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群华
從大连上沈大高速行驶两个多小时转庄盖高速,在小石棚收费口下高速后,沿305国道向东,在大石棚桥右转,路过史屯、沈屯,很快行驶到洼岭,离老家也越来越近了。
老家位于营口盖州市小石棚乡大槽峪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从前槽峪村路的真实写照,那时路面坑洼不平,每当有牛车或马车迎面而过时,都要一方先将车停靠路边,等对方过去了才能走。牛车或马车过去后,车轱辘压在路面突起的石头上“噔”地响了一声,坐在车上的人也跟着晃。
小时候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行走。放学路上我和小伙伴们又打又闹,有时被石头绊得摔个跟头;或者摔重了,膝盖的裤子摔个大洞,回家后还要在火眼金睛的母亲面前轻描淡写,裤子都摔破了,哪还好意思喊疼。
雨天的路上泥泞不堪,我仔细观察路面尽量在石头上面走,免得踩到泥泞。风雨夹杂掀开了头顶的塑料布,雨水很快淋湿了衣服又浸湿了鞋子,泥水溅到鞋上,脚底冰凉。这时心里只盼着早点回家,在母亲温暖的火灶前烘烤一下冰凉的双脚。
烤干的鞋上残留着泥渍,用手搓打一下,又穿脚上了。太阳出来晒干路面,我和同学们又在那条离不开的乡村土路上打打闹闹。
那些年常发大水,浑浊的山洪倾泻而下,村路被洪水冲割得残破不堪。雨过天晴后,村里组织大家修路。每家划分一段,家里大人孩子全上阵,用石头垫路基,用砂土填平空隙,但砂土有限,因此路面坑洼不平时有石头凸出。大家都希望早点把路修好,不然断了交通就要和外界失去联系。我随爷爷、父亲母亲一起投入修路大军,搬起一块又一块石头填在冲坏的路基上,手磨红了起泡了才作罢,心里对洪水充满了憎恨。
读初中时父亲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红旗自行车,骑在崭新的28式自行车上,轻风裹挟着大山的气息掠过脸颊和发梢,仿佛世界为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我充满了新奇和激动,连灰尘四起的土路也变得可爱。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时鞋子溅上泥水了,真是太让人兴奋了。我放开手闸,让自行车在村路上疾驰,风声在耳边呼呼作响,自行车轮胎在石头上发出“嘭嘭”的声响,一路畅行来到学校。明亮温和的太阳光洒满我们简陋的教室,书声琅琅的校园里,我们怀着青春的憧憬,编织着五彩缤纷的梦。每天上学放学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家里通往学校的路上,少年的我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
槽峪地处山区,太阳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因此槽峪的苹果果肉细腻,口感脆甜可口。每年秋天苹果成熟的季节,外地的水果收购商辗转而来,曲曲弯弯的乡村土路上,大货车一辆辆空车开进来,又一辆辆满满地开出去。车上装满了槽峪香甜的苹果,留给槽峪父老乡亲的,是一摞摞厚厚的钞票和喜悦的笑脸。
读书求学,渐渐离开家乡。一座大山阻隔了外面的世界,这就是有名的“洼岭”。洼岭一边是高高的大山,一边是几百米的陡坡,盘山路曲曲折折左弯右拐,我曾经数过,从槽峪出去到下洼岭一共有二十四个弯。初次路过洼岭的人都被这九曲二十四弯吓得胆战心惊,连大气也不敢出。每逢放假回家,坐在每天只有一个往返的大客车上,不时被车颠簸得左右摇晃。夏季闷热的阳光照射在车厢里,打开窗刚想换换空气,却被窗外汽车带起的尘土呛得皱紧眉头,赶忙关上窗户,继续忍受着车厢里既闷热又颠簸的难捱时刻。
几年后,我在异地他乡筑建了自己的小窝,每年回老家的次数也有限了。有一天父亲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村里要修路了!我听了非常高兴,问父亲,修柏油路?太好了!父亲说:不是柏油路,是修水泥路。我来不及细问,心想只要修路就好,再也不用忍受尘土飞扬了。那年春节回家,踩在平整的水泥公路上,我心里很是激动,想起以前雨天上学泥水四溅的日子,再看看眼前平坦齐整的水泥路,我的眼角悄悄湿润了。
可惜没过两年,不知是技术方面原因还是土质问题,水泥路面被车辗压很快就面目全非,村路又恢复了从前的坑洼不平尘土飞扬的日子。
毁坏的水泥公路像一条用旧了的绳索,在太阳下疲惫不堪地成为一道破烂的风景。那些水果收购商的影子渐渐从家乡远去。我眼前浮现出父亲脸上的焦灼和无奈,同样为此忧心不安的还有槽峪的父老乡亲们。苹果收入是大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没有果商来收购苹果,最后苹果只能低价销售,或者当成落地的苹果被饮料商低价收走做成饮料,这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劳作没得到相应的回报。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槽峪这条祖祖辈辈离不开的土路。
站在毁坏的水泥路上,我的目光越过洼岭的凹口,想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心里涌起阵阵难过:不知我的家乡槽峪何时才能通上柏油路?
