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双玲 沙思洪
【摘要】目的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83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0.73%;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31.4±5.2)分,SDS评分(35.2±6.1)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2.9±8.3)分,SDS评分为(58.1±6.3)分。结论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通过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也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目前已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和骨髓瘤等疾病的有效的方法[1],同时移植技术的成熟以及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更大的信心。但是同时,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甚至影响到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由于长期的疾病的困扰以及长期接受化疗的痛苦,此类病人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甚至会有轻生的想法,这类患者通畅治疗积极性不高,有时不配合治疗,这些都会影响到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3],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本次研究旨在对比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两种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我院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83例,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14~6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42人,男23人,女19人,年龄14~57岁,平均(36.2±5.6)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9例,慢性随性细胞白血病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37.8±4.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例,慢性随性细胞白血病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理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如定时测量患者体温,保证病房环境,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叮嘱移植前以及移植后相应的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具体包括:①移植前的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建立一个正确的对疾病的认识,消除以往对疾病的消极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同时对移植过程中以及移植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其次通过聊天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估,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移植中的心理护理,可以采用行为干预[4],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以及引导疗法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让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有利于临床治疗。③移植后的护理,首先让患者对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有所了解,能够分辨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随时向护理人员和医生咨询,可以让病患之间多多交流,互相鼓励,互相分担,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我院83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分析,P<0.05說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也存在差别,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31.4±5.2)分,SDS评分(35.2±6.1)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2.9±8.3)分,SDS评分为(58.1±6.3)分,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一项有效治疗血液病的技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对患者也具有一定的身体创伤和心理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了解,对化疗也存在一定的心理恐惧,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甚至抗拒治疗的情绪。加上造血干细胞移植疗程长、风险大、费用高,都会给患者或多或少带来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5],护理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到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和治疗依从性。移植成功后患者离开无菌病房后,正确处理患者的心理变化,比如患者担心疾病会复发,担心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又或者担心并发症影响正常生活,此时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心理疏导,同时加强患者的情感支持,让家属和朋友多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模式,给予患者的更多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家人的理解和关怀是患者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可以很明显的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护理效果也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希希,黄琼芳.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5,34(15):146-148.
[2] 赵俊可,秦 莹,李瑞玲,李 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8,16(05):547-549.
[3] 周 静.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2012,10(24):2293-2295.
[4] 颜 霞.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25):8-9.
[5] 陈燕华,王惠珍.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心理反应及其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04(14):1230-1231.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