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教授的回信中提到:“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京源学校始终重视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坚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课程,同时,通过研究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发了中小幼一体纵向衔接的泥塑、剪纸、陶艺、动画、京剧、舞蹈、戏剧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趣,滋润心灵。
学校开发实施了“十五年一贯制京源特色京剧课程”,成为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项目基地校”和“全国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学校成立了“京剧艺术工作室”,着重打造“京源学校京昆艺术团”,结合地域特点,深入挖掘学校所在地蕴涵的文化内涵,打造“在地文化非遗京剧课程”,从课堂到社团,从校内到校外,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和不同校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艺术传承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学生在学习京剧艺术的过程中,掌握了京剧知识和唱段,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文化瑰宝。
京剧表演剧照
开发创意舞蹈课程。“在快乐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享受快乐”是京源学校孔娜老师的舞蹈教育理念。她大胆开发、积极探索,突破舞蹈教育服务于舞台表演的局限性,推进舞蹈教育的对象由少数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为学生艺术素质的整体提升奠定基础。在舞蹈创编课程中,孔娜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情感,大胆创编属于自己的校园舞蹈。其作品《月儿湾 花儿开》《劳动狂想曲》《母与子》《成长》《蒲公英》等作品在各项中学生校园舞蹈大赛中频频获奖。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开展舞蹈主题活动,让舞蹈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得到固化与传承,如一年一度的“薪火相传”、校园舞蹈节、教师舞蹈节、舞蹈与电影、人与自然情境舞蹈创编大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
学校还开设了丰富的艺术社团与选修课,包括陶艺、定格动画、版画、合唱、戏剧、京昆、影视表演与制作等,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培养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接受艺术的熏陶。
成立“春芽戏剧社”。京源学校“春芽戏剧社”成立于2015年12月。学校聘请张子扬先生、著名剧作家童道明先生、石景山电视台贺启功先生等作为戏剧教育的顾问和指导专家。戏剧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包括朗诵台词训练、表演形体训练、经典剧作赏析和剧本改编及原创等。开展的活动包括:经典名作排演、音乐和台剧排演、诗词雅集、主持。戏剧社先后排演了《神圣战争》《哈姆雷特》《共产党宣言》等剧目。学校提倡“人人参与戏剧”,在浓厚的氛围带动下,学生人人参与其中,幼儿园的孩子表演美德故事,求真于剧;小学生改编课本内容,明德于戏;中学生演绎经典名著,善美于行。
合唱课程是京源学校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团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踐的重要园地。通过合唱训练,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基本乐理知识,具备视唱练耳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欣赏和学唱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中外名家名作,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提高了音乐修养。2016年,京源学校合唱团参加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举办的合唱比赛,荣获金奖;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暑假,合唱团飞赴澳大利亚,在悉尼歌剧院的“中澳之夜”音乐会中演唱,荣获“最佳表演奖”。
获奖只是一种结果的呈现。京源学校的合唱课程以育人为第一要务,长期以来,不管是否有比赛或演出任务,合唱团都始终保持训练的状态,通过合唱训练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同能力,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升精神层面的追求,从合唱教育中收获幸福感。
电影社团的学生则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自制的校园微电影《诚信小店》《你的无意我的流浪——酸奶盒漂流记》,向全校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与环保教育。
在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的同时,京源学校积极探索美术特长人才的培养模式。1997年,北京市金帆书画院石景山分院“花落”京源学校。此后,学校逐渐形成了初高中一体化美术特长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设置了包括以素描、色彩、速写、设计为主的美术专业课和中外美术理论、欣赏课程;聘请了不同专长的美术专职教师,有擅长造型艺术的,有擅长工笔、国画的,还有擅长速写素描和水粉油画的……还特聘书画家宋建华老师为学生开设书法和校园速写课程,邀请家长志愿者为学生开设服装设计课程和美术史讲座等。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努力进行多种教学方式、多学科融合的实践。如美术老师宋蕊开创了“美术鉴赏同传互动课程”,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场所通过微信直播的方式为学生授课,与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领域的专家互动,实现了“使全世界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课堂”的目标。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京源版画、陶艺、油画、校园速写作品美术展等,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为他们的美术专业之路奠基。
从2003年第一届高三美术特长生毕业至今,画院已为全国三十多所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四百多名优秀学子。学校金帆书画院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美术教育试验基地,也成为有志于学习美术的孩子们的乐园。
纵向衔接、横向多元的课程设置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的艺术作品走出了校园和国门,出现在梅兰芳大剧院、天桥剧场、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等艺术殿堂。在京源学校这片艺术沃土上,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表达他们对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