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亘万里、蜿蜒雄踞在中国北部崇山峻岭之上的长城,犹如一条苍莽的巨龙,千百年来,为世界所认知。八十多年前,日军铁蹄欲从这里跨过,妄图占领整个中国。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数年抗击日寇之旅。在战火纷飞中,长城是抵御外敌的屏障,更有另外一层意义—— 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这样唱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样的精神支撑,从战争延续到和平,给予中国人数十年的前行之力。
为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浴血奋战,用血肉长城赶走敌人;为了国家富强,中国人又砥砺前行,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如今,从山海关向西绵延的长城沿途,蓝天湛湛,白云悠悠,阳光明媚,鸟鸣悦耳。数十年的和平发展,中国欣欣向荣。今日的中国,已经有能力与决心,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多努力。新时代的征程已经起步。回忆往昔,中国人守着长城,艰难地站起来。展望未来,中国人又将延续着以长城为代表、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去影响和改变世界。
全军发布《告士兵书》:
“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此最后一滴血,
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
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
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
并提出战斗口号:
“以最后一滴血,为民族争生存;以最后一滴血,为国家争独立;
以最后一滴血,为军人争人格!”
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
榆关抗战时中国秦榆驻军司令何柱国将军
榆关抗战中壮烈殉国的山海关守军626团1营营长安德馨
守卫山海关的国民政府军步兵第九旅第626团在阵地上抵抗日军进攻
1932年年末独立步兵第9旅旅长何柱国在榆关视察
中国守军在山海关南门外布防
80多年前,长城的抗战之路从榆关开始。在那前后,是一段灰暗的时光,长城内外由此开始纷乱不堪。但即便如此,长城仍如中国人的血脉,指引着胜利的方向。
1933年元旦之夜,早已完成进攻榆关部署的日军,先是在南关兵营向城内发射重炮炮弹,继而在车站和南关一带鸣枪示威,并指挥伪满便衣队企图进占城里,当即被中国哨兵开枪击退。
1月2日,乌云如墨,笼罩在榆关城上空。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守护阵地的国民革命军独立步兵第9旅第626团将士奋勇还击,激战4小时之久,日军攻城不下。次日上午,日军发起陆、海、空联合攻击,南门城墙被掀开几道缺口,日军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紧随其后向城里冲来。
626团1营营长安德馨高喊:“我安某在,阵地在!日本兵要过去,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率领全营勇士同敌人浴血奋战。弹药打光了,就用刺刀捅;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坏了,就徒手肉搏……第1营、第3营将士伤亡殆尽,无一人投降。
1月3日下午3点,东北城角、北门、西门相继失守……榆关之战,626团伤亡官兵700余人;日军付出伤亡500余人的代价。
喜峰口长城遗址。85年前的春天,这里漫山遍野,到处充斥着枪炮声和喊杀声。
喜峰口长城在河北迁西县与宽城满族自治县交界处的潘家口水库域内,依山傍水,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曾经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在此发生的喜峰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一个历史丰碑。
1933年3月,春寒料峭。日军占领承德。热河沦陷。继而,日军分兵进犯长城各口。
3月9日傍晚,日军击溃国民党第53军万福麟部后,迅速占领喜峰口上的高地。前来接防万福麟部的国民党第29军第37师特务营利用包抄战术,从喜峰口的两侧向日军展开猛攻,夺回口上高地。
是夜,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赵登禹调派两营勇士,身背大刀,从喜峰口两侧,迂回到关口外日军营地进行突袭。日军或在梦中已做无头之鬼,或不及举枪抱头鼠窜。此次突袭,勇士们砍杀日军数以百计,夺回机枪10余挺,烧毁日军接济车10余辆。
3月10日,日军以第14旅团为主力部队,向喜峰口正面猛攻。毫无掩体可以隐蔽的中国士兵,牺牲惨重。炮轰之后,日军一步步逼近长城城墙,逼近中国守军的阵地。突然,一声军号响起,一排手榴弹抛出,勇士们纵身越出阵地,挥舞大刀,砍向敌人。长城边上,杀声震天,日军横尸累累,我军亦有伤亡。
露出水面的喜峰口水下长城。当地人说,这个地方叫作万人楼,顾名思义是个曾经能容纳万人的巨堡。如今,岁月已将它剥蚀得如此残破,但在这残破中,分明蕴含着一股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尊严。
肩抗大刀的29军士兵
第29军严密防守喜峰口
3月11日夜,赵登禹率37师109旅两个团,袭击驻后杖子、蔡家峪一带日军步骑兵营地;佟泽光率38师113旅两个团,至敌左侧背,袭击白台子敌炮兵阵地;王治邦率37师110旅正面固守长城阵地。
沉浸在梦中的日军,被轰隆轰隆的手榴弹从梦中炸死、炸醒。中国士兵手中举着一把把锋利的大刀,直如砍瓜切菜一般,让敌兵身首异处。
喜峰口之战历经七昼夜,日军付出了伤亡3000多人的代价。以致日本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大将训斥长城前线指挥官坂本政右卫门中将:“喜峰口一役,丧尽皇军威名!”
