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大的驱动力之下,我们彼此互助共同完成任务。人类的优势来自深层、根本的人类技能——同理心、创造力、社会敏感性、讲述故事、幽默、建立人际关系,以及比逻辑叙述更强有力地自我表达。这是我们创造经久不衰的价值,而不被科技所取代的方法,更是我们天生具有的技能。”
杰夫·科尔文(GEOFF COLVIN),《财富》杂志的长期主编,《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作者
“我们应该清醒看到,中国速度并没有同步带来中国质量。中国产品的质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不多,原创型产品不多,拥有自己技术的企业不多,产业链上别人离不开的技术更是几乎没有。产业体系虽然很完整,什么都能生产,但普遍缺少核心技术,现代化程度不高。如果把工业4.0比作智能化,我们处于智能化的还几乎没有,真正实现3.0即信息化的也不是很多,多数仍处于2.0的自动化阶段和1.0的机械化阶段,农业甚至还没有过机械化这一关。”
杨伟民,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在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生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关系中,这种结构包括时间、空间、主体、客体以及人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最难处理的问题就是人与空间美好的结构关系,如果设计不考虑美好的结构关系,就会缺少了一种境界。”
程绍正韬,中国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
东海大学创意设计暨艺术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台南应用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副教授
“我觉得能把”用不同眼光看待事物”这种思想传递给客户,对一名设计师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这就是像个小孩子一样的思考问题。当你变得太聪明时,你就会失去很多好的想法。所以有时你需要笨一点,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不能让太多的信息束缚你的思维。”
佐藤大(OKI SATO),日本著名设计师,NENDO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设计是一个定位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欲望,做好规划的一整套体系,设计,如果还停留在主观的视觉层面,毫无意义。在生活中,要能发现问题,就要学会提出问题,才可最终将其转化为设计方案以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我得到设计需求的时候,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与提出需求的人详细沟通,提出问题,找到需求背后真正存在的,到底是要解决需求者的什么问题。”
夏威逸
“室内设计不单单只是室内,攸关了区域的生活方式、聚落的风俗、社会环境的变化关系,可以是个人到群体、邻里到社会大众、都市到自然环境。由小逐渐扩大到设计表象之外,扩充到设计真实的本质关系。设计源自生活,借由传达正面积极的设计行为,设计的美好善意将延伸至世界各地,进而传递室内设计带来的美好关系。”
郭侠邑,青埕建筑整合设计创始人/执行长、中原大学商业空间设计助理教授、美好关系发起人/
执行长、TNAID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获得2018胡润百富最受青睐华^设计师
“目前因为中国的消费升级,年轻一代的整体消费需求特征明显,当代化和国际化的设计会越来越多的融入生活,未來也会更偏重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结合,明年的家具设计将会呈现这样的趋势。中国的设计慢慢的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流派,在世界设计舞台上会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袁媛,设计师/艺术家,家居品牌“RIJYI如翌”创始人
“我其实是过着普通生活的普通人,有些细节对于一些人而言就随之而去了,但是我的眼睛,对待很多事情的细节是非常严苛的。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师,我的工作就是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提升产品本身,这也是我看待日常生活之物的方式。”
铃木启太(KEITA SUZUKI),日本产品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