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吉林省双辽市关工委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人员积极配合下主动作为,广泛参与精准扶贫,用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市关工委班子成员坚持深入到基层对精准扶贫进行了全面调研,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开展。双山镇关工委带头为因脑出血变为植物人的余粮村贫困户迟金龙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镇分管关工委工作的负责人还自己拿出500元慰问金,并和有关部门联系为他办理了低保和大病救助。石头村关工委主任魏建国,利用放电影的有利条件免费到各村循环播放农业科技培训影片,对广大村民进行科技培训,积极与包保贫困户进行对接。在了解包保户的家庭状况和个人意愿后,为他们联系打工地点,支持包保对象通过打工挣钱尽快脱贫。
全市现有1650名五老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中,各地采取了组织派对和个人自选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帮扶对子。双山镇祥云村组织7名五老与7个家中有35岁以下人口的贫困户实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帮扶,有的给学生辅导文化课,有的帮助解决助学贷款,有的帮助研究发展庭院经济,有的帮助联系劳务输出……广大五老在帮扶工作中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本着拾遗补阙的原则,针对不同家庭采取不同措施。在开展实质性的帮扶工作上,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的,积极主动地做好协调工作;针对想自主创业,但又在创业中不知干什么项目、怎么干的这部分青年,帮助出主意、找项目;针对那些自身无能为力,而且确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多上心、多跑腿,想方设法进行帮扶。二是在青年农民中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使广大农村青年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多年来,双辽市的“三个基地”建设,在引领青年创业、扩大青年就业和增进青少年劳动意识、掌握农业基本知识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是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特色优势,扩大芦笋种植项目。市关工委利用近几年积累下来的种植芦笋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了育苗数量,把育好的种苗按照预约全部无偿地供给五老所帮扶的适合种植芦笋的贫困户,帮他们培植增收渠道。二是发挥市职业中专“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功能,为贫困户举办养殖防疫、农业种植等多种培训班,帮助他们增强致富本领。三是利用各农村中学的“学农实践基地”,扩大农村青少年的视野,增强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使命感。