29军大刀队的神勇使得全国振奋,著名音乐家麦新受喜峰口血战鼓舞,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抗日同盟军出征收复察东失地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对日抗战要图
193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共产党员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这支补给困难、装备简陋的军队,凭借着高昂的抗日救国的信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察东四城。
长城抗战一步步走向深入。在人们心中,只要长城不倒,中国就仍有希望。
长城抗战失利后,日军强渡滦河,冀东20余县均为日军占领。许多著名爱国人士、热血青年及抗日团体,都把目光投向冯玉祥。在冯玉祥的回忆录中如此说道:“……我是下了决心要抗日的,我能动卅万兵,就抗卅万的;能动两万兵,就抗两万的,就说我一个兵弄不动,我一个人爬到房顶上,拿着两支手枪,打死一个日本兵我就够本,打死两个就赚一个……”
在冯玉祥的要求下,共产党员张存实、张慕陶、武止戈、许权中等来到冯玉祥那里工作,共产党员宣侠父也以南京政府高级军事参议的身份来到察哈尔,协助他一起筹划组织抗日同盟军。
冯玉祥派人去北平拜见著名爱国人士朱庆澜,去天津找吉鸿昌。那时朱庆澜刚刚成立了一个东北抗日军后援会,听说抗日同盟军万事俱备,只差钱粮,便派人送去十万现洋。吉鸿昌则立即赶到张家口,高兴地对冯说:“我是绝对要抗日的,冯先生不找我,我也打算来,我决心以身报国,万死不辞。”
1933年5月26日,张家口举行了数万人参加的察哈尔民众御侮救亡大会,正式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公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并通电全国,宣布武装抗日,决心收复失地。
6月20日,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统率大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抗日同盟军官兵士气高昂,沿途又得到农民群众的热情支持,所向披靡。经过浴血奋战,先后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3县。
多伦,系察东重镇,日军茂木骑兵旅3000余人及伪军李守信部驻防。吉鸿昌总指挥亲率敢死队,派精兵潜入城内,里应外合,始将多伦城攻破。失守了72天的多伦,经过5昼夜血战,终于被抗日同盟军光复。
多伦攻克,察哈尔全省光复,冯玉祥决心自率10万饥疲之士,进而为收复4省之谋。7月27日,冯在张家口成立“收复东北4省计划委员会”,亲任委员长,并发出成立通电: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7月28日,蒋介石、汪精卫向冯玉祥发出最后通牒。冯玉祥被迫离开抗日同盟军。
此后,方振武和吉鸿昌在张家口附近的老君庙召集抗日将领集会,宣誓:“举义之日,已有死志……既不辞玉碎于强敌,更何求瓦全于汉奸……”会上决定将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贼军,方振武任司令,吉鸿昌任副司令。
蒋介石继续向抗日讨贼军进逼。方振武和吉鸿昌率部分别由张北、沽源等地东进,并派人去北平秘密联系东北军一起发动北平起义。但在昌平,抗日讨贼军遭到蒋军25师攻击,并逐渐被蒋军和日军四面包围,伤亡很大,终告失败。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张家口大境门
1940年9月16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作战部队在破坏敌寇交通的同时,克复深入我根据地的一些敌据点。
此时,日军驻蒙军主力西移绥西,在该地区的日军仅为独立第2混成旅团和26师团各一部,约1500余人,另有伪军1000余人。为了拔掉这个钉子,晋察冀
1940年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涞(源)灵(丘)战役中,晋察冀军区1分区3团攻克日军重要据点东团堡,全歼日军独立第2混成旅团一个士官教导大队170多人。战士们在长城古城堡上欢呼胜利。军区主力发动了涞灵战役,涞灵战役持续20天,双方伤亡均重。
此役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俘日军49人,伪军237人,八路军伤亡1419人。此后,八路军129师于9月23日发起了榆(社)辽(县)战役,共歼日军近1000人。
