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途径研究

2018-11-19 04:42王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设计

王蕾

教学现场

百花齐放的数字化作品的呈现,体现的是一节有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的良好氛围,反之千篇一律的复制模仿是信息技术课的弊端。如何能做到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能,提升教学的差异性?

问题分析

丰富的作品表达需要适宜的激发途径,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差异性的学习环境,可以触发其卓有成效地进行头脑风暴,以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数字化作品。

差异性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溯源

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加德纳在批判了智商测试的前提下,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具体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元智能的提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人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以赞许的眼光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扬长补短;同样,评估的时候要考虑多元智能理论,评估的方式要适合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对于差异教学的定义,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是有关工具优化、作品表达的技术性学科,教学目标明确指向具体作品的呈现。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使用相应的信息化工具,制作出具有自身个性化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思想等内容。因此,每位学习者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有明晰的个性标签和内容差异。所以,信息技术学科的差异性教学符合该学科的定位和学习诉求,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学科中实施差异性教学的途径

差异性教学一般包含三个维度——对学习者差异的研究、对学习过程的差异性处理及学习结果的差异性评价,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学科推进,以追求教学效益的优化。在差异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上三个维度渗透在其中,建立具有差异性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更为高效的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属性中,技术的要求、作品性的表达、概念性的外延、拓展性的生成等是学科教学目标。在差异性教学的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学科的差异性教学具有与其他学科共性的认知特征,以及本学科具备的关键性的实施途径。具体而言,信息技术中的差异性教学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性了解、对学习资源的差异性筛选和加工、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及结束后所进行的差异性评价。通过以上的过程,建立有效的差异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主观认知的建构。

基于差异性教学的学习过程

1.因“材”施教:了解学习对象学习风格

因材施教是在个别教学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思想和策略。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对“材”的分析,即对学习对象具有的學习风格的分析。常见的学习风格包括主动型、反思型、感官型、直觉型、视觉型、听觉型、循序型、总体型等。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

(1)原设计

《文件管理》是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为掌握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粘贴”等操作,通过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对文件进行有序的管理。该课是各种版本中共同具有的内容,指向核心素养中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社会与责任”。在常见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一般会通过“感性体验(放一堆杂乱的文件)→对比整理(教师很快清理桌面)→提出问题→讲解原理→学生操作→小结课题”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但是对于“文件”的“管理”过程还处于茫然的随机状态,并没有在主观意识上对文件进行管理。

(2)思考焦点

通过对以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厘清传统设计中的利弊:学生学会了技术,却没有培养管理的意识;学生学会了操作,却没有担负起管理的行为。所以该课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即缺乏必要的差异性的学情处理,导致千篇一律的情况出现。

(3)改进型设计

在基于差异性教学的设计中,教师首先分析学习对象的诉求,为不同的学情建立符合其学习风格的教学手段。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进行知其所以然的具体操作,保证不同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认知内容。教学建议如下:

题目:《我的电子书包——文件管理》

硬件设备:IPAD

主题设置:通过对电子书包的文件管理,形成具有差异性的移动终端界面管理。

任务层次:

层次1→按照科目进行有序的排列;

层次2→按照喜好进行不同页面的排序;

层次3→按照个性进行个性化的文件夹的建立和命名。

主要流程:

教师通过大屏幕同屏展示IPAD桌面,要求学生找出“连连看”的APP。

学生开始进行找APP的游戏,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表现出的寻找风格不同:

风格1→通过滑动找寻;

风格2→通过SIRI找寻;

风格3→在IPAD上搜索。

……

教师记录不同的学习风格方式,提出对电子书包进行有效管理的议题。

学生感受文件管理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提出自己的管理主张,并记录在自己的学习单上,再设计理想中的电子书包结构。

教师带领学生自选适宜的学习方式:

方式1→根据重要性对APP进行排序,常用的APP放前面,利用率高的APP放前面;

方式2→根据喜好性对APP进行排序,喜欢的APP放前面,用得熟练的APP放前面;

方式3→根据页面属性对APP进行排序,分为学习类、学科类、百科类、课外类等。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分类形式。

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选择,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同伴间的互助。

学生相互参观彼此的电子书包界面,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内容管理。

教学评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发生了变化,将技能灌输,变为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性指导,更加突出了对生源和学情的处理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工具IPAD,直观地营造出简单明晰的学习过程,淡化了机械操作的痕迹,注重了对文件管理的表达,因此凸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2.因“材”施教:针对性加工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以及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根据表现形态的不同,可将学习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类。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对学习资源进行差异性的加工处理,以保证学习资源的有效性。

(1)原设计

《认识美图秀秀》是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新加入的独立章节,它取代传统的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来处理图形的方式,将美图秀秀用在中小学的图形处理中。由于软件自身的素材和模板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常见的教学中,一般可见如下的设计思路:出示对比图片→导入软件→介绍软件界面→认识界面→任务处理→交流分享→班级评议→教师总结。但是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由于可选择的素材过多,导致出现教师无法驾驭课堂的情况:有的是部分学生专注自己的练习,并不按照教师的任务菜单进行处理;有的是学教分离。

