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锋 季建红
【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重癥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重症监护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脑神经功能评分、意识情况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死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重症监护护理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当中,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强化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情况的出现,且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重症监护;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9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1.34±8.1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第一,病情监测。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心律、血压、呼吸等,特别是患者的脑电波、颅内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存在情况异常的现象则需要及时汇报主治医生,尽全力挽救患者生命。
第二,降低颅内压护理。护理人员要以2 h为间隔地患者的颅内压进行检查,确保重症监护病房内处于安静状态,切勿让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到声音、灯光等因素的刺激。对于颅内压长期高居不下的患者来说,主治医师可指导护理人员使用甘露醇降低患者颅内压。
第三,大脑供氧护理。护理人员以医嘱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持续高流量的吸氧,及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在此条件下血氧饱和度尚未达标的患者来说,则可以予以高氧液治疗方式,每12 h静脉滴注一次。
1.3 疗效判定指标
本次研究以脑神经功能评分、意识情况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为效果判定指标。其中,三项评分的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该项功能的指标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情况对比,实验组脑神经功能评分、意识情况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分别为(65.23±4.09)分、(60.93±5.67)分、(51.30±4.45)分;对照组脑神经功能评分、意识情况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分别为(35.51±4.75)分、(28.72±5.57)分、(19.38±5.23)分。实验组脑神经功能评分、意识情况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死亡情况对比
两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对比,实验组并发症、死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脑神经功能评分、意识情况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死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 曹哲梅.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5):98.
[2] 王 洁.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9):1373-1374.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