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路径研究

2018-11-19 10:57陈洪丽
现代交际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思政课新时代

陈洪丽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是适应新时代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大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的需要。通过提升教育者的文化自觉能力、拓展文化自觉渠道、丰富文化资源、推动大学生文化创新等路径实现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和践行。

关键词:新时代 思政课 大学生 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043-0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在2011年,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文化自觉”最早是由费孝通提出来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发挥高校思政课优势,着力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是适应新时代的迫切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现实需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历史定位

(1)新时代的需要。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新时代为新起点,以新的姿态踏上新征程,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提交新答卷,实现新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的伟大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实现文化自信,需要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进而增强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实现文化创新,文化自强。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培育中,大学生是引领、传承、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2)大学的需要。培养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大学的本质。大学是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传承价值观的主阵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是它的使命。新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理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新时代大学转型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明确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向和文化功能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培养文化自觉的主渠道。因此,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培育是新时代大学转型发展的需要。

(3)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是新时代“特殊的群众”,具有特定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是新时代中国梦的寻梦人、追梦者、圆梦人,把自身武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必要的自我认知和定位。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文化需求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提升,在文化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大学生在文化反思、文化选择、文化判断、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困惑和问题。

二、新时代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路径探寻

(1)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能力。这是主体要求。大学的文化自觉培育,首先是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主体,要在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担当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强化使命感。在文化自觉行为的践行上,从文化传播、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文化创造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

(2)拓宽文化自觉培育渠道。这是渠道要求。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多条渠道,才能实现其效果的最大化,既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和其他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显性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也需要校园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隐形教育,尤其是校园文化可以作为思政课的重要辅助渠道,潜移默化地发挥文化自觉的培育作用。

(3)拓展文化资源。这是内容要求。培育的内容是整个培育系统的核心。高校思政课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具有丰富的文化培育资源,根本任务包括知识传播和文化育人,目的是通过向大学生宣讲党和国家的相关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思政课以党和国家的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为统领,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髓,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依托,以人类文明成果为借鉴,以网络和自媒体为平台。引导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而通过文化认识、文化批判、文化创造,树立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4)鼓勵大学生自省教育。这是对象要求。鼓励大学生通过阅读、自学提升自身的自省能力是必要的要求,文化自觉自信是个思想认同的过程,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一个浓郁的读书阅读环境和氛围,常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更多依赖网络平台获得信息,碎片化、零散化,良莠不齐。而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会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对文化资源进行主动反思、鉴别、传承和创新。

(5)推动大学生文化创新。这是目标要求。文化自觉才能文化自强,文化自强需要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觉培育的践行。推动大学生文化创新是引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文化自觉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又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对内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尚。对外使不断创新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

(6)加强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这是底线要求。文化安全教育是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的必要过程。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激烈,外部势力的文化渗透更加隐蔽,尤其是通过宗教、文化产业等大学生热衷的领域和平台进行宣扬、渗透,否定和攻击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威胁到国家安全,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抵制。

三、结语

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文化自觉培育是实现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文化自觉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理应通过自身的优势,联动课程、校园、家庭、社会等渠道,积极推动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和践行。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5-22.

[2]李瑞清,胡建强,罗春科.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8).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思政课新时代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