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翠青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教师重识字、轻阅读,灌输式教学,不仅降低了阅读效率,也禁锢了学生文本理解能力的发展;低年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喜欢图片等直观的表达方式,在阅读文本时会出现很多障碍,导致阅读兴趣减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指导,导致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呢?
从好奇心入手,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点设置在读中识字,读中积累,让学生进入故事情景,在朗读中体验快乐,激发兴趣。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故事性很强,教师可以以课文和图片为载体,图文共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做一名倾听者和引导者,指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朗读中,创设语境,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进行课外拓展,使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打造书香班级,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喜欢阅读、自主阅读,良好的读书氛围非常重要。我们设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都积极捐献图书,图书内容涉及人文历史、天文地理及童话动漫等。同时,我们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安排专门的学生作为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图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此外,班级还定期召開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享受阅读成果,逐渐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采用亲子阅读的方式,培养阅读习惯。家长要指导孩子阅读,逐步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阅读。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建立“打卡”机制,记录每天的阅读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孩子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可以适当加入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喜欢上阅读,从而主动阅读。当孩子产生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时,家长应尽力给予解答,丰富阅读视野。这样的交流、分享不仅可以加深孩子阅读的深度,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