近年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乡村公路终于被提到重点议程。父亲第二次在电话里告诉我要修公路时,我并没太在意,随口问了句:还是水泥路?父亲大声地打断了我:不是水泥路,这次是柏油路,和城里的一样!不但要修柏油路,还要加宽,大家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柏油路通车后我第一次回乡时,柏油路面像一条黑龙蜿蜒在洼岭并延伸到槽峪的各个村庄,灰白色的炊烟在村庄上空飘荡,和黑色的柏油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次修路顺便把洼岭削平了很多,以前的盘山路放弃不用,在洼岭两面直接修一条坡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左拐右拐了。青山滴翠山泉潺潺,村路逶迤农舍错落,浑然一幅天然美景。这次的柏油路不但加宽了许多,而且设计更加合理和人性化。公路沿途被占用的院落围墙被村里统一换成灰色的砖墙,而且都是统一高度。走在拓宽的柏油路上,耳边响起的是村人们熟悉的打招呼声,不时有鸡犬相闻,牛羊为伴。父亲说,秋天苹果成熟时,以前那些收购商又回来了。他们说,槽峪的路修好了,槽峪的苹果就是皇帝的女儿再也不愁嫁了!
公路修好后,村里很快又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每隔百八十米就有一盏太阳能路灯,吃完晚饭走在槽峪的公路上,头顶是闪烁的繁星,大山郁郁葱葱的气息扑面而来,静谧的山村像酣睡中的婴儿一样安静而令人沉迷。
槽峪交通状况改善了,与外界联系更方便了。网络的兴起迅速缩短了槽峪与外界的距离,很多人家里安装了宽带,有人做起了网络销售,把槽峪的野菜、刺嫩芽、蘑菇、榛子等土特产在网上销售出去;有人做起了农家乐;几处不为人知的景点被大家发到网上,很多人驱车几百里慕名而来到槽峪就为了一睹“冰瀑”美景。
去年开车回父亲家,平稳的柏油路面让我心情舒畅,我打开车窗慢行。一辆白色轿车摁着喇叭迎面而来,我减速慢行。两车交错的刹那,丽姐!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车窗飘进来,我转头一看,邻居叔家大勇正笑嘻嘻地看着我。我忙停车,我说哎呀大勇,买车了!大勇又嘻嘻一笑,姐,是不是寻思就你们城里人能买车,咱农村人买不起?我瞪他一眼:胡说什么呢!大勇笑:逗你呢。我就知道是你,晚上去看你啊。我得陪我小舅子买车去。
大勇开车远去了,我坐在车上心绪难平。大勇前几年在外面建筑工地干活,有时遇到黑心的包工头,工钱还要不回来。大勇一气之下回家务农,后来种西瓜尝到了甜头,这几年的日子像发面馒头一样暄暄腾腾。这一路上隔三岔五我就会看到有私家车停放在院内,依稀记得这家是老李家,听说他家这几年做苹果生意赚了不少钱;那家是老刘家,家里散养了几百只土鸡,家里买了辆车,专门跑城里城外销售土鸡蛋;老王家,儿子儿媳先前在城里打工,这两年回家扣大棚种草莓,收入比打工翻好几个翻;张小兰,表舅妈的侄女,大专毕业后在城里求职四处碰壁,索性在老家办了休闲山庄,春天采野菜种地;夏天除草纳凉;秋天采摘顺便销售农村特产,冬天滑洋赏冰瀑。小兰说,要一辈子在农村扎根建设美好新农村。
一路畅通无阻,离父亲家越来越近,槽峪的美景越来越看不够。于是索性下车,站在路边,我贪婪地欣赏着家乡槽峪的美景,呼吸着槽峪清新的空气。一辆辆私家车疾驰在槽峪的柏油公路上,周围蓝天碧水,青山白云,槽峪像一颗璀璨夺目的绿宝石,镶嵌在辽宁东部山区连绵的群山中。晴空下,站在这片养育了我的土地上,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滴洒在家乡这片厚实肥沃的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