(2)思考焦点

出现以上情况的关键点在于软件自身的属性特点,美图秀秀有着丰富的素材库,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存在让学生眼花缭乱、易分神的弊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对学习素材进行差异性处理,势必会让学生诉求无法表达,导致问题凸显。

(3)改进型设计

在基于差异性教学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对学习素材(软件)进行必要的针对性处理,以期形成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素材供给,保证其学习动机。以下是某位教师执教的《校园美容师——美图秀秀》一课,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教学建议:

师:“美图秀秀”好比图片的“美容院”,接下来让老师拍摄的校园图片也进来“美美容”吧!(演示操作)

任务一:校园美一美。

师:这是老师所拍摄的校园风景图,请帮忙调节亮度(演示操作)。【亮度适宜】

师:对比一下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出示两张图片进行对比)

生:两边有多余的部分,需要剪裁。

师:请同学们通过调整“亮度”和“剪裁”给素材中的校园风景图“美美容”。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美图秀秀的界面。(先介绍菜单栏,然后选择不同菜单,观察变的是不同菜单下的菜单项,不变的是常用工具栏)

任务二:美图拼一拼。

师: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那怎样把风景和人物两张照片拼在一起呢?这就需要用到美图秀秀的“拼图”功能了。有没有同学来尝试一下?

学生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素材中找出自己的照片,然后将它与我们刚刚美化好的风景照拼在一起。

任务三:个性秀一秀。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片更有个性,还可以适当添加边框、饰品等。(教师简单示范操作)

请同学们自己探索使用“边框”“饰品”等功能来美化图片。

教学评析:在上述教师的设计中,将素材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并且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出发,营造了学生饶有兴趣的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因“时”评教:差异性评估学习结果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是重要的教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他将学习结果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方面。落实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体现为对数字化作品的技能表达水平、对工具性创作的认知方式及策略、对作品表达方式的有效筛选、对操作技能的高性能掌控、對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在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前面两阶段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可能的差异性结果进行必要标准设置和诊断性评估。

(1)原设计

《我的第一个Scratch作品》是小学信息技术程序单元的初识课,常见的教学形式为“作品展示→界面认识→考察名称→设计程序→练习编程→展示作品→小结内容→延伸知识……”。在多节课中,学生的作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的作品,模仿的痕迹较多。

(2)思考焦点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在评价环节,教师关注对界面名称的表述,缺乏对概念外延内涵的深入理解;关注对软件形式的认识,缺乏对其意义的建构;关注对学生规范性编程的判断,缺乏对程序搭建的指导,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认知效果。

(3)改进型设计

基于差异性教学的设计注重评价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地建立适宜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内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以下是某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值得借鉴:

过程一:善发现。

(1)单击菜单栏文件菜单中的“打开”选项,打开桌面上的“小猫出题”文件。

(2)单击绿色小旗帜,执行程序。

(3)尝试答题。

(4)读读积木块上的文字。

请同学们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自评。

师生互动介绍Scratch软件,揭示课题《我的第一个Scratch作品》。设问:怎么制作呢?我们先来试着搭建程序。

过程二:能尝试。

(1)请将老师说到的积木块拖动到脚本区中:【当绿旗被点击】【说你好】。

(2)尝试进行积木拼搭及运行。

学生尝试操作。

师生互动:这个程序实现了什么——小猫说你好。谁(who)干什么(what)?谁(who)在窗口中的哪个区域——角色区;干什么(what)在窗口中的哪个区域——控件区;怎么干(how)——脚本区;在哪里表演(where)——舞台区、控制区。还有可以进行相关操作和设置的菜单栏。这6个区域组合成Scratch窗口界面。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Scratch编程的一般方式:who+what+how+where。

过程三:勇实践。

(1)举办森林运动会:两个小动物进行跑步比赛。

(2)比一比:谁是小组中完成得最快的同学?

教学评析: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Who、What、How、Where与Scratch的功能区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了必要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从中找寻到适宜的功能元素,丰富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能度。

差异性教学的关注点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已有的技能水平差异性明显,不同单元模块的知识负载及表现形式差异性显著,作品表达的途径和方式差异性突出,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关注。

首先,求同存异。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表现在诸多方面,教学中为了寻求较好的效果,可以适当寻找适宜的元素,切勿为了差异性而忽视了教学目标,以免本末倒置。

其次,差异同源。差异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在不同的内容中有不同的呈现形式,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寻找其共同的元素进行必要的资源统整。

最后,合理阈值。教学的差异性是有一定的阈值的,过分地强调差异性会导致教学的层次超过可容纳的范围,反而使得教学目标散漫无法聚力。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BUBA台灯设计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