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编辑在网络舆情监督中的定位

2018-11-19 07:57:09胡佳强
记者观察 2018年18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监督

文/胡佳强

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各大门户网站网络编辑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自身职业的特征来看,网络编辑参与话题的讨论与互动,能够实现一些舆论信息的引导与修正,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舆论信息具有良好的处理与监督功能。为了进一步分析网络编辑在网络舆情监督中的定位,现就网络舆情相关定义与内涵介绍如下:

一、网络舆情概述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舆情又称为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在我国特有的语言环境当中产生的词汇。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首先,网络舆情是公众意见性的表达;其次,网络舆情备受公众关注;最后,舆情表达需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对人们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对社会监督也起到巨大作用。

(二)网络舆情信任度

网络舆情信任度是确保网络编辑话语权的重要渠道。相关领域对于网络舆情调查的数据显示,公众对于不同渠道的真实性认知态度不尽相同。从舆情信任度的调查结果来看,网络舆情监督的重任依然集中在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门户网站身上。

二、网络编辑在网络舆情监督中的定位

网络编辑具有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其不但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网络舆情的监督者。在不同的时期,网络编辑被赋予不同的任务,而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从幕后走到台前,做好舆情的把控者、谣言的终结者。例如,在媒体上设置一些互动专栏,由网络编辑直接出来与网友面对面交流,可以将网站的意见直接纳入到传播的实体当中。作为网络编辑,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到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需要具有充分的社会责任感。在交流过程中,不能出现漠视公众的情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将舆论引导放在相对宽松的沟通环境中。比如说,近些年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媒体都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效果,发挥出了编辑在网络舆情监督中的职能与作用,澄清事实的同时也为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网络编辑应对网络舆情监督的策略

(一)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抢夺话语权

众所周知,网络舆情不同于传统的舆情传播体系,一旦开始传播,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开展网络舆情监督时,网络编辑必须具有紧迫的时间观念与意识,如果事情已经确定,要确保事件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抢夺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实际上,在许多网络舆情传播中正是由于一些网站发出信息的时间较晚,导致一些负面舆情已经传播完成,使得网络舆情的监督进入到相对被动的局面。所以,提升信息发布速度是重要的监督途径。

(二)重视新旧媒体融合,强化正确舆论引导

新旧媒体的融合对于引导舆论传播也具有突出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庞大的用户群体与潜在的发展市场都成为各大门户网站、主流媒体的主要发展目标。然而,传统媒体虽然发展潜力较小,但是由于具有稳定的用户群体,其在网络舆情的监督与引导中的价值依然不容小觑。从客观上来看,传统媒体具有更为权威的话语权,所以在强化舆论引导时要注意新旧媒体的融合,一方面做好新媒体的引导,另一个方面也需要突出传统媒体的作用,网络编辑则要在其中做好引导与融合工作。

(三)及时发现虚假信息,减少舆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网络编辑处于信息搜索、审核与发布的关键环节,其对于虚假信息的监督效率也是最高的。通过结合各种证据来辨别真假信息,及时将虚假信息的丑陋面貌公之于众,遏制谣言扩散,这也是每一个网络编辑必须认识并遵从的基本岗位道德规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我国的网络人口数量众多,监管难度较大,所以难免会出现负面、虚假的舆情信息。作为网络编辑,应该时刻警惕负面舆情,积极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与应对本领,通过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强化舆论引导,以此来降低不良信息带来的社会危害,为社会的稳定、长治久安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监督宜“补”不宜“比”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6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