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最想逃离的地方,叫作故乡

2018-11-19 10:53梁安琪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暖气年少时雾气

梁安琪

1999年的腊月,我出生于中国最北边的一个小镇上。幼小的我曾经嫌弃它的落后。

在这里,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这里冬天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几度,早上起床后会看见外面弥漫着白色的雾气,在东北可以称作:“冷得冒白烟了。”而我每年期盼已久的夏季,也只能持续短短两个月。这里晚上十点以后在马路上几乎看不见人,冬天的时候更是如此。我尤其不喜欢它的严寒。

我总是想:何时我才能去南方的城市,那里四季都很暖和。

那时候,我只是觉得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有太多的缺点。所以,我拼命地学习,梦想着能去繁华的南方感受温暖。

去年,我高中毕业,报考了一所南方大学,离开家的时候我觉得很快乐。可妈妈的眉头始终紧皱,一脸忧愁。我却开心地畅想外面的世界是自由的天地。

乘着火车一路向南飞驰,走下车厢便感觉到热气扑面,太阳炙烤着我的身体,可我的心里仍旧感到很愉悦,想:这大概就是南方的夏天吧?在这里,每天只需要穿短衣短裤,而遥远的家乡早已经进入初冬季节。

随着天气渐渐变凉,四季轮回,秋天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迎来了我翘首企盼的冬天。

在我的臆想里,南方的冬天是可以穿着裙子,光着腿在雪天中奔跑的。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使天气预报上写着零上十几度的温度,我仍然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教室瑟瑟发抖。

南方的冬天是没有暖气的,屋里和屋外几乎是同一个温度,甚至有时候屋里比屋外还要低十度左右。都说人在寒冷和饥饿的时候会格外想家,如果宿舍断电,我总是在半夜的时候被冻醒,那时候总是想发个朋友圈表达一下,但却害怕爸媽担心,然后就蜷缩成一团又渐渐睡去。

记得一次兼职到晚上,没有校车,从南区回北区大概要走半小时左右,三姨在微信上找我聊天,跟我说:南方的冬天其实是骨子里的冷,要我一定要多穿,不要因为好看就少穿衣服,会长冻疮。

三姨熟悉又温柔的语气,就像是安慰小时候难过的我一样,让在南方孤立无援的我流出了眼泪。但是我仍旧告诉她没关系,我过得很棒,能自己照顾好自己。

大概这就是成长吧。

南方的冬天不存在雪飘如絮,更不存在所谓的鹅毛大雪。它的冬天会下雨,有时候是瓢泼大雨,有时候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和室友也经常会讨论南方的天气,不管下着多大的雨,只要天公向这浩瀚的大地上洒水,我们都要把伞举起来。

南方的冬天里人们的衣着各式各样,穿薄厚衣服的都有,这主要是看个人的抗冻程度。十二月月末的时候,当其他同学露脚踝,我在穿羽绒服;他们换上了羽绒服时,我不得不又加了一条围巾。每当南方的同学问我为什么穿得如此之多时,我只能微笑地回答:我的命是北方的暖气给予我的。我来自全中国最冷的地方,在我居住的地方,冬天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五十度。

我人生中的十九年里,第一次见证了没有下雪的冬天,让我倍感失落,像是生活中缺少了一点调味品,也让我对心心念念很多年的南方开始表示怀疑。

看着朋友圈里童年时的小伙伴们晒出的初雪照片,我开始想念北方的冬天。

在家乡的十一月份,整座小镇都会被冰雪覆盖,每个人都裹上了厚厚的衣服,说出来的话都会带着白色的雾气,脸会被冻得通红。但即使是在接近零下五十度的环境下,我们依然乐此不疲地打雪仗、堆雪人,把班里那个最爱捣乱的男孩子扔进雪堆……

早晨,万籁俱寂,路灯还亮着,伴随着棉鞋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吱嘎吱嘎的声响,我们走向学校。

我们还会讨论今年的冬天是不是比去年的冬天冷,下的雪是不是比去年冬天的大。

身处南方,我常想:北方的那座小镇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好,在那里生活的日日夜夜都变成了满满的回忆。

我曾经不以为然的人和那些温暖的回忆,成为我身在异乡的唯一寄托。

初中时,我特别不喜欢在家里待着,我厌倦妈妈的唠叨,总想出去闯荡世界。可现在,我尤其盼望放假,而且只要回到家里就不愿意再离开。

放假的时候,我独自坐在飞机上看着窗户上逐渐结成的冰花,俯瞰那些起伏不平的山上覆盖的皑皑白雪,那些在南方的独自逞强在一瞬间崩塌瓦解,那些记忆喷涌而出,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北方熟悉的温度、熟悉的口音,我想我这辈子也无法忘记,也没办法释怀了。

我从没想过我想象中的南方与我所经历的南方之间差别如此之大,也没有想过我会如此想念北方的那座小镇。

北方小镇里每一朵雪花都承载着游子回家的梦,而我就是那个游子,就是那个年少时拼了命想离开故乡的人。

猜你喜欢
暖气年少时雾气
雾气一样的摆渡船
随 想
山中雾气
电话里传来的“暖气”
两份药膳,帮你远离“暖气病”
为什么空调高、暖气低
果然够狠
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