此后,八路军又先后于关家垴、阜平、王快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到1941年1月下旬,历时3个半月、歼敌2万余人的百团大战结束了。这次由八路军发起的,华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极大地震惊了日本的政要和日军华北派遣军的将领们。
日方文献声称,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因而促使方面军,特别是情报工作负责人作了深刻的反省。”“遭受共军‘百团攻势’的我军,从各地的兵团直到各军、方面军,均由痛苦的经验中取得了宝贵的教训,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
四年之后,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这是一次耗时漫长的战争,中国人用了巨大的代价,将妄图占领中国的日军赶走。悲壮之中,中华民族之精神,得到了淋漓地展现。尤其是围绕长城的战事,有太多值得歌颂的点滴。
几十年过去,那些人和事早已远去,但长城就如铭刻历史的卷轴,哪怕因炮弹而伤,依然岿然而立。对于中国人来说,她是信念之托,是古老到现代的时间线,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家的每一步——自1931年开始,中国从抗战到解放,从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强国……看一看长城,就不难知道,成就这些事业的精神来源。
巍峨而坚强,长城完成了每一个时代的使命,也时刻准备好迎接下一个使命。
1940年,八路军战斗在河北涞源古长城浮图峪。(沙飞摄)
东团堡在乌龙沟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约15公里,一道溪水由西北而东南,乡间土公路沿溪走向连接两地。东团堡是当时日军重要据点,驻有第2混成旅团的士官教导队,常向乌龙沟、金水口方向进犯“扫荡”。
在涞源东团堡围歼战中,消灭了固守在东团堡据点里的日军,歼战胜利后,战士高兴地展示着缴获日军的部分武器。
长城,曾经是抗击外侮的最前线,如今又是中国全新发展的象征。80多年前,长城山海关的不远处,有一座望洋楼。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似在通过海洋联结世界。过去的长城,更多是抵御之用。和平时代,在长城身上,人们赋予了更多象征的意义。全世界通过长城,认知中国。中国,正在以长城精神,影响世界。
2017年金秋,中共十九大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迁西榆木岭
此时的中国,面临重大的时代课题。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中国正在不断应对这些变化,并在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上,逐渐明确了答案。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着大国的担当与情怀,希望在国际事务和人类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和80多年前相比,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中国,有能力去改变世界,造福人类。
早在2013年,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数年过去,一带一路正在有效实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世界将因中国而改变。
数百年来,长城守护着古老的中国,成为中国精神之图腾。在如今越来越包容与开放的时代,长城更像是橄榄枝,吸引着世界对中国注视。长城,不再是厚厚的城墙,而是和平与共享的纽带。一带一路的多条线路,从中国多地出发;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神似中国延向世界的触角,指向五湖四海。
战争已成过往,人类携手发展必是趋势。长城依然巍峨,依然守望着古老的中华大地,守望着苍茫的汪洋大海,但如今的目光更加深远,探向全球、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