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急救措施及疗效。方法 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资料及结合本人的既往临床工作经验,论述应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积极开展的具有系统性的急救措施以及相关疫情管理上报工作。结果 一般急救处理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普遍能够获得成功治愈及病情好转的效果;而且在急救处理过程中,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胃肠不适或皮疹等症状,但均可经调整输液速度或口服抗过敏药后及时等到缓解或消除。结论 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采取系统性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抗感染,同时在积极配合退热、镇静、止痉、抗呼吸衰竭、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等措施,可显著提升急救治愈率及好转率,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R25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肠道感染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胃肠疾病[1]。临床上虽已有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此病,且成功治愈机率很高,但有此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必须早期明确诊断、采取系统性急救措施并积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现本文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资料及结合本人的既往临床工作经验,论述应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积极开展的具有系统性的急救措施,详文阐述如下。
1 急救措施
1.1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一般患此病者通常会有全身中毒性症状及消化道不适反应症状,并常伴畏寒、发热(>39℃)、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可由稀便转脓血便)等症状,而且便次频繁且量少。
1.2 流行病学检查
精心检查传染源、可能的传播途径(经口感染)以及人群易感性,从而针对采取防控措施。
1.3 辅助检查
经大便镜检可见红、白细胞,且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中度升高;经大便培养显示痢疾杆菌繁殖、无粪质、量少、呈红色冻状、无臭味。
1.4 基础与对症处理
及时采取胃肠道隔离处理,直至其症状消失,且连续二次大便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充分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多渣、多油或刺激性食物,于恢复期逐渐正常饮食;对有明显失水情况的患者给予口服型补液盐;对恶心呕吐且不能经口饮食者,需静注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盐水,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2];对出现酸中毒表现的患者,酌情应用碱性液体纠正;对腹痛肠痉挛者可应用阿托品,并给予腹部热敷;对明显高热、毒血症或脓血便症状的患者,及时给予抗病原菌治疗,可合理应用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以及一些对症中药(如黄连素、一见喜);此外,還要积极进行抗高热、抗惊厥、抗循环衰竭(扩充血容量、强心、抗凝以及应用血管活性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等处理;同时,还要预防发生呼吸衰竭,保持呼患者吸道通畅,给氧、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并对重危病例必要性的进行呼吸监护[3]、局部灌肠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最后,还要高度重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进抵抗力等措施的早期实施。
1.6 传染病报告卡管理
对明确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例,需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正式文件进行严格管理疫情,并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及时上报(如网络直报、电话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2 效果分析
2.1 评价标准
一般以大便常规镜检与大便培养结果呈阴性为治愈;以大便常规镜检与大便培养结果呈阴性,并仍可少见白细胞为好转;以大便常规镜检与大便培养结果仍呈阳性,并明显见红细胞、白细胞为无效。
2.2 急救效果
急救处理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普遍能够获得成功治愈及病情好转的效果。若急救措施无效,则需进一步进行明确病因、病症观察及鉴别诊断,以及时排除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对治愈的影响。
在急救处理过程中,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胃肠不适或皮疹等症状,但均可经调整输液速度或口服抗过敏药后及时等到缓解或消除。
3 讨 论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肠道感染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胃肠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主要有全身中毒性症状及消化道不适反应症状,常伴畏寒、发热(>39℃)、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可由稀便转脓血便)、便次频繁且量少,大便镜检可见红、白细胞,大便培养显示痢疾杆菌繁殖,据此可与急性肠炎相鉴别诊断。此外,此病严重者四肢发冷、失水明显、易休克甚至可出现大便失禁、极度衰竭等情况[4]。
总之,临床上虽已有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此病,且成功治愈机率很高,但有此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必须早期明确诊断、早期采取急救措施并积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且应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信息,这些措施不仅是成功治愈此病的关键,更是实现从根本上进行防治此病的特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孙盛臣.清洁洗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31.
[2] 苏春美.左氧氟沙星应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80-80.
[3] 姜英丽,张 静.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9):78-79.
[4] 张 鸿,赵清侠,曹宁家,李 彧,李 竹,马淑琴,陆亚红.急性细菌性痢疾1027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6):108-109.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