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心 王延博 陈伟 谷佰健 蔡淑美
[摘 要]文章根据吉林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结合卫生人力数据库,系统分析了吉林省中医药卫生人力发展现状、趋势、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医药服务人才培养、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探析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制定卫生人力政策与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人力资源; 配置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6.099
医疗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卫生人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注重增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根本。中医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将直接影响中医卫生服务的质量和中醫药事业的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统筹推进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使中医药人才规模和素质得到较快提升,为打造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文章就吉林省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日后促进吉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文章资料来源于2012—2017年《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吉林省统计局网站。
1.2 统计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所列统计数据及统计表由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自动产出;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对吉林省中医药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定性研究以政策硏究为主,并借鉴国内外中医药人力有关研究成果。
2 结果
2.1 中医药人员数
截至2017年底,吉林省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1.27万人,比上年增加652人(增加5.40%)。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03万人,中药师(士)2232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较上年增加662人(增加7.41%),中药师(士)人员数较上年增加14人(增加0.06%),自2009年以来,吉林省中医药卫生人员数量稳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吉林省同类卫生人员共8.06万人,其中,2012—2017年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与同类人员占比情况分别为12.84%、13.05%、13.29%、13.67%、13.89%、14.63%;2012—2017年中药师与同类人员占比情况分别为28.49%、28.55%、27.46 %、27.86%、 27.97%、28.25%。2012—2017年吉林省中医药人员数分布情况见表1。
2.2 性别及年龄构成
如表2所示,年龄主要以35~44岁年龄段为主,占32.07%,其次是45~54岁,占31.75%;34岁以下人员占比较少。吉林省人力卫生资源性别构成中,吉林省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男性占51.32%,女性占48.68%,其中,吉林省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男性占60.2%,女性占39.8%,男性多于女性。
2.3 学历及职称构成
学历主要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占82.49%。执业(助理)医师学历本科及研究生比重高于其他类型卫生技术人员。其中,职称以中级及助理为主,占74.84%,正高及副高占22.77%。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少。
3 讨论
3.1 中医药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医疗机构中中医药人员所占同类人员比例偏低,不利于中医特色的发挥。从事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数量不足,无论在总量还是在具体专科上都较为缺乏,吉林省现有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1.27万人,距“十三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基层卫生服务中。
(2)中医药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医药人员学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35~54岁,中医药从业人员结构两头轻,中间重。中医从业人员职称水平偏低,中医药人才结构层次有待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数量有待提升,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高层次、高学历中医药人才匮乏,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终身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配置公平性有待提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医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有待健全。中医药教育资源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开放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终身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2 建议
(1)加强中医药服务人才的培养。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科学制定吉林省中医药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合理调配卫生人力资源,探索并完善职称评定、人才培训、进人和用人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福利待遇、制度留人的氛围,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现代化发展进程。[2]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规范和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院校科研能力学科教育,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中医药院校综合改革。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建立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队伍培养长效机制。
(2)推进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随着医改的推进和一系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实施,卫生人力总量和结构将会发生较大变化,人员素质也会有较大提高,这将直接关系到卫生服务的产出数量及服务质量。因此,结合医改的人力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
(3)推进高学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增强中医药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整合中医药科研优势资源,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着力培育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人才。[1]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打造一批在中医药科学研究领域造诣深厚、具有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中医药协同创新团队,加快推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3).
[2]廖垚.引进、培养、留住基层中医药人才[N].中国中医药报,2016-04-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