文化意识的引导和树立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换言之,教师在讲授语言的知识点时必然会讲解语言的相关文化。因此,在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从根本上了解语言的内涵与应用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开展小组竞赛,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种文化现象,并确定“中西文化鉴赏”的主题,让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分析总结中西文化的异同,最后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此外,课堂知识讲解完成后,教师予以学生一个文化主题,如“太极文化”“饮食文化”“中医文化”等,或要求学生共同评论中国名著里的小说人物,共同学习。如匈牙利女孩Karsai Zsuzsanna“认识”孙悟空后,便迷恋上了方方正正的中文,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小组探究文化时,就会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树立跨文化意识。通过将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减少语言交流障碍。此外,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互补,以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沉浸式教学法,属于一次全新的尝试。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语言环境、坚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开设多元化语言教学内容及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焦虑感与学习压力,让学生主动进入第二种语言情境中,促进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从“自觉”转变为“直觉”,由“学习”转变为“习得”的实现,以充分发挥沉浸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实现高效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周群英,向巧利.沉浸式教学模式下国际汉语教师发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16(3):74-81.
[2]李霜,周银新.沉浸式教学法对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干预中的应用——以国际合作班英语口语教学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8,2(3):85-87.
[3]李泉,柳茜.留学生第二课堂:地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学习——基于常态汉语环境的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13(3):40-50.
[4]于静.沉浸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61):205-206.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