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玉娟 和芝兰
在各级各类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听力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听力策略是“自下而上”和“翻译”,学者范德格里夫特认为这是听力差的学生最常用的听力策略。总的来说,大学英语听力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听力策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的听力策略训练和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听力策略对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听力教材和视听教材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出,听力在大学英语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者、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要加强教材开发及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在听力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解关键词和难点词,然后播放听力磁带,这在听力教学中经常得到反映,学生们边听边做问题,磁带的频率是由学生的反应决定的,然后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答所设计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正确,那么课堂将继续进行。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这是个非常普遍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被菲尔德批评为“测试听力而不是教听力”。与教学过程相比,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往往不是很快。学生常常对听力课感到焦虑的一个问题是,他们经常对自己听到的一个词感到熟悉,但是记不住汉语的意思,当他们思考的时候,磁带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这导致严重漏听。
认知策略是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的外语教学。比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时间顺序,将人物的情节联系在一起,根据主题句来判断段落的主旨。其次,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理,即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线索推断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话者在听力过程中要讲什么。比如,在听课文时,因为第一句主要概括了以下内容,经常是主句的材料。根据你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你可以从第一句的开头猜出文章。
首先,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情感因素和认知策略。在第一次培养学生之前,教师应该把这些因素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特点,并提出解决办法。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建立长期和短期目标。例如,从发音开始,听一些混乱的音素和单词,逐渐掌握语音技能,如联络、弱读等,预计大二和大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听懂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他们要在一周内,听两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短文。高中生应了解交际情境中的各种对话,如:政治、文化、历史和经济等方面的简单内容。此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帮助学生预习听力材料中的生词、表达和特殊句型。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下的词汇,消除听力理解的文化障碍。其次,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集中注意力,听一些信息,当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应该引导他们及时调整注意力以跟上演讲者的想法。
社会情感策略包括合作学习、提问澄清、沟通、自我激励、情感发展等。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害怕犯错误就有些自卑的念头。他们羞于与同学交流,并要求澄清,他们很少寻求对听力内容和答案选择的进一步理解。因此,在英语听力社会策略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元认知策略,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解释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为了引导学生重视情商的培养,教师应明确情商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情感策略是情商的重要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与以往的单一的词汇背诵模式相比,情景策略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恰当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比较流行的补充方法是通过美国戏剧的影响,让学生融入英美生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信息,从而能够预测信息,更有效地提